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高扬文章节义的大旗
2020-03-20 09:51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庐陵文化生态园文章节义坊        

■李梦星 文/图

2009年下半年,吉安城北的庐陵文化生态园经多年筹备正式动工建设,要在螺子山下园区的东大门建座大牌坊。牌坊叫什么名呢?我们文化工程组的同仁经反复讨论,认为应该表现吉安历史文化最典型的特征,商定就叫“文章节义”坊。东门入口正面坊额书“文章节义”;背面书“江南望郡”,以表经济和社会繁荣,还配以相关的楹联,都由知名书法家书写。牌坊庄重而典雅,是园区的地标建筑之一。

为什么选“文章节义”四字为坊额?因为吉安自古被誉为“文章节义之邦”。在古代,“文章”的含义是指精神面貌、道德风尚、礼义法度、文明程度,后来引申到诗文词章等;“节义”指的是气节操守和信义。其实,这个荣誉本是给整个江西的。那是吉水人杨万里去世后,宋代朝廷要给他封个谥号。封个什么名称才恰当呢?大臣们讨论良久。最后主管的李姓官员说,本朝的几位名相,如刘沆、欧阳修、周必大、王安石等;几位忠烈名臣如胡铨、杨邦乂等都是江西人,他们忠贞节义,又是文坛骁将,江西称得上文章节义之邦。杨万里与他们同乡同类,诗文有名,又很有气节,就封个“文节”的谥号吧。他提到好多个宋代江西籍名士,其中大多数都属古庐陵籍。这个称号源自庐陵人,自然,家乡庐陵也就当仁不让享有这个荣誉了。

“文章节义之邦”的美称,是古庐陵最具特征的文化符号。“文章节义”的风范人物在我国其它地域也不少,但在庐陵显得更为集中和突出,成为庐陵人文的主体特征。

最早论述“文章节义”含义的是吉安县籍宋代名相周必大。庐陵杰出乡贤欧阳修谥文忠,杨邦乂谥忠襄,胡铨谥忠简,因号“三忠”。南宋时为崇祀这三位乡贤,在庐陵城兴建了“三忠堂”,让后人见贤思齐。周必大在《三忠堂记》中说:“文章,天下之公器,万世不可得而私也;节义,天下之大闲,万世不可得而逾也。”这三位都是以文章节义并重而闻名。欧阳修为文坛宗师,公忠为国;杨邦乂国难当头,视死如归;胡铨奏斩奸相秦桧,反议和反投降,名震天下。后来,三朝重臣周必大逝世后谥号也是文忠,杨万里谥文节。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朝统治者杀害,不可能给他封谥号;但原先流亡东南的南宋小朝廷授给了“少保信国公”头衔;到了明代,泰和籍内阁首辅陈循上书,请补谥文天祥为“忠烈”。于是,宋代六位著名先贤欧阳修、胡铨、杨邦乂、周必大、杨万里、文天祥,被尊为庐陵“五忠一节”。他们无一不是文章节义并重的典范,明清两朝吉安城里和他们的家乡先后建了多座祠堂以纪念。

自从周必大提出“文章节义并重”这一衡量庐陵人物的标准之后,许多后学便以这一标准来勉励自己,以致成为一种传统和风尚。一代又一代庐陵的仁人志士,以此当作遵循的人生信条和追求的目标。他们不管是从政还是治学和做人,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始终保持高洁的操守,注重道德的修养,并且博学多识,能诗善文,在经世治国、文学艺术、史志文献、典籍文论等领域取得了成果,建立了功勋,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文章”和“节义”,看似两个概念,其实紧密相关。“文章”再好,如果丧失“节义”,就必然受人唾弃,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已被无数的史实所证实;当然,“节义”也要有好的“文章”做支撑和表达。

欧阳修和文天祥,竖起了文章节义的两面旗帜,感召着代代后人。因而,庐陵先贤在不断求学求知的同时,格外注重气节,做堂堂正正的君子。千年间众多的名人,多是做人正直不阿,做官清清白白。特别是宰辅、“三司”首领、尚书、巡抚等位高权重的官员,在仕途上有浮有沉,历经坎坎坷坷,但大多是因忠正直谏或政见不合,而受到贬谪或受牢狱之苦,甚至家破人亡。几乎没有谁是因贪赃枉法、腐化堕落、徇私谋利而受到国法惩治的。他们所受的冤屈,基本上得到了澄清和平反,往往还会受到重新褒奖。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颂:“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这种十分突出的人文现象,在我国地域文化中并不多见,是一份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2012年前后在城南新建吉安市博物馆时,我受市主管部门委托拟制布展大纲前五稿,后来主办方又作了修订;在文史组成员讨论最终布展方案时,集体议定设专室集中展示庐陵“五忠一节”,以弘扬传承“文章节义并重”的精神,让这面历经风雨而不褪色的大旗世代飘扬。

朋友,如果你还没到市博物馆看过,可否抽点时间去感受一下呢?如果到过,可否再去看看,可能会有新的感触。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