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 交流园地> >正文
让孩子替自己飞?声音:孩子不是爸妈的成绩单(2)
2015-11-27 16:20 来源: news.cn

父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教材 身教大于言传

我们总会看到,让孩子别躺着看书,自己却在躺着看书的父母;让孩子赶紧睡觉别玩电脑,但自己却在看手机玩电脑的父母。

“其实,父母自身是孩子成长最好的教材,孩子天天跟自己的父母在一起,你们是孩子最直接的观察和模仿学习的对象。”边玉芳说,如果要求孩子彬彬有礼的话,那你先要自己做到;要求孩子不乱发脾气,你得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求孩子有良好作息和行为习惯,你自己得做到。

除了言行,父母的情绪是有感染和传递的力量的。美国一项针对家庭的研究发现,如果父亲或母亲得了焦虑症,那么他们孩子患上焦虑症的风险是正常孩子的7倍。

当然,每个人都有负面情绪,所以要学会调节,及时切断不良情绪传播的链条,不要让踢猫效应发生。边玉芳解释,踢猫效应是,爸爸在老板那里受了气回来就指责孩子,孩子没有别人发泄,就踢了家里的猫一脚。“我们在焦虑过程中,大量能量就被耗掉了,时间也就过去了。假如我们真的抓紧行动,把问题解决掉了,负面情绪链条也就被打断了。”

她指出,父母在孩子面前表达情绪也是有方法的,比如在发脾气之前,能不能暂时离开孩子一分钟?如果我们已经发了脾气,可以说,你刚才的行为妈妈很难过,所以妈妈做得也不好,你现在能做些什么帮助妈妈感受好一点呢?慢慢让孩子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会生气,同时一定努力做到,不要无缘无故因为自己的情绪而迁怒孩子。

孩子进入青春期时 请别过度控制他

孩子的青春期让很多家长非常头痛。这个时期的孩子进入了自我同一性的过程,尤其需要自我探索。边玉芳指出,“叛逆是一个好的开始”,恰当的叛逆是孩子自我探索的体现,对孩子的成长是有意义的。当然叛逆有好的开始,并不一定有好的结束,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做工作。

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孩子分成两组布置任务,其中一组孩子完成所有的任务,另一组孩子则只完成其中一部分,中途停下来。结果发现,完成任务的孩子对这个任务的记忆不那么深刻。而那些没完成的孩子,对这个任务会念念不忘。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自圆心理,一件事情只有圆满了,我们才会觉得放下了,如果不能让它圆了,就会一直存在一个没有完成的部分,变成心中永远的遗憾。假如以后有机会了,就一定要让它圆起来。“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人到了成年,都想去圆青少年时候的遗憾。”边玉芳说。

她解释,如果我们过度控制孩子,不把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话,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就容易逃避问题,丧失完成目标的信心,也会削弱孩子的自立能力。很多心理学研究已经发现,当目标是自己设定而非他人强加的时候,孩子才更愿意去努力付出,然后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过度控制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心理自圆。

“更可怕的是,不少孩子青春期的自我探索被阻断,到了中年连重走青春路的勇气都没有。他们也许就变成强迫症或者抑郁症了。”边玉芳说。

批评青春期的孩子 不要扩大延伸不要唠叨

两代人冲突在青春期达到了峰值,很多家长非常苦恼。边玉芳谈道,当孩子越来越大,他会要求越来越多的话语权,我们要慢慢和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不但要关注孩子的行为,更要去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理解他们的期待和渴望,这些东西恰恰是家长最容易忽略的。”

为什么孩子们在青春期情绪那么多变?边玉芳从脑科学角度进行了分析:这跟大脑的发展有关。主宰我们情绪的脑区是信任核,这个信任核在青春期的时候开始飞速发展,但是控制情绪的脑区要到青春后期甚至20几岁才能慢慢完善。“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大脑更加冒险和冲动,我们要对他有更多的理解,尽量多沟通。”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怎么办?边玉芳建议,父母一定要明确,我批评的是你的行为,而不是你这个人。不要把对孩子的行为夸大成对个体的或者这个人的批评,要就事论事,不能扩大和延伸,“讲明要求,不要唠叨。比如说房间乱了,你就说希望你把房间整理好,不要延伸到他长大之后你怎么办之类的。这跟我们平时夫妻吵架时,不要追踪到祖宗十八代是同样的道理。”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有直接影响,父母的素质和自身的成长,父母的婚姻关系,家庭的学习资源,父母与原生家庭的关系等等,都会影响到我们孩子的成长。”边玉芳说。

所以,父母应做好自己,为孩子一生储存良好的心理资源。边玉芳解释,乐观人格、抗挫折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积极的自我评价、自信,都是良好的心理资源。只有父母做好自己,孩子的资源才能越来越多。

责任编辑:王志峰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