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社会> >正文
沉重的肉身 吉安市“非遗”生存状况调查(7)
2016-04-26 09:42 来源: 吉安新闻网—庐陵新刊

吉安茅田花灯

吉安茅田花灯

抓传承:借力东风遍地开花

如此突围战的另一个着眼点是遍地开办传习所。张卫文呼吁市县文化主管部门和业务单位,现在重项目、不重传承人建设的风气亟须扭转,“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没有传承人,非物质性的东西不就灰飞烟灭?”

怎么开办传习所呢?

首先,应将传承人的培训排在首位。其次,建立重点非遗项目传承基地、传习所或者传承人工作室等。最后,大力整合文化、教育等多方资源,利用传统节日进校园、开论坛和办展演等。

目前,永新书法艺术、永新小鼓、吉安灯彩、新干剪纸、永丰畲族刺绣等实践课程,已经进课堂、进教材和进校园。在吉安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采茶戏传承中心。

“我们还到过一些消防大队、武警中队和其他单位开坛教学,有时在一个地方要待上半个月。”吴三桂说。

就在2015年3月,省政府正式批复我市设立省级庐陵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吉安市“十三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规划》中明确,到2020年要成功创建国家级实验区。而创建工作中,确定重点区域推进实施整体性保护,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对于我市而言,为数众多的古村古镇,无疑是作为非遗项目传承展示重要场所的最好选择。目前,市政府首批设立了21个整体性保护试点小区。

责任编辑:龙翔明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