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在习近平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作示范 勇争先 感恩奋进谱新篇] 旅游资源走出去 游客资源涌进来——赣深高铁助力吉安高质量发展之旅游篇
2021-12-14 09:16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吉安西—赣州西—仲恺(惠州),12月13日,随着赣深高铁G4611次列车一路飞驰向南,我市“红土情深·嘉游赣”暨“红色摇篮 山水吉安”2021江西吉安(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推介和招商活动工作组仅用2.5小时就抵达了惠州,为14日的旅游推介和招商活动做准备。

“谋划了很久,惠州是第一站,接下来还要去东莞和深圳。”当日,首次乘坐赣深高铁列车,来自市文广新旅局的李如松不仅切身感受到了高铁直达广东的便捷与舒适,对这次推介和招商活动的信心也更添一分。“我们离特区的时空距离近了,也就是离商机更近了。这次的活动就是为了全面对接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产业布局,促进两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共赢。”

12月10日,赣深高铁正式开通。这条老区与特区之间的发展快车道,打通的不仅是吉安连接南北的高速铁路网,让吉安真正融入粤港澳大湾区3小时经济圈;也打通了吉安旅游资源走出去、游客资源涌进来的产业发展路径。

打造“红色摇篮 山水吉安”品牌

要走出去、引进来,前提还得练好自身功夫。

“赣江风雪迷漫处,十万工农下吉安”“万家深树里,闻是吉州城”“金庐陵”“江南望郡”,吉安是一块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旅游胜地,不仅有着1000多处红色文化遗存,还有着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井冈山、“山川第一江西景”青原山,“云中草原、人间仙境”武功山、“此地风光半苏州”古后河,还走出了欧阳修杨万里文天祥等一大批先贤名臣,保存着吉州窑、新干商代青铜器、白鹭洲书院等大量历史文化遗存,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是彰显江南风韵的山水画卷和绘就庐陵文化的人文故郡。

如何将革命老区藏在深闺的丰富红、绿、古旅游资源转化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能量?

“全景吉安、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五个一”工程……这些都是吉安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路上的探索。

坚持以项目为王,积极探索“旅游+”跨界融合,我市一方面加快推进以中心城区高铁新区城市旅游综合体为核心、昌吉赣高铁旅游带、赣江百里风光带为纽带的“一核两带”集聚区格局;另一方面不断提升吃的特色、住的品质、行的效率、游的体验,完善购的商品、娱的活动。

目前,全市建成了蜀口洲生态岛、金果世界、吉州窑、羊狮慕、恩江古城等覆盖全域的15个旅游集聚区;新增了一批景区和精品乡村旅游点;推出“红色摇篮,山水吉安”经典之旅、康养慢游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初步形成了庐陵百味美食体系;重点培育民宿400家,打造了以井冈山长塘古韵、安福慕景民宿为代表的民宿集群村……“红色摇篮 山水吉安”品牌不断唱响。

拥抱“大湾区”广阔市场

酒香也怕巷子深。

作为革命老区的吉安深知走出去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市主动加强与深圳、厦门等城市友好合作,深度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厦门文旅招商推介会,在深圳、南昌等重点客源城市以及省内高速沿线投放宣传广告。

尤其在去年深圳举办的2020江西吉安·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招商推介会上,就成功签约了桐坪槐基田园综合体、恩江古城景区建设运营项目、中国井冈山拿山云端谷田智慧小镇项目等10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18.7亿元。

林茂鸟有归,路畅客知来。赣深高铁一通,“革命的摇篮”与“改革开放的摇篮”之间的时空距离近了,旅游产业发展的能量也更足了。

“以前我们派车去湖南衡阳接了不少来自广东的红培团和研学团,单程就要3个多小时,现在赣深高铁一通,从广东直达吉安,方便多了!”井冈山红色教育培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俊介绍,井冈山红培产业发展在全国位于前列,可交通一直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一大因素。如今赣深高铁一通,对于全市的红色旅游产业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利好。

“万安是赣深高铁北上进入吉安的第一站,以后广东的游客再也不用转车了。”同样深感欣喜的还有万安县西元村高岭乡村休闲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浩。依托当地千年银杏群等天然生态优势打造的“高岭宿集”是该县乡村旅游扶贫经济示范项目,正式开业以来,吸引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其中不少是从广东自驾来的或转车来的,大家都说没有直达高铁不方便,现在赣深高铁通了,游客必然会多起来。”

旅游资源走出去,游客资源涌进来,搭乘赣深高铁的快车,吉安之红、之绿、之古必然更加绚烂。

文/ 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 孔璐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