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专列”

蒋娟娟

大概是在二十一世纪初,开始有了这趟火车。

逢站必停,逢车必让。早上“哐当哐当”半天从吉安开往南昌,下午再“哐当哐当”半天从南昌返回吉安。因为可以直联穷僻的小县城与繁华的大省城,并且车票着实便宜得让人有些不敢相信,所以几乎没有意外,大家都把这趟车叫做“扶贫专列”—— —权当是给老区人民的福利了。

这趟车,穿梭在家与校园之间,我一坐就是四年。尽管最开始车厢只有六节,座位才几百个,可这车上上下下从来也没少过千来号人。若碰上开学或放假的那几天,车内就成了一个拥挤的罐头,满满当当。而中途上车的我,总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处、安臀之所。位子嘛,就像是海绵里的水,挤一挤,终归还是有的。撒个娇卖个萌,稍微往里靠一靠,旁边三连号的座位就可以腾出半边屁股的大小。再一点一点慢慢蚕食,我这个第四者到底能把自己的双臀塞进三个人的座位中去。如果碰上了更为心慈良善的男生,看着大包小包上车的我,二话没说直接站起,手疾眼快替我把东西塞进行李架后就站在身旁过道上守卫站岗。那感觉,真叫一个棒!

如何打发这旅途中半天的无聊呢?在手机还不普及、手提还是奢侈品、没有微博可刷、没有微信可聊的年代,“拖拉机”是最好的消遣了。熟人自不必说,就算是陌生人也很快混了个脸熟,大多愿意加入这般友好的游戏中来。四个人两个两个面对面坐着,就开起了“拖拉机”。常常四人战斗,观战者却有一圈。后面的站起来,旁边的侧过身来,一些不能忍受旅途孤独、耐不住寂寞的则更是从别的车厢、远处的座位上走过来,踮起脚尖往里瞅。这边还在犹豫是垫牌还是杀主,举棋不定的时候,身后就已经有了无数的师傅:毙掉毙掉!各自的战略战术在面对同一战局的时候常常争得是面红耳赤,一个个好像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帅一般。

这边势如破竹、乘胜追击、痛打落水狗、绝地反击、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个个好战况正如火如荼,那边走得磕磕碰碰的小推车就已经艰难地过来了。

尽管它很少因为我们某个旅客的需要而停留下来,但不得不佩服的是,那个小个子男人总是一脸笑眯眯的,锲而不舍地从我们的身边执著地推过来又推过去,推过去继而又推过来。他的手里永远都攥着一叠整整齐齐的钱,从小额毛币到百元大钞,由小到大依次排列,看起来好像收成不错的样子。看到我们的热闹阻挡了通道,他总要不好意思地笑一笑,然后连说几句“让一让,让一让”。每每这个时候,爱打趣的我们立马就将心思转到了他的身上—— —坐等吆喝。“啤酒饮料矿泉水!”他不大的嗓子才叫开,我这边就立马脆生生来了句:“花生瓜子八宝粥!”而那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小胖子则扯开嗓子鬼叫鬼叫:“开水泡碗面—— —”故意把尾音拖得长长的。整节车厢“哄”地一下乐开了花。看到我们一个个笑得东倒西歪,他反倒不好意思起来:看看你们,还一个个读书人呢,像什么样子?边说边笑边推着车子继续往前走去。

就在这一次次的笑声中,在这一趟趟的往返中,“扶贫专列”的车厢节次越来越多了,硬邦邦的座位也越来越舒适了,而行使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它带着我从校园走向社会,从年少的欢笑走向中年的打拼,在记忆中越来越清晰……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