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旅游新闻> >正文
水巷记忆
2023-02-06 09:24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文/杨虎先

1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唐代杜荀鹤的《送人游吴》耳熟能详。水港也称水巷,描写的是苏州小桥流水人家的繁盛景象。

无独有偶,被苏东坡称为“此地风光半苏州”的吉安,也有一个称作“水巷”的地方。《吉安县志》载:水巷,东通水沟前,西通水巷王家和塔下。水巷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北宋,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最初,水巷是指一条巷子。巷子里,一条清澈的溪水,沿屋角潺潺流过,从西往东,注入后河。溪流波光粼粼,鹅卵石像拱起青色背鳍的鱼,在水中畅游,大人淘米洗衣,孩童戏水玩耍,一派生机。

后来,水巷演变成一片区域,西到天华山脚下,东至半苏巷,南倚田侯路,北靠中山路,西高东低,落差较大,西面茅草丛生、森林葳蕤,东面商业繁荣、人声鼎沸,山林泉水叮咚,众溪合流,蜿蜒而下,沿着后河,汇入赣江。后河之上,小桥接踵,河畔商铺林立,繁盛至极。当年苏东坡沿赣江而下,至习溪桥,再逆后河而上,经南湖桥、福善桥、景福桥,登水巷对面的半苏桥吟诗抒情,歌颂庐陵大好风光;被孙子杜甫称为“吾祖诗冠古”的杜审言,在水巷一路之隔的相山开建诗社,实履庐陵书院之责,教化庐陵子孙,开庐陵文化先河;宰相周必大在相山,建祠弘扬庐陵文化,想必他们都被水巷的烟火气和美丽景致所吸引。一幅街道商业繁荣、山岭水雾缭绕、香火旺盛、砖塔高耸、泉水喷涌、深渊藏蛟、溪流清澈的水巷图画舒展开来。这番充满水的灵性的“善地”景象,既是一幅朦胧至柔的水墨画,也是一幅充满生机的水彩画。

2

《吉安县志》载,水巷底下有泉水,名为双泉。位于水巷王家的“水巷双泉”,是古代著名的景点。

水巷西高东低,山体孕育的肚腹之水在水巷喷涌而出,形成山泉,是天之造化、神之赐予。泉水涓涓而始流,滋长了后河的无限生机。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酿泉为酒”,我想象着水巷正像欧公心之所想,不光泉水清冽,更是酒香深巷,造就了水巷的醉美,滋长了水巷的灵气。

在水巷,与“双泉”一样有灵气的还有水井。据庐陵文化专家介绍,双泉与水井相通,在南宋时期水巷有六口井,保留至今的水井是否其中之一,无从考究。其实,现在的水井是否南宋水井,并不重要,它流淌的依然是水巷肌体的血液、灵气和基因。这口井的泉水不变始终,一样的清冽甘甜、滋养万物,一年四季源源不断、冬暖夏凉,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水巷人、吉州人。这是水巷人家的独特记忆。一位长期住在水巷的百岁老人回忆,几十年前,水井旁有一个祭祀用的炉子,每逢初一、十五,人们赶去祭拜,传闻水井里有龙和神灵。深渊藏龙灵气来,静水流深“心善渊”,水巷和吉州的烟火气就是在这种平静而不浮躁,简单而不奢侈,虔诚而不亵渎的灵秀中越来越旺。

头脑中,突然勾画出一幅这样的图画:雪花雨水漫过枝头、绿叶、花朵,浸透石岩土壤,经过山体体温的滋润,形成流水,让古巷充满韵律之感与精气之神;阳光云朵孕育生命的精髓,让汩汩泉水在井水中闪着金光,在沟溪里泛起金色鱼鳞般的涟漪。“双泉”“水井”哺育了水巷的灵性和活力。

我经常陷入思考,如果没有双泉、水井和水巷的溪流,后河也许一样存在,但如果没有她们的滋养,后河还能那般清澈、灵动和光彩照人吗?

3

在水巷,有一座古塔,叫江仕澄塔。江仕澄塔,是沩仰寺的一个组成部分,始建于1082年,系清江县人江仕澄所建。沩仰寺早废,仅塔屹立。原塔方形七层,高23米,周宽16米,为砖砌仿木结构建筑。塔下无座,塔顶建有铁刹,刹下端为覆钵,钵上有宝珠3颗。底层中空,四面各辟一门。第二层以上皆实心,不能登临。每层腰檐较浅,檐下施以斗拱承托。二层以上各面均有一龛,中部以上各龛内有莲座、佛像。底层南门楣上端嵌一方砖,上刻“临江军清江县钟秀门外居住江仕澄砌此宝塔,元丰五年十月记”。塔顶安放一座铁刹,上铸有“天启六年(1626年)季春重修。”

沩仰宗,中国佛教中禅宗五家之一,创立并兴盛于晚唐五代,在禅宗五家中开宗最先,前后传承约150年,进入宋代后逐渐衰败。沩仰宗认为万物有情、皆有佛性,人若明心见性,即可成佛。沩仰宗与“至善若水”的本质异曲同工,倡导善待万物、柔性待人,要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这既与水巷的灵性一致,也反映了水巷“与善仁”的特性。

《吉安县志》载:1968年,(江仕澄塔)拆毁。水巷老居民王奶奶说:“曾经的古塔位于现在水巷8号到14号间,塔上面有很多鸟,有时冒青烟,时不时掉落石子来,但没有砸烂谁家的房屋,很神奇。”“曾经有一个阿姨,看到有人在拆毁的江仕澄塔那里挖东西,据说挖出了九龙盘的盘子,以及好多罐子,有很多宝贝。”王奶奶说的话,无法考证,但一位庐陵文化专家曾写了一篇文章,他说江仕澄塔云雾缠绕,如云中仙境,金色的阳光照射下来,满塔金光,犹如披着袈裟一般,是庐陵人的心中之塔。上个世纪70年代,余秋里将军回吉安探亲,提出要看水巷的古塔,他说:“我记得小时候这里有一个古塔。”可惜塔不在了,沧桑的古井宛如孤独的老者,向人们叙述着老旧而壮丽的历史。

塔是庐陵人的记忆。

4

水巷的南侧,是礼巷。礼巷由西至东,几乎与水巷并行。礼巷俗称礼巷口,取以礼待人之意。

《吉安俯志》记载:(吉州刺史)田阳因“悉心民疾,神劳形疲,因卒于官,弥留之际,忧言极不忘吉民。”据传,爱民如子的田阳因居民家中起火,带领群众提水扑火,跌落火堆,烧伤而亡。吉州人民“感其德,立庙祀之”。

田候庙原来位于现在的下田侯路与永叔路的交接口,吉安市中国人民银行的南侧,就在我家西面窗户的对面,现已辟为活动广场。每次去买菜,都要经过活动广场,让我自然而然地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田候庙建于唐大中年间847年,有近1400年的历史。田候庙屡修屡毁,同治十二年(1873年),庐陵知县李寅清主持了田候庙的修复,并撰写序言勒石于庙前,可惜田候庙后来遭到风雨和战火的摧残,倒塌。

后来扩建马路,礼巷改成上田侯路,而田候庙前的田侯路自然而然成为了下田侯路。

我总在寻找礼巷与水巷的关系。网上的文章说,水的本质,是弘扬“言善信”,要给人信任感,同时倡导人们要善于治理,即“正善治”。吉州刺史田阳以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水的实质和礼巷的内质:怀柔子民,爱民如子。礼巷与水巷的内涵与追求如同一辙。

5

原位于吉州区上田侯路88号的胡家大院,建于光绪年间,耗资巨大,气势恢弘。徽派建筑风格里常见的四合院建筑样式,坐西朝东,二层砖木结构,前后两进,有大小天井六个,“一进四重”,房间30间。站在前厅的楼梯上向门外看去,六块红、黄、蓝、绿、紫、红颜色的菱形玻璃镶嵌在一扇镂空木门上,十分精致抢眼。

据居民回忆,踩在木质楼梯上,楼板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沧桑的天花板,隐约透出岁月的痕迹。胡家大院的始祖善于经商。由于经营有方,数年后,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为巨贾,于是建起了这座大宅院。新中国成立后,除留下两间大房间作户主的自住房外,其余交由房产公司作为出租公房。住户最多时有20多户,住有一百多人。“与善仁”、“动善时”、待人友善、与时俱进的朴实,胡家大院的祖先和后人体现无遗。

6

上世纪80年代,我在吉安参加工作,吉安最重要的商品展览就设在水巷前的半苏巷和文山路,水巷兴建了规模宏大的菜市场,后来改做了木料、竹子和小百货的卖场,是当时最兴盛的商品交易中心。

古塔、水沟早已不见,各式各样的古建筑摇摇欲坠,有的显露出破败的景象。去年,政府启动了水巷的重修工作,江仕澄塔按原貌重建,水井恢复,沟溪重修,古建筑修旧如旧,田候祠、胡家大院以及原位于城北小校场庐陵风格的清末建筑登云书院(安福书院)、泰和书院、永丰书院按1:1的比例迁建于水巷。这些书院是各地设在吉安的书院,楼廊、楼栏、窗棂布局完美、工艺精湛,以永丰书院的规模最大、结构最为独特。

走进水巷,仿佛回到了古代。面对胡家大院,我总问自己是否有看淡风云、胸怀坦荡的胸襟?面向田侯祠,我总在想,我是否有田阳一样的为民情怀?仰望江仕澄塔,探寻那口水井,和隐没在水巷中的泉水,我自问能否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至柔却能有容天下的气度?面临沟溪流水,我能否把我的眼睛、脸部和五官照进水里,思考我的容貌,反思我的言行?而走进书院,又能否抛去浮躁,沉于书香、孤独和幽静?

我背若芒刺,江仕澄塔不仅是沐浴金光的古塔,还是一位披着袈裟的老者,正在指引我的心路和历程;我芒刺在背,水巷既是吉安庐陵古韵的遗存,更是一面镜子。“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是水巷和水的灵魂。老子说,人至高的品行要像水一样,静水流深,泽被万物,不争名利。

在离开水巷时,大门口一块碑石上的文字吸引了我:2016年,水巷被评为江西省历史文化街区。我想,水巷不仅文化璀璨,还是人们心中的丰碑。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