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纵谈庐陵> >正文
[第二章] 交融融汇—庐陵文化的兼容与开放(4)
2015-11-30 15:29 来源: 吉安新闻网

四、诗坛留墨

庐陵的青山秀水,胜迹名景,风物人情,自古以来吸引南来北往的文士宦贾驻足其间,流连忘返。他们有的是途经此地,有的是从外地调往庐陵任职,有的是前来会友见客,以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目光,从不同的角度描绘景物,抒发热爱颂扬之情。他们不仅在庐陵大地留下足迹,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留下了千古流芳的诗作,为庐陵文化增添了新的光彩,注入了活力,也使庐陵文化流传开来,扩大了影响。

描绘山水风光,借景抒情

唐代著名诗人张籍,是安徽和县人。他的名篇《枫桥夜泊》传颂千古。他路过庐陵时在万安下榻,写了《玉山馆》一诗:“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村里鹧鸪啼”。把远离家乡的愁绪寄寓山水之中,他的心情可能会开朗一些。

北宋以咏梅而驰名诗坛的诗人林逋,是浙江杭州人,他写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不知赢得了多少赞誉。他在《过安福》的律诗中写道:“……云根旅店多沽酒,山崦人家亦种田。谷鸟惊啼冲暮雨,野梅愁绝闭寒烟……”。以细腻的笔调,描绘了安福早春悠远朦胧的山景,令人神往。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仕途不顺,被贬到广东惠州,又贬海南。奉召回京,乘船沿赣江顺水而下往北,在庐陵一带盘桓数日,留下了诗作,借景抒发遭遇不平之情。如《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一诗写道:“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说的是万安与家乡四川眉山相距遥远,听见此处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苏轼借谐音称惶恐滩),使我这个贬逐在外的孤老之臣心酸得哭泣起来,接着写道:“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我一生经历过许多风波,可以替官船担任水手了,岂只知道些渡口哩?表达的是作者对人生坎坷的激愤之情。

称为“江西诗派”鼻祖的北宋大诗人黄庭坚,曾任泰和知县,写了许多描述庐陵风物的诗歌,流传最广的是《登快阁》一诗:“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此诗以洗练的笔墨描绘了快阁的景色,给人以清新轻柔的美感,尤其是“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之句,意境开阔,是黄诗中的精华。快阁也因此诗而名闻天下。

南宋诗人戴复古是浙江黄岩人,喜欢游历江湖,所写的《庐陵城外》一诗,对庐陵风情描述情趣盎然。诗曰:“郭外人烟好,行行过北阡。迎船分社肉,汲井种春田。绿树前村路,黄梅细雨天。客游乡土别,景物只同然。”在黄梅时节,诗人所见的庐陵景物风俗似乎与家乡黄岩相似,触发了他的思乡之情。

明代曾任朝廷台阁大臣的湖南茶陵人李东阳,是当时的诗坛领袖,他所写的《吉安》一诗,很有气势,“山势西来断,江流北去平。万家深树里,闻是吉州城”。赣中名城吉安被诗人简洁地勾勒数笔,便展现眼前。

南宋时豪放派词的代表人物辛弃疾,是独领风骚的爱国诗人。正逢金兵南侵,国家危亡之际,他路经万安县南的造口壁,写下了千古流传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郁孤台下清江(赣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宋隆裕太后被金兵所驱,沿赣江逃至赣州)!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诗人站在庐陵故地,充分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励人们去挽救民族危机。正义战胜邪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无数的庐陵人受到了鼓舞和鞭策。

游览名山胜地,抒思古幽情

峡江玉笥山是道教胜地,历代有不少名人游览此山时歌咏其景。最早的是公元五世纪南朝的著名书法家萧子云,他是南齐高帝萧道成之孙,江苏常州人,战乱时曾携家隐于玉笥山郁木坑。他写的《题郁木洞二首》,描述了玉笥山中云蒸霞蔚的仙景。“千载云霞一径通,暖烟迟日锁溶溶。鸟啼春昼桃花拆,独步溪水采碧茸。”宋代集理学之大成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也写了几首颂玉笥山胜景的诗,其中《游玉笥飞仙石》诗把玉笥山下神奇的石景描绘得活灵活现,比作杭州灵隐寺前的飞来峰,“巨灵劈破三千丈,西竺飞来第二峰”,写石洞之行更是奇妙:“出洞风寒疑有虎,藏身夜半忽成龙。”

佛教胜地青原山称作“江西第一景”,引来了不少名人游览拜谒,留下墨宝或描风景,或表幽情。北宋曾任吉州通判,后官至参知政事的开封人向敏中,在《游净居寺》中写道:“四面烟岚合,吟魂到便清。乱山供远翠,幽竹送寒声。磬韵听时歇,云根望处生。尘机闲摆落,潜得笑浮荣”。从远到近,静中有动,有色有声,读后如临其境,末尾一句,表达了视荣华富贵如浮云的达观之情。南宋末年的忠烈名臣谢枋得,号叠山,是江西弋阳人,他像文天祥一样坚决抗元,宋灭被捕囚于京城,誓不屈服,绝食身亡。他到青原山游览,写了《石砻瀑布》一诗,“石砻神所居,祠构峭壁下。流水涧中来,飞瀑石上泻。雨晴水乐喧,月冷冰帘挂。……”最后两句引清廉之士吴隐之不喝贪泉的典故,反其意而用之,“此泉非贪泉,饮者勿惊讶”。表达了他对青原山水的赞美。南朝率部守卫赣州、抗击清兵失败投水而死的名将江西清江人杨廷麟,到青原山后写了《翠屏》一诗,“翠屏环抱处,到此似无门,老树常疑雨,青山终不言。临流炉自煮,怀古笔留痕。石片青云起,闲人手欲扪”。刻画了净居寺旁翠屏山的静幽古苍,令人神往。黄庭坚写了多首描述青原山风光的诗,其中《次周元翁同曹游青原山寺长韵》长达46句230字,字字珠玑,被刻在石碑上,成为青原山“四宝”之一。

白鹭洲林茂沙白,流水环绕,建在洲上的书院,是当时全国闻名的学府,培育了大批庐陵俊杰,自然成了诗歌描述的对象。宋代曾任吉州州判的徐俯,江西修水人,也很会作诗。他写的《白鹭州》一诗简捷明了,用对比的方法活用李白诗句描其景。“金陵与庐陵,俱有白鹭洲。相望万里江,中同二水流”。明代任吉安知府的湖北黄州人汪可受,很重视教育。当时白鹭洲书院早已被水毁坏荒芜一片。他便主持修复,筑堤防洪,扩建院舍,使古老的书院重现生机,为庐陵人民做了件大好事。任地方官的他,忙中偷闲欣赏洲景,心情是舒畅的。他写了《谷日白鹭洲》一诗:“雨后春堤日不同,岁初官阁案犹空。且将杯泛江湖上,莫负新居花鸟中。野老喜晴惊谷日(谷雨这天),舟人迎水识东风。思归最爱归来客,乘兴还看月下松”。

瞻仰名人故址遗迹,颂其精神业绩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开一代新风的文豪欧阳修,称作文坛宗师。庐陵人为有如此杰出的先贤而自豪,外地人士参观了纪念欧阳修的场所,也不由得挥毫倾诉仰慕之情。元代崇仁人虞集,曾任朝廷翰林学士,是有名的学者。他在《题欧阳文忠公祠》诗中道:“知公遇难已当年,况复泷冈十世阡,金石旧文藏劫火,丹青遗庙祀乡贤”。说的是欧阳修为父母墓道写的碑文《泷冈阡表》,经历了火灾仍然保存,欧公的画像仍在祠庙里祀奉着,“终身未必惭韩愈,作者谁将继马迁?鸣鸟不闻惊岁晏,长淮清颍一茫然”。作者借用苏轼对欧阳修的称颂,把欧公比作古文运动的旗手韩愈和史学家司马迁。然而想起欧公贬往淮河颍州,心里不禁感到迷惘失意。清代曾任永丰知县的河南人李金台,在《谒西阳宫》诗中云:“六一(欧阳修号“六一居士”)文章擅一时,孝思尤重泷冈碑。谁知贝阙珠宫里,也爱人间绝妙词。”西阳宫是欧阳修的父母墓所之宫,作者称颂了欧阳修的孝道和才华。

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浩然正气与不屈的精神感召了无数华夏儿女,家乡人民建祠筑墓纪念这位伟人。清代任吉安知府的奉天镶黄旗人卢崧,虽不是汉族人,也对文天祥十分崇仰。他在《丁酉春月雨中赴螺山谒文丞相祠》中道:“丞相祠堂吉郡东,山川无乃宋时同。赣江难洗存亡恨,螺岭空标今古中。一去蒸云歌正气,独留遗像对春风。沿溪新雨桃千树,多为先生洒泪红”。文天祥的精神化作了遍地盛开的桃花,染红了庐陵大地,卢知府的诗作很有几分浪漫色彩。

清代任过南雄知府的浙江平湖人陆世楷,到吉安富田拜谒文天祥的墓,写了《庐陵过文信国墓》一诗:“黄冠偶忆少陵(杜甫)诗,方外生还岂所期。呜咽墓前流北水,寂寥垄畔向南枝。殉身柴市成仁义,合葬螺川感孝慈(文天祥灵柩南归时恰逢其母灵柩也从广州运回,在江上相遇)。正气此邦常不泯,九原把臂有新知”。此诗表达了对文天祥宁死不屈,忠于民族精神的钦慕之意。

离开庐陵,抒离愁别绪

称作唐初诗文“四杰”之一的山西人王勃,所写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句妇孺皆知。他路经庐陵到泰和与县尉唐某相会,在白下驿辞别时,写了情深意长的《白下驿饯唐少府》一诗:“下驿穷交(患难之交)日,昌亭旅食年(两人都是流落他方)。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云路隔风烟。去之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后两句隐喻自己政治上不得志,今又告别好友,有一种难言的哀怨。

晚唐大诗人江苏丹阳人许浑,所写的“山雨欲来风满楼”为传世名句,诗名重一时。他南下乘船至庐陵,在郡城里与庐陵太守相会,写了首《舟行早发庐陵郡郭寄腾郎中》一诗:“楚客停桡太守知,露凝丹叶自秋悲。蟹螯只恐相如渴,鲈鱼会应防曼倩饥。风卷曙云飘角远,雨昏寒浪挂帆迟。离心更羡高斋梦,巫峡花深醉玉卮。”庐陵太守的盛情招待,许浑用生花妙笔一一描述,只是欢宴过后又要经历旅途的艰辛,又在这深秋时节,谁没有些伤感?诗人对庐陵很有些留恋。

北宋曾任永新县令的浙江钱塘人元绛,后来官至参知政事。在永新任满离别时,写了《春风堂》一诗:“三年到此别无功,种得桃花满县红。此日不能收拾去,一时分付与东风。”元绛引用晋潘岳任河阳令时在县中满种桃李传为美谈的典故自喻,有几分自得自足,又含惜别深情。仅从此诗看来,元知县是位有些政绩又有文采的好官。

还有不少的历史名人,对庐陵风情作了描述。这些珍贵的文学遗产丰富了庐陵文化的内容。这不仅是一种交流,更重要的是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唐代拓宽梅岭驿道的名相张九龄,乘船经庐陵去岭南时,在《自豫章南还,江上作》中云:“津途(水路行驶)别有趣,况乃濯吾缨!”说的是用清澈的赣江水洗涤我的冠缨,语出《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表明了要保持自己节操之意。明代大理学家、政治家王阳明,在吉安城郊游览时写的《游瑞华》诗中道:“松古尚存经雪干,竹高还长拂云梢”,以松竹劲节隐喻自己的抱负和志向,这正是庐陵人追求的目标。

责任编辑:王志峰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