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黄鳝
“懵懵懂懂,清明下种”,清明已过,田里,老农早就整饬好了。谷雨前后,谷种也铺撒在肥沃的谷床上。

每年农历三月,地处江南赣中的家乡,春色就浸润到万物的骨子里了。

“懵懵懂懂,清明下种”,清明已过,田里,老农早就整饬好了。谷雨前后,谷种也铺撒在肥沃的谷床上。秧田早已被老农深耕细翻,侍弄得像地毯一般平整。灌满水,整个田园就像一块块分割好了的明镜,在日光的照耀下,灿灿发亮。稻秧呢,移栽还早。这时,广阔的秧田最悠闲了,盖着“水被子”,舒坦地酣睡着。

不知是谁说了句“三月三,抓黄鳝。”村民才意识到,又到了一年抓黄鳝的好时节了。空寂的秧田,也笑盈盈地等待着大伙的光顾。

黄鳝滑溜,要抓黄鳝,先要制作抓黄鳝的工具。抓黄鳝的工具制作简单,两枚等长的竹片并拢,在三分之一的位置处用铁钉一钉,交叉成剪刀状就行。只不过,上下剪刀口要削成是交错的锯形。竹剪刀通过夹,把黄鳝夹住。另一种工具就是针耙,做法也简单,把十来根中指长短的硬铁丝磨尖,摆成梳子状,再固定在木捎上。针耙主要是通过扎,把黄鳝扎牢。

当然,手脚利索的人,从来不带抓黄鳝的工具,他们的手指就是最好的工具,像来生叔,他的五指坚如鹰爪,食指和中指一夹,再灵活滑溜的黄鳝也逃不出指间。

仲春时节,天温地暖,黄鳝一般都是晚上从洞里钻出来觅食。抓黄鳝的最佳时间是有月亮的晚上。晚上抓黄鳝,还需要准备好火把。煤油灯不能当火把,在野外,煤油灯太暗,根本看不清水下的黄鳝。那时,又缺乏电池探照灯,村人选择把破棉絮绑在木棍上,沾上煤油,一点,火光耀眼。沾一次煤油,棉絮能够照上近半个小时。另外,舍不得煤油的人家,他们通常会选择松木块。松木一烧,松油就滋滋冒出,火星四溅,火也越烧越旺。

晚饭过后,带好工具,点上火把,大伙就成群结队朝秧田走去。

这时,三三两两的火把在秧田里游弋,火龙般。晚风拂皓月,人人肩背鱼篓,一手执火把,一手提竹剪刀或针耙,蹑手蹑脚,双眼鹰隼般盯牢水里。一看到条绳状的黄鳝,用竹剪刀一夹,或用针耙一扎,扭曲着身子的黄鳝就乖乖地被送进鱼篓里。

三十年前,在家乡村小读书时,一下晚自习,我们几个小伙伴也学着大人,急急地点上火把,拿着工具,蹚着浅水,到田里去抓黄鳝了。都是孩子,毛手毛脚,黄鳝虽说笨拙,但有时也会耍小聪明,一有动静,它就会尾巴一甩,快速溜进浑浊的泥浆里,让人难以寻觅。有时,明明是用竹剪刀夹住了黄鳝,可由于力气不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黄鳝扭动着滑溜的身子,从竹剪刀里逃脱。

比起泥鳅,黄鳝身子长,行动缓慢,容易被抓。可正因为黄鳝的这个特点,很容易把稻杆和水蛇看成黄鳝。有时,一条黄鳝就在眼前,等你小心翼翼地夹起,竟然发现是一根在水中发胀了的稻杆。稻杆夹错了就丢。水蛇就不好区别了,水蛇和黄鳝形体相当,只是头部有细微的差别,黄鳝圆而厚,水蛇是扁而尖。可在朦胧的火光下,两者时常混淆。有时,我们一晚抓了满满一鱼篓的黄鳝,待第二天天亮掀开鱼篓盖一瞧,一条条水蛇正伸长脖子,吐着信子瞪着你,真是又沮丧又害怕。

春末夏初,青黄不接。肥美的黄鳝为村民提供了改善饮食的天然美味。在家乡,人人都喜欢吃莴苣叶炒黄鳝,真是色美、味醇、肉嫩、汤鲜。可惜,抓黄鳝的时间只能持续到插秧苗前。待秧苗一插,秧苗就成了秧田的主人。秧田就不能随意踩蹚了。再说,黄鳝有了秧苗的庇护,任你火眼金睛,也难以找寻。插秧苗后,村人也开始早出晚归,忙碌庄稼,抓黄鳝的闲心也没有了。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