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跟着典故看吉安] 文章节义写春秋
2023-03-26 09:16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明万历《吉安府志》记载:“至欧阳修一代大儒,开宋三百年文章之盛,士相继起者,必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世行道为贤,以犯颜敢谏为忠。家诵诗书,人怀慷慨,文章节义遂甲天下。”从此,庐陵拥有了“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

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庐陵先贤,始终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坚守气节,矢志不渝,并逐渐蔚然成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庐陵人。当国家面临外族入侵的危难关头,庐陵先贤们总是挺身而出,以挽救社稷为己任,忠君报国,舍家为国,献身为民,忠烈之气贯九天,文天祥、杨邦乂是坚守民族气节的典范。文天祥之所以被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甚至不同肤色的人所敬仰、传诵,就是因为他以国破家亡独力擎天、毁家慷慨赴国难的气魄,以屡遭贬谪而不馁、三年被囚而不屈的气节,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人格风范,耸立起一座世代敬仰的民族精神丰碑。

耿直守正、宁折不弯,是庐陵人的重要性格特征。由此成就了庐陵多刚烈节义之士,只要他们认定是正道大义,就能面对强权不低头,敢于犯颜直谏、指陈时弊,真正做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种不计个人荣辱得失,舍身许国的高尚品格和铮铮铁骨,是庐陵人重要的文化基因和人格风范。在南宋初期,胡铨名震朝野,被称为“脖子最硬的人”,是第一个提出杀秦桧以谢天下的硬汉子。明代邹元标是一名忠节义士,一直忠言直谏,多次被贬谪,在吉水、吉安县一带至今流传着“割不尽的韭菜蔸,打不死的邹元标”的民谣,广为世人称道。明代吉安县人周忱爱民如子,厘奸革弊,抑制豪右,进行了一些有益于社会生产的赋役改革,闻名江浙农村,至今有纪念他的生祠。

坚守人品的气节。庐陵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十分重视个人修为。吉安北宋时期第一位状元何昌言在自家府第门前石碑上刻有“省一分、民受赐一分,要一钱、便不值一钱”的对联,向世人宣告了为政爱民、清正廉洁的人生信条。庐陵宋代第一位宰相永新人刘沆,长期担任地方主官和工部、刑部尚书等要职,位高权重却一生清廉,并在主政期间坚决打击任人唯亲的旧弊,在著名的《中书三弊奏》中奏请仁宗倡导用人唯贤,要求官员在保荐、考察、安排上不准推荐身边的人,并首先从自身做起,拒绝别人举荐自己儿子为官。清代新干人王言坚守为官底线,家徒四壁依然勤政惠民,执法如山,严惩贪腐,康熙帝亲笔敕匾“天下清官第一”。

正是这种“节义”,在《二十五史》中入列传人物的,庐陵多达287人,占江西省的35%。

正是这种“节义”,在2000年新建的中华世纪坛中,在长262米用于记载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的青铜通道上,与庐陵有关的内容竟然达17项。

源远流长的“文章节义”传统,引领着一代代吉安人团结奋进、忠义报国、前赴后继、义无反顾,演绎了许多可泣可歌的悲壮故事,涌现出无数不怕牺牲、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时代英雄,孕育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一代代吉安革命老区人民合作共进干事业、团结一致战风险、勇于拼搏攻难关,不断夺取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新胜利。

庐陵先贤尊崇爱国、报国的文化和精神,始终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把个人的一切与祖国的安危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身体力行扛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旗帜,涌现了一批忠义报国的庐陵先贤,书写了忠义报国的“庐陵篇章”。宋代的“五忠一节”就是杰出的代表,民族英雄文天祥、文坛泰斗欧阳修和历史名臣周必大,都忠于国家、善做文章,才华横溢,谥号都称“文忠”;抗金名臣杨邦乂称“忠襄”;铁骨铮铮的胡铨称“忠简”;诗文俱佳的杨万里保持高尚节操,封为“文节”。时空流转,生生不息,“忠义报国”的行为特质成就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在国家民族危难时,无数吉安儿女为了民族大义,以解放全中国为己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勇于牺牲,以生死之躯护卫“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在和平环境中,吉安儿女又把忧国忧民的精神转化为助推国家繁荣昌盛的强大动力,积极投身国家和人民福祉的建设中,纵使千辛万苦,仍然义无反顾、初心不忘。当前弘扬忠义报国的精神,其核心就是珍惜中国人民用血泪寻找到的理论和道路,忠诚于共产主义信念信仰,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始终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文/郑少忠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