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雄风笔底来

原标题:龙门雄风笔底来 ——肖慧魏碑书法漫谈

     

    

肖慧作品

     

肖慧作品      

魏碑是有别于帖学的另一个书法体系,康氏言魏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俊厚,五曰意态奇异,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碑主势,帖主韵;碑主方,帖主圆;碑主拙朴,帖主流美。魏碑之影响最大者,莫过《龙门二十品》,其中的《始平公》以其恢弘的气象、凝重的体裁,峻健的笔势成为碑体书法代表之作。此碑文方笔斩截,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康有为称龙门石刻“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规也”。

肖慧是学碑中佼佼者,浙江绍兴人,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中书协会员。他写魏碑,首先抓住气势,或者说是正大气象,于格局上着眼甚高,因为他写碑完全不为投机取巧去谄媚他人,而是想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到更远的风景。他写碑都是站立悬手,一般的字都在巴掌大小,再大的有一尺见方,如此以锻炼臂力和腕力,写大字方能壮胆开怀,提气聚力。肖慧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花在了临帖上,长期写大字的训练使他下笔便有磅礴之势,那种挥毫如运斤的感觉很有一种大将风度———从伍的经历或许也为他增添了几分英武和豪气。

再则,他把握了魏碑的用笔。《始平公》用笔如刀削斧斫,切金断玉般果敢爽利,加上阔笔粗画,极尽方折之美。学会“方笔”乃是学写魏碑第一关。肖慧以羊毫长锋,中锋侧锋并用,得顿切之法,而且笔力劲健,笔笔有“中实”之美。

毛笔写碑,必须还原笔之特性,启功先生说“透过刀锋看笔锋”即是此理。赵之谦当初弃颜而就碑,一开始亦板滞,及至“见郑僖伯所书碑,始悟卷锋。见张宛邻书,始悟转折。见邓山人真迹百余种,始悟顿挫。然总不解‘龙跳虎卧’四字,及阎研香(名德林,包世臣弟子之一)来,观其作字,乃大悟横竖波磔诸法。”可见,由卷锋到转折到顿挫再到最后的波磔诸法,赵之谦的魏碑创作也经历了一个笔法的完善过程。

为去用笔单薄之病,肖慧于《始平公》之外,兼习诸体,从中体悟笔法之妙,含而化之。比如他大量临习过《张迁碑》《礼器碑》《天发神谶碑》等,反复于《张猛龙碑》求聚锋之力,于《麻姑仙坛记》求圆浑之质,于徐生翁求老辣之味,慢慢地他的笔法开始由紧结变得活脱起来,下笔也变得轻松起来,原先乌光的笔画有了飞白,有了枯润,用墨上更加大胆,甚至不避涨墨洇晕,这使得如刀切般的笔画中有了笔意,原先丰伟的骨格外又多了一层鲜活的血肉。在字的笔画和构造上,也试着打破《始平公》的原型,以逞书写时飞扬的激情。如“仙集山亭”一联,用笔泯灭棱角,寓方于圆,体势开张,精神飞动,可视为肖慧纵法求意阶段的成功之作。

魏碑的化境,当是弘一上人所言的“无上清凉”:任何光洁、规整、灵巧、峻拔的笔画和结构都是表相,高极的作品都将脱略形迹以格调和性情感染读者。肖慧的魏碑书法之路仿佛武陵人之入桃花源,方见得一有光之小洞,无限烂漫之景尚待慢慢前行,我将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