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百姓的生活“有戏”
来源: 2016-02-06 09:29 我要评论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我们村里的文化礼堂落成,乡里请来了县里的采茶剧团,《刘二游乡》那个节目太好看了。”近日,遂川县珠田乡岭上村民王光耀一边看戏一边笑着说。

□刘丰万、刘祖刚、记者蒋阿平

“我们村里的文化礼堂落成,乡里请来了县里的采茶剧团,《刘二游乡》那个节目太好看了。”近日,遂川县珠田乡岭上村民王光耀一边看戏一边笑着说。

遂川的采茶戏大约产生于清朝中后期,一直以来都有着深厚的生存土壤,县采茶剧团还被评为全国优秀基层院团。

随处见戏迷,百姓有舞台。如今的遂川是个处处“有戏”的地方。突破“唱什么”“谁来唱”“为谁唱”三个瓶颈后,采茶戏唱起来、走下去、走出去,遂川老百姓着实饱了眼福耳福。

唱什么?找准“供给侧”症结

在80后袁燕看来,家乡采茶戏很有“味”儿,2015年排的14台大戏中,她看了近10台。

近年来,遂川出台政策加强新剧目创作引导,拨出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仅2015年,县采茶剧团就创作编排小戏、小品、舞蹈等各类节目达70余个,反映陈正人母亲英雄事迹的历史题材小戏《红乳汁》,移植改编传统小戏《刘二游乡》,均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通过“老戏新演”推进传承创新,集中精力推“新”戏,解决“供给侧”难题。

多年来,政府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深入研究研讨采茶戏剧本、声腔等艺术特点和规律,向本土资深作家约写剧本、举行剧目研讨等活动,促进传统戏曲由内而外“创新”。

谁来唱?填补人才资源“断档”

近年来,遂川采取“师带徒”、院团院校合作、跟团实训等方式,积极选送青年演员参加大赛、在重大节庆活动磨砺气场等活动,让一批80后、90后握住了传统文化的“接力棒”。

全体演职员参加吉安市采茶歌舞剧院的“三区”人才培训,县采茶剧团的刘流柳已记不清是第几次了。通过送出去,大伙感到水平每次都能提高一大截。“如果说校园内的培养像育苗的话,那‘师带徒’好比是为花朵培土施肥。”县文广新局负责人说。近年来,剧团涌现了郭玲、冯晨、肖莉、罗琼等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在全省女职工茶艺大赛喜获二三等奖。为确保后继有人,剧团已经着手选择中小学开展采茶戏教学,确定“从娃娃抓起”的发展思路。

给谁唱?“走下去”与“走出去”并重

2015年,忙忙碌碌一年,218场大小戏,吸引40万观众,送戏下乡175场,县采茶剧团交上了一份成绩单。

团长文雪芹告诉笔者,剧团通过走下去、走出去“两条腿”走路,培养了一大批采茶戏迷、忠实粉丝。

为让采茶戏接地气,剧团不辞辛劳,因陋就简,依山就势架起百姓舞台,让平日寂静的山村顿时热闹起来,连赶集的乡亲也纷纷围拢来看戏,还为基层一线工作者、环卫工人、工程建设者、公共服务人员、残障人士等群体免费专场演出。

“走出去”就是让采茶戏在更广阔的舞台大放异彩。近年来,已先后在上海、南昌、吉安等地参演,在央视《乡约》栏目亮相。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