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来了“好亲戚”———省地矿局帮扶万安县白沂村记事
五月的万安,正是满眼葱绿、繁花盛放。走进万安县五丰镇白沂村,农家院子里的自来水装置格外醒目,村民们或在蜜柚基地施肥,或在精心料理自家的牲畜,好一幅产业......

□刘耀金、黄丽群、罗华

五月的万安,正是满眼葱绿、繁花盛放。走进万安县五丰镇白沂村,农家院子里的自来水装置格外醒目,村民们或在蜜柚基地施肥,或在精心料理自家的牲畜,好一幅产业发展、百姓安居的幸福画面。

“这些都是省地矿局到村帮扶后带来的变化。”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支书王乃梅夸起了村里的这个“好亲戚”。据悉,2015年7月开始,省地矿局扶贫工作组就驻扎在白沂村,与村民一道共谋发展路子,实施富民项目,带领群众走在奔小康的征途中。

沉下身子,才能闻到泥土芬芳

去年7月,接到帮扶白沂村的任务后,省地矿局立即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并选派赣南地调队王小勇、陈冰组成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队,由王小勇担任工作队队长和白沂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今年,又从局机关抽调130名干部组成13个驻村帮扶工作小队分批进驻白沂村,每期工作时间为10天,将最需要帮助的贫困户作为帮扶对象,制定完善贫困村脱贫规划、贫困户脱贫计划,做到贫困村不“摘帽”、工作队不收队、联系不脱钩。

贴近泥土,才闻得到泥土的芬芳。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以来,他们自带被褥、炊具等生活用品,从机关奔赴边远山区,在广阔的田野上,一身土、两脚泥,和群众打成一片。以入户走访、研究调查为工作的起始点,详细了解贫困状况、致贫原因等情况,听群众诉求心声、纳群众意见建议,解决群众最紧要的问题,与村“两委”班子定规划,引导群众逐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牢记群众,才能为民办好实事

“我们村今年终于可以喝上自来水了。”村民王乃光指着不远处即将完工的饮水工程对笔者说。这是该村在省地矿局挂点帮扶下让群众得实惠的一个例证。为解决白沂村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的问题,省地矿局安排帮扶资金100万元,在该村水背洲、石仔下、竹山门3个自然村小组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110多户村民日常饮用水安全问题。

衣食住行,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抓起。在扶贫工作中,省地矿局始终把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作为首要工作,针对当地群众反映的突出民生问题下功夫、出实招。在解决了饮水问题后,驻村工作队一行马不停蹄,安排资金对通组公路进行硬化,维修加固河堤,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改善贫困群众生活环境。

铁肩担责,才能真正实现脱贫

“我要把孙子带大,光靠政府救济肯定不行,虽然我快60岁了,但学技术还是可以的。”村民王乃辉向驻村工作队透露了自己的心声。前两年,王乃辉的儿子和儿媳妇因车祸去世,留下11岁的孙子,还有80多岁的老父亲需要照顾。当省地矿局了解到情况后,根据他的意愿指导其发展易学较轻松的养鸡产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解决脱贫的“标本”问题上,省地矿局的帮扶工作并不是捐资了事,在经过前期大量的实地调研后,制定了详细的3年定点帮扶工作方案以及项目实施计划。同时,积极实施系统计划性扶贫,变“输血”为“造血”,因户施策,精准帮扶。为此,驻村工作队对白沂村39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做了详尽的调查,按致贫原因进行分类,指导贫困户选定脱贫项目,根据其自身愿望和当地实际,多措并举扶持贫困户至少发展一项特色优势种植或养殖业。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