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纵谈庐陵> >正文
[第七章] 群星闪耀—人才辈出的庐陵文坛(4)
2015-11-30 15:29 来源: 吉安新闻网

四、诚斋清韵

在素有“诗歌王国”之称的中国,能被评论家们认定为独创一体的诗人不多,文学繁荣的宋代只有七个。自号“诚斋”的吉水人杨万里是其中一个。他跳出以往所学的各家诗派的圈子,另辟蹊径,自创一体,令人耳目一新。杨万里是转变南宋诗风的关键人物,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给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吹到如今,仍是清韵悠悠,沁人心脾。

杨万里历任漳州、常州等地方官,入朝廷在礼部、吏部任职,还担任过太子侍读。他曾屡次上疏指责朝政,得罪权臣,罢官家居十五年,忧愤而死。他的一生经历丰富,学识渊博,能文、能赋、能词,在文坛上享有盛誉。在文学上突出的成就是创立了“诚斋体”,成为“诗坛霸主”。杨万里诗歌的重要特色突出了一个“活”字,就是语言平易浅近,自然活泼;内容广泛,贴近生活,从国家大事到大自然中的一切,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人诗中,妙笔成趣,可读性强,开文体诗歌大众化、俗化的新风。据说他一生写了二万多首诗,可惜大部分失散了,只流传下来数千首,是文学史上多产的诗人之一。

师法自然,贴近生活

钱钟书先生说过:“诚斋可以说他努力要跟事物——主要是自然界——重新建立嫡亲母子的骨肉关系,要恢复耳目观感的天真状态”(《宋诗选注》)。钱先生幽默的评述的确道出了杨万里诗歌的一大特色:师法、造化自然。他摆脱江西诗派的束缚,获得了身心的解放与创作的自由,“不信陈言只信天”。他在《荆溪集自序》里说:“每过午,吏散庭空,即携一便面,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雠,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杨万里走出书斋,在广阔天地里自由地想象,自然万物激发和调动了他的创作灵感。他不觉“作诗之难”了,高山流水,游蜂戏蝶,村夫顽童,无不可人诗。对于自然,他是那样地倾注感情,而又观察细致,领会深刻,描写得生动逼真。如妇孺皆知的《小池》云: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拟人化的泉眼、树阴富有人情味,轻柔而温和;一两枝嫩荷刚欲绽开放,爱美的蜻蜓赶快站上去欣赏。这不仅是一幅山水画,还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就是凡真正美好的东西,定会被人早早发现,新生事物的出现是不可阻挡的。他总是深情地用简洁生动的诗句描绘大自然。又如:

道旁小树复低枝,摘尽青梅肯更遗?偶尔叶间留一个,且看漏眼几多时。——《赤山亭前梅子》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过杨村》

历史上歌咏杭州西湖的诗词多如牛毛,而传世的名篇不多。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可称得是稀世珍品,不仅写出了西湖的广袤浩瀚和博大的气势,还写出了最典型的景物——荷花的繁茂,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西湖的美丽: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为什么杨万里钟情于大自然?他在《秋雨初霁》中云:“抽身朱墨尘埃里,人眼山林气味长。”他还写过“举世近来憎直语”,“眼边俗物只添睡”之句。杨万里为官刚直,为人正直,厌弃那种庸俗不堪的尘俗,寻求诗化的、清净的美好世界。他不太愿意用笔描写尘世的纷扰,尤其是官场的污浊。他寄情山水之中,赞扬有节的竹、耐寒的梅、出污泥不染的荷,以慰藉心灵,勉励自己保持高洁的品性。

活泼清新,透脱风趣

历来对杨诗的评价,都认为最重要的特色是活泼清新。这不仅是指诗的语言,也包括内容。杨万里的选材是活的。他热爱祖国的河山,热爱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言:“山中物物是诗题。”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现象,观察转瞬即逝的事物,用快镜头摄入诗中。因此,所写的对象是活的,是新的。如: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
    晴朗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桑茶坑道中》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新柳》

这三首诗都描写了活生生的乡村景物,有形有色,有动有静,勾画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美丽图画,每句诗都像一个电影镜头,活泼而新鲜,读了如沐清新的春风。在表述方式上,他善于用多种修辞手法来突出描写的对象,生动而饶有风趣。比如用“一峰忽被云偷去”来写流云,用“拜杀芦花未肯休”来写狂风,用“西堤杨柳当防夫”来形容守边的将士,使语意显得鲜活新颖。在语言的运用上,杨万里大胆地汲取活泼的民谣俚语甚至口头语入诗,极大地丰富了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含,增强了诗的生命力。如:

稚子相看只笑渠,老夫亦复小胡卢。一鸦飞立钩栏角,仔细看来还有须。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插秧歌》

这些近似口语白话的诗,通俗易懂。初读似乎觉得粗俗了些,但细品才能体会到俗中有雅,使读者如身临其境,感受到生活的情趣和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这是所谓典雅端庄的文体诗歌所达不到的效果。

爱民爱国,心忧天下

为世人熟知的杨万里诗歌,多为山水田园诗,于是不少人把他当作逃避现实的闲适诗人。这是一种误解。在宋金对峙、民族矛盾激烈的年代里,杨万里与风雨飘摇的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他一生都关注民族的危亡,表现出了高昂的爱国热情。他写了《千虑策》30篇等一系列奏章,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策略,并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官吏鱼肉百姓的本质。应该说,爱国忧民是贯穿杨诗的主线,但他在诗中往往以深沉含蓄的语言来反映,使不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思想的人难以理解和分辨。周汝昌先生说得好,杨诗是“以表面壮阔超旷之笔,而暗写其忧国虑敌之夙怀,婉而多讽,微而愈显,感慨实深。”(《杨万里选集》)在有的诗中,作者或寄托家国之思,或呼吁抗战复国,或歌颂爱国将领,或讽刺卖国权奸,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如他看到镇江的金山吞海亭已成为专替金国使者烹茶的场所时,痛苦地吟道:

……金宫银关起峰头,槌鼓撞钟闻九州,诗人踏雪来清游,天风吹侬上琼楼,不为浮玉饮玉丹——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霁晓登金山》

杨万里曾奉朝廷之命去迎接金国的使臣,看到本是祖国心腹之地的淮河,而今却成为宋金双方的疆界,两岸人民失去了来往的自由,他心情十分地沉重,写了《初人淮河四绝句》: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杨万里不管是在朝廷任职还是做地方官,都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罢官在家时同样如此。他十分喜爱和尊重劳动人民,对他们寄予深切的同情,对欺压盘剥老百姓的贪官污吏予以鞭挞,这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立足点。如: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悯农》
    去秋今夏旱相继,淮江未净郴江沸。饿夫相语死不愁,今年官免和籴不?——《旱后郴“寇”又作》

责任编辑:王志峰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