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跟着典故看吉安] 庐陵文风盛江右
2023-03-20 10:03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庐陵自古就是人文故郡,青山秀水孕育了灿烂瑰丽的庐陵文化。清《江西通志》载:“庐陵文风盛于江右,人多儒雅。”《四库全书》所收录庐陵人士的文学作品,竟有3850卷之多。

崇文重教是庐陵人的传统,这里孕育了以“追求一流、坚守气节”为思想精髓,以“放眼天下、崇文重教、传扬家风、团结拼搏、忠义报国”为行为特质的庐陵文化,史传庐陵“家有诗书,人多儒雅,序塾相望,弦诵相闻”。就连山间茅屋也可以听到书声琅琅,人谓“茅屋底下出公卿”。欧母画荻教子、杨万里训儿有方、文仪教子报国、刘髦撰箴言警儿孙、龙自修遗留经书给后人等典故,是庐陵文化中崇文重教的真实写照。

宋代以来,崇文重教的氛围在江西尤为浓厚。“至践者能诵《孝经》《论语》,晓知其大义。凡城郭闾巷、山溪林谷之中,无不有学。”这是明代大学士杨士奇描绘的庐陵学习风气,使得江西地区拥有了基数庞大的科举人才。自唐至清代,吉安地区先后创建的书院学馆,有文献记载的共269所,是江西的四分之一。明朝时期,全江西约有书院1000所,吉安就有170多所,占全省的六分之一以上。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在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由吉州知州江万里创办的白鹭洲书院,理学之风著于海内,先贤名人享誉天下,成为与白鹿洞、鹅湖、豫章齐名的江西四大古书院之一,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之材。他们既是治国安邦的宰辅栋梁,又是久负盛名的饱学鸿儒,留下了流芳千古的诗词歌赋和耀古烁今的累累著述,谋天下之大利。

官学兴盛的同时,民间开办书院、私塾之风更甚。唐乾符年间解世隆创办的庐陵吉水登东书院、后唐时罗韬创办的泰和匡山书院、开宝二年刘玉创办的庐陵县光禄等书院,皆为地方官绅或当地名儒创办,乃至民间私塾则是凡村有塾,大村子甚至有十几个,如吉水谷村私塾,总数不可计量,成为一方文教之风的兴盛之地。

“日望赣江千帆过,夜观蜀口万灯明。”600多年前,明代大学士解缙,站在蜀水和赣江交汇冲积而成的泰和县蜀口洲,脱口吟出这副名动一时的楹联,至今仍传为佳话。蜀口洲,仅欧阳氏一门就出了21位进士,其代表人物欧阳德,师承王阳明,邀请王阳明多次前来讲学,王阳明所题写的“复亨堂”牌匾仍悬挂在古村祠堂。

在封建时代,科举是读书人入仕的最重要途径,学而优则仕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不二路径。从五代十国到清朝,庐陵科举文化蓬勃发展,涌现出17位状元,18位宰相,3007名进士,居全国地市一级前列。明代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和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中鼎甲3人均为吉安人,这种“团体双连冠”现象在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

“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的歌谣,道不尽古庐陵的文风鼎盛。唐宋八大家之一、庐陵文化的先驱欧阳修,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诚斋体创始人杨万里,南宋民族英雄、杰出诗人、文学家文天祥,台阁体诗派创始人杨士奇,明朝大学士、江南才子、《永乐大典》总撰修解缙等人,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优秀的人才方能写就卓越的著作。自南北朝至清代,吉安有编撰者2577人,著述共计5717种。大文豪欧阳修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创作了《醉翁亭记》《泷冈阡表》等精品散文,编撰了二十四史中的《新唐书》《新五代史》。北宋泰和人曾安止撰写我国第一部水稻品种专著《禾谱》,为水稻生产作出系统总结。南宋宰相、吉安县人周必大退休回乡后,主持刻印了大型类书《文苑英华》1卷,使宋代以前大量的文史资料得以流传,创中国私人雕版印刷图书之最,为中国文化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吉水解缙主持编撰的《永乐大典》,辑入图书七八千种,分装1万多册,共3.7亿多字,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早的百科全书。参加这项浩大工程的吉安学者有34人。

庐陵人会读书,但不读死书,他们始终追求卓越,勇于创造。宋代吉州窑享誉全国,木叶贴花瓷被奉为绝品,北宋永丰人曾民瞻发明的晷漏计时器,比欧洲人发明的钟表要早三百多年。明代安福人欧阳必进发明的人力耕地机,是我国古代第一台机械耕地农具。明清之交遂川郭维经父女木材材积计量法“龙泉码”,为世界上最早的原木材积码表。明代吉水人罗洪先绘制的《广舆图》,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册分省地图集,开中国地图绘制出版之先河。这些先贤的发明创造,代表了我国古代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在中国科技史、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文/郑少忠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