夏日肉袒之风
“肉袒”是雅称,俗称打赤膊,男人的专利,夏日的风情。

“肉袒”是雅称,俗称打赤膊,男人的专利,夏日的风情。

南方溽热,旧时南方市井闾巷,赤膊成风。读中学时,暑期相约看望老师,老师正在家忙活,却是赤膊之身,见了我们笑笑,叫我们也脱一脱。于是,“斯文扫地”,师生皆赤膊,坐在院里,摇芭蕉扇,喝茶,谈笑风生。

北方呢?其实早先北方人的赤膊之风毫不逊于南方。梁实秋当年在北京听戏,入戏园子,“环顾四周,全是一扇一扇的肉屏风,不由得你随着大家肉袒。前后左右都是肉,白皙的、黄澄澄的、黑黝黝的,置身其中如入肉林……戏一演便是四、五个钟头,中间如果想要如厕,需要在肉林中挤出一条路,挤出之后那条路便翕然而阖,回来时需要重新另挤出一条路。”(《听戏》)简直恐怖!可见,肉袒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贤愚,天热无君子,大家都赤膊。

肉袒,有时是一种情绪的张扬。张艺谋在拍《红高粱》时,与莫言、姜文在野地里合影,全都赤膊。从照片上看,张艺谋的体态不错;莫言的一身肉则显得有些富余;姜文身材最受看,胸肌鼓凸,紧致,坚实,略有胸毛,平添了几分野气和剽悍,与他角色的气质十分吻合;边上还有巩俐,与三位草莽英雄站在一起,对他们含笑而睇。那时他们都年轻,尚未成名,赤膊,显示出一种亲密,一种愉悦,一种同甘共苦、跃跃欲试的朝气。

古代圣贤爱赤膊。老、庄皆不喜穿衣,名曰“师法自然”。认为肉袒和穿衣,不过是生活的不同状态。肉袒是本真,衣裳是人给自己的约束。贯穿人的一生,从第一声啼哭到最后人们为你而哭,我们都是赤裸而来,又不带任何一件身外之物而去,“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肉袒,是一种情归自然的境界。

古人的肉袒,大都作半身之袒。魏晋时期的刘伶则是少有的大胆,全裸。他纵酒放谈,脱衣裸形在屋中。客人来访,见而责之。他毫不在乎,依旧光溜着身子,指天画地,高谈阔论。竹林七贤推崇“天人合一”。对他的这种纵情、狂放不羁或曰玩世不恭,我们只好见怪不怪了。

像刘伶这种行径的,在中国怕再找不出第二人。放眼海外,当今之世竟有与刘伶脾味相投者,这就是裸奔。

英国人马克·罗伯茨堪称裸奔之王,他在各种场合裸奔超过三百次,浑身上下无一寸遮饰,毫无赧色。裸奔是一种挣脱、宣泄、不合常态,也是一种寻开心。罗伯茨说:生命太短暂了,这个世界又是如此严肃,有太多严肃的人,我们需要一点乐趣。裸奔博人一粲,其实无伤大雅。

据说裸奔有益健康。有人从我们的古代医书找到根据,《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说:人有不适、郁气,就会“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走,就是奔,裸奔。老外大约没有读过这书,却与之不谋而合。但我们的老祖宗并不主张全裸,“弃”的只是上衣,并非连下身的裳也一同“弃”掉。

古贤墨子的赤膊,则是舍不得穿,号为“节用”。上古洪荒,百姓缺衣少食,他的主张是现实的。其实2000多年后,民生依然艰难,穷人能吃饱肚皮就不错了,衣裳能省就省了吧。我小时候,整个夏季,除了屁股前后见白外,浑身黝黑。

如今自然丰衣足食了,不过人依然爱赤膊。老百姓没有许多说道,赤膊就是图个凉快、自在,大自然运行到夏天,就热,热就打赤膊(空调时代依然),所有的拘束、牵挂、担心、喧嚣,一概置之度外。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