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图片 - 视频 - 专题 - 时评 - 投资 - 井报 - 晚报 - 副刊 - 领导 - 民声 - 论坛 - 文化 - 胜地 - 美食 - 旅游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摄影 - 教育 - 三农 - 物价 |
![]() |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吉安网 > 新闻中心 > 焦点图片 正文 |
感恩节,我们说爱是相互温暖
本报“放飞梦想——爱心助学行”走进东固古竹村小
11月27日,正值感恩节。我们常怀感恩之心,感谢读者对晚报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厚爱。为了将之前“报纸义卖”汇聚而成的市民爱心,及时送到山区偏远学校,昨日上午,本报“放飞梦想——吉安晚报爱心助学行”走进青原区东固畲族乡古竹村小学,为孩子们送去最需要的书籍、书包、文具等物品。
1、“爱心助学行”走进山村小学
暖阳普照,爱心传递。昨日上午7时30分,本报爱心助学一行人从市区出发,驱车近2个小时来到古竹村小学。走进校门,清晰地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看到我们的到来,孩子们都很兴奋。记者注意到,教室讲台上方的墙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8个大字特别醒目。教室虽然不大,但幼儿识字图等张贴得非常整齐,孩子们的课桌是新旧混杂一起使用。
据东固中心小学一刘姓校长介绍,古竹村小学目前只有12个学生,包括一、二年级和学前班的孩子。大部分学生为留守儿童,还有两个孩子的父母也离异了。由于学校无住宿条件,学生们都是从家里带午饭,由老师加热后再吃。下午放学回家最远的孩子要走七八里路。
廖承贵是该校唯一的老师,今年58岁。他告诉记者,他不仅要教语文、数学,还要教简单的书法美术等课程。学生上课都在同一间教室,经常是他给一个年级的学生上课,另外两个年级的学生们就在一旁写作业。最让他发愁的是,下雨天孩子们的安全。他一般会将几个孩子送过山坡看到他们的家后,再返回送其他孩子。
2、一起体会“运动最快乐”
廖承贵告诉记者,孩子们最需要书籍、书包、文具、雨伞、体育用品等物品。于是,出发前一天,本报工作人员在市中心城区跑了几处为孩子购买了书包、文具、雨伞、足球、跳绳、乒乓球等物品。其中,书籍包括《十万个为什么》《唐诗三百首》及字典等工具书。
当孩子们都领到的属于自己的书包、雨伞等物品时,特别开心。为了让孩子们更开心,本报爱心助学一行人,还和孩子们一起踢足球、跳绳、打乒乓球。几个男孩子把院子当成足球场,奔跑很给力。半个小时后,孩子们气喘吁吁,但仍不想停下来。
“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加入到本报爱心助学行的一位爱心人士何小姐说,能给这些山区孩子提供帮助,她感到特别有意义。11月23日,本报在市中心城区开展了大型的“报纸义卖”活动,何小姐一次性购买了30份报纸,赠给公司员工,表达对活动的支持。
3、留守孩子们的新希望
“在原址,即将建设一所新教学楼。”东固中心小学刘姓校长告诉记者,古竹村小学校舍已经非常老旧,根据省标准化建设规划,要在学校的原址上建设一栋教学楼,投资约30多万元。目前正处于招投标阶段,计划春节前后施工。建好后,孩子们可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为让孩子们能得到持续的关注和帮助,本报还在报社内部员工中发出倡议,开展“一对一”帮扶这些孩子们。在现场,记者搜集了孩子们的部分信息,并与一位最困难的孩子结成了“对子”。记者任洪广文/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