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欧公故园燕湖行
2018-11-30 11:03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深秋时节,本市十数位文史爱好者来到吉州区兴桥镇燕湖村,在钓源村一位研究学者的带领下,寻找欧阳修的又一故乡。

一般来说,故乡是地缘意义上的,即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然于“唐宋八大家”之一、一代文宗欧阳修而言,“故乡”显然是个复杂的概念———虽然祖父、父亲是江西永丰人,因而故乡首先理应在永丰。但他却生于四川绵阳,长于湖北随州,而又一向生活在北方,该把故乡安放在哪里呢?换上一般人,这完全是个纠结。可欧阳修却毫无疑义地、坚定地把故乡安放在“庐陵”———“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这是但凡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醉翁亭记》的结尾。除早期个别署名“渤海欧阳修”外,自1036年起,欧阳修绝大多数诗文均署名“庐陵欧阳修”。

学术界一般认为,欧阳修之所以以“庐陵”为郡望、为故乡,是为尊重祖父、父亲的永丰籍贯,而永丰县又属于庐陵郡(后改称吉州,辖庐陵、泰和、吉水、永丰等十数县),并为了本人的政治抱负而一再地强化“庐陵”这种地域标识。换言之,欧阳修心中的故乡“庐陵”是指大庐陵。

“在燕湖村再寻欧阳修的又一个故乡”,是因为欧阳修曾把这里也当作故乡,准确地说,是把燕湖当作“故园”“故居”。有欧阳修自作诗为证:故园寥落晚风斜,一径崇邱两坞谺。只有血痕题木石,谁将墨迹话桑麻。汾人作社年年似,疏子遗香老老嗟。钓罢溪回思往事,空山黄叶乱飞鸦。

此诗收录在1943年《吉安县志》,欧阳修自注道:1053年八月朔日,从开封归葬母亲,十一月封毕,于是乘舟溯神冈山而上,至庐陵儒林乡欧桂里,见故居尽毁,寄题因果寺。

关于“欧桂里”的来源,欧阳修记载得非常清楚:有一年,欧阳修的叔祖欧阳仪考取进士,乡人荣之,乃改文霸乡为“儒林乡”,改安德里为“欧桂里”。但“欧桂里”究竟在哪里?过去一直认为在永和镇附近。

跟随钓源村研究学者的脚步,我们一行先后到燕湖村附近的因果寺、鲤鱼洲和山谷中考察。据学者考证说,欧桂里其实在燕湖村,理由不少:欧阳修自传中明确记载其曾祖父欧阳郴生活在“鄢湖”,发音一致,其墓地“鱼形”今尚历历可见,因果寺尚在……对此,各位学者专家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欧阳修的曾祖父居住并葬于燕湖,证据充分,应予认同。据此,似又可推论:欧阳修之署名“庐陵”,不仅是因为祖籍属于广义的大庐陵,实在还因为他的故园、故居就在狭义的“小庐陵”,即庐陵县之儒林乡鄢湖村,今天的兴桥镇燕湖村。

欧阳修爱故乡、思故乡,在其诗文、奏折中比比皆是。其乡情之浓,往往令今人惊讶。其中有名的诗句是:“为爱江西物物佳,作诗尝向北人夸。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

时序深秋,稻谷已收,枫叶正红。燕湖村民们还自豪地带引我们前往一处泉井考察。冒着深秋的霏霏细雨,穿过一片密匝葱郁的树林,走下一个陡坡,就看到一个泉井,井有栏,水清澈。村民介绍说,这泉井原本是一个庵的供水之所。一代文豪苏东坡自海南北归时,与好友黄山谷一道,游永和镇,途中念及欧阳修提携之恩,遂到欧公故园———燕湖村拜访,行至此井泉,渴饮。乡人遂称此泉为“苏黄泉”,且载之于族谱。一村妇道:此泉井本已被蓬蒿乱草所覆,我家那个在外打工,回来看不下去,说一个家乡,哪能没有水井,何况是苏黄饮水井。于是亲力疏浚围筑,才有今天这个样子。众人纷纷赞之,竞相瓢饮,果然甘冽沁脾。

苏黄二人是否同游赣江边的永和,已难稽考,更难考证他们是否到了庐陵县腹地燕湖村了。但美丽传说在此,单燕湖人慕苏黄之才情,已殊为可爱。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