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暑假作业”

赵柒斤

听同事说:“读初中的儿子抗议了,放暑假比上学还累,每天要补习五六门功课。”我说,你告诉他,我们读初中暑假能坐在教室听课或呆在家看书算享清福了。可同事的儿子铿锵有力地回击道:“你们上学是什么年代!能跟现在比?”闻听此话,我一时无言,不由怀念起我曾经的暑假时光。

老家的夏天真不适合长时间逗留,它似乎更迎合回味的需要。村后梯形的山头如大坝,虽延迟了早上阳光的降临,却也阻碍了白天太阳喷射进来的热浪散发。在这样的空间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不仅有体力上的辛劳,还有心灵上的疲倦。

山村朴实的土地接纳了水稻,水稻也秉承了山里人的品性,沉静地向着土地深处扎下根须并健康成长,待到一年阳光最猛烈的时候,它 显露出金灿灿的笑容。成熟早稻的金黄与晚稻秧苗的嫩青也疯狂地撩拨着老乡的心尖。此时,山村的“双抢”(抢收早稻、抢插晚稻)大戏也就粉墨登场了。

此后的半个多月里,水田便是一张铺开的大网,网住了我暑假大把大把的时间。眼瞅着一天比一天热、一天比一天晴,山塘、水沟里的水一天比一天少,家中还有3亩多黄稻待于田中,老爸急得整夜整夜难合眼。窗外水亮亮的,朦朦胧胧中,早已害怕顶着烈日弓着身子割稻、脱谷、拖草、插秧的我,恨不得用牙签撑起打架的眼皮,可老爸又沙着嗓门吼:“怎么还没起来啊?都起来割稻了!”我睡眼惺忪地一边“嗯啊”着,一边慢吞吞地穿衣,多在床上赖一分钟也好。打着呵欠拉开房门,心里透着 一百个不舒坦、一万个不愿意:这老爸疯了,月亮刚爬下树梢就“逼”我们去割稻!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等哥哥和我用平板车拉着打谷机来到田垅,薄雾中已能听到邻家稻田传来“咝咝”的割禾声。拿起镰刀走下田,村里的公鸡才叫第二遍。

阳光终于爬上了草帽,草帽下结实的肩膀上下抖动,那是我和哥哥在打谷机踏板上翻滚着手中的稻把。打谷机谷仓里飞溅的稻谷打得父亲手臂隐隐发痛,父亲的眉间却舒展出一片欢愉的亮色……母亲拎着晒稻耙走向场基,拣颗谷子一咬,嘎嘣脆响,便自言自语道:“今年稻谷好,瘪壳少。交公粮、做口粮都没二话说……”稻田里的镰刀一把比一把舞得快,打谷机一台比一台唱得欢,吆牛声一声比一声叫得急。“双抢”已没了日 夜,那是老乡们拼命地追赶着季节的脚步。走近立秋的边缘,田野仿佛瞬间换了件衣裳,金灿灿的大世界已变成绿葱葱一片……20多年前,我做学生时的多个暑假,几乎都是以镰刀、扁担、竹竿、耘耙等农事工具为笔,一个个大小不等的无规则水田为纸,完成父母布置的割稻、拖草、脱谷、挑肥、拔秧、插秧、耘田等“暑假作业”。做这些“作业”时,躲在田埂零星杂树绿荫里的蝉常常用刺耳歌声给我助威,蚂蚁及一些叫不出名的小昆虫肆无忌惮地钻进我裤管、衣袖给我挠痒。最担心的是,稍有懈怠,苍蝇、蚊子、蚂蟥等就出其不意地用吸血的毒招惩罚我,脸颊上永远不会留有草或竹席印子,难褪的是汗渍、稻须及蚊咬等印迹。那些暑假,最心急也最渴望的就是,尽快做完父母布 置的“作业”,好呆在室内完成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

那些暑假,年年做同样的“作业”,渐渐明白一个道理:每一束稻穗里孕育的果实,都是它拼命向土地深处挤压的结果。水稻在汲取天地的灵气、浓缩自然精华的同时,也会渐渐成熟,最终抽离大地母亲,以便彰显生命的本质。人生也是如此,选择方向后,不仅要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还要汲地气、有狠劲。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