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没事 读读《论语》

-涂宏

家无《论语》。

原来是有的,搬家的时候不知道弄到哪里去了。以前还会时不时翻出来读一读,没了之后也就懒得读了。曾买来压箱底充学问的那些典籍,大多数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为自己感到羞愧,所以每当儿子不爱护书把书乱扔的时候,教训他总感觉理不直气不壮,因为我自己也一样。

追究自己理不直气不壮的原因,大概是关乎“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吧。

以前没从更深处去想,现在仔细想想,却不正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延伸的推己及人吗?原来,就算是没有《论语》,但是《论语》的精神已经深入我心。

《论语》是我比较喜欢读的古书典籍,既因为它短,也因为它的篇章都是谈话体。透过那些谈话的内容,你会感觉到两千多年前一个老人,仿佛在你耳边轻声细语,而那些轻声细语,又时不时地变成了黄钟大吕。哪怕就算是你对“孔老二”再不感冒,但是一个睿智的老人用自己的人生 体会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也值得你听一听想一想。

读《论语》的时候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连自己读没读完现在也不记得了;电视节目《百家讲坛》中于丹讲《论语》的那种心灵鸡汤似的讲解我也是不看的。不为什么,如果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人心中也就会有一千种《论语》。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我也可以记住一句受益终生。所以到最后,《论语》也就记住了几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一个睿智的老人对后人的谆谆教诲,我觉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老人思想最精华的表达。我的理解可能不对,可能与老人的本意有很大的偏差,但是有偏差又如何呢?老人的本意早被无数后人阐发,加入自己的理解甚至是曲解,也不在乎多我这一份理解了。

人人心中有本《论语》。这种带着“六 经注我”似的理解,影响了中国两千五百多年,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哪怕你不了解这位老人,没读过这本书,或者是你对这位老人不感冒,认为他说得不对,但是不管怎么样,你做人做事总是会受到他的影响。因为这种影响,一代一代的积累,一代一代往下传,传成了传统,传成了道德,深入了我们的血脉里,铭刻在我们的基因中。所以你不自觉地就会流露出来,并且按照他的教诲做事。也许你在教你的儿孙读书时脱口而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也许你在交朋结友时会考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也许友人来看望你时你会大笑三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也许你在伤春悲秋时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事没事,多读读《论语》,既因为我们大家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它的影响—— —极大的影响,更因为它首先讲的就是“修身齐家”。有修养的人才能受人尊敬,哪怕就算是为了你更受人欢迎,也请多读读它。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