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事记 ▪ 文化] 庐陵文化进京出国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2021-04-23 13:32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望郡吉安”精品文物展亮相首都博物馆、参观人数近50万人次,赴圣彼得堡、墨西哥举办文旅推介和艺术展演取得成功,庐陵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吉安市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庐陵,是一个地名,是一段历史。庐陵,即今日江西省吉安市,举世闻名的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

何谓庐陵文化?庐陵文化积淀了数千年,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辉煌灿烂,它见诸于大量典籍,并口口相传,吉安人引之为傲。

吉安古称庐陵,迄今有2800多年历史,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称吉安,自古享有江南望郡的美誉。然而,博大精深的庐陵文化除了在典籍中和人们口口相传中追溯外,如何能够让人们触摸其肌肤,感受其呼吸?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吉安?为此,吉安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打造两个可欣赏、可感受的活态庐陵文化品牌的部署:举办了“望郡吉安”文物精品展,将散落于全国各地博物馆的大量吉安文物精品集中展出,展出了吉安,展出了江西,展进了北京,展出了国门,观者近50万;打造了一台浓缩庐陵文化的地方大戏——大型情景主题歌舞剧《记忆庐陵》,将窖藏的庐陵文化演绎为活态的艺术视听,演进了省城,演进了京城,演到了海外,引来一片赞扬声。

展期四个月的“望郡吉安”文物精品展于2019年3月2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幕。此展开创了我国地级市在首都博物馆举行文物展的先河。展览分为“南国厚土”、“汇通南北”、“窑变千年”“光耀庐陵”“红色摇篮”五个部分。展出的文物共计280件,其中江西省博物馆馆藏新干大洋洲商墓国宝及一级文物61件,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藏革命文物10件,吉安市博物馆及全市各县(市、区)博物馆馆藏二级以上文物209件。每件文物都经过精心挑选,既有商周青铜器、宋元吉州窑陶瓷特色瑰宝,也有毛泽东用过的油灯、朱德挑过的扁担等红色遗产,还有庐陵先贤传下的经典古籍,每件文物都历经岁月的淘洗,浓缩了鲜活的历史,传承着文化的基因,而且绝大多数是第一次在北京亮相。

此次展出是对吉安文物的一次集中性展示,对吉安文脉的一次系统性梳理,是吉安展现文化自信的一次生动表达,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一次积极实践。

“望郡吉安”文物精品展在首都博物馆的展出引发轰动,四个月中,前来观展的人每天都络绎不绝,展览大厅里每日都是人头攒动,观众透过文物这个载体领略吉安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浸于观摩的快感之中,驻足于他们感兴趣的文物前,时不时啧啧称奇、惊叹不已。数据显示,观众总计近50万人次。

以庐陵文化为主题进京出国的,第一个不是《望郡吉安》,而是《记忆庐陵》。

《记忆庐陵》创作于2013年,是一台浓缩吉安独特历史的地方大戏——大型情景主题歌舞剧。它以庐陵文化为主题,以育人、树人为隐线进行谋篇布局,载歌载舞,用本地方言歌唱。它是一支舞,拉出了第一个篇章《喊船》,舞出了吉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美好生活;它是是一幅画,第二篇章《春晖》将古街、女子在秧田中欢乐的劳作、娶亲嫁女喜气洋洋等场景一一再现,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庐陵民俗生活画卷;它是一首诗,在第三个篇章《崇文》中,欧母画荻、陶母织梭等两位出自庐陵的贤母真实再现,尤其是一支《捷报舞》舞出了“三千进士冠华夏”的骄傲盛况;它是一座窑,第四篇章《珍陶》将窑工们制陶过程中欣喜、惊奇、痴迷等表情鲜活表露,引来了观众阵阵欢笑;它是一个人,第五个篇章《正气》把文天祥的浩然正气舞进人心,一支《薪火相传》舞更是喻示着庐陵人文精神与风骨一脉传承;它是一块匾,最后一个篇章《永慕》则舞出了子孙们继往开来,开创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六个篇章将庐陵文化的博大精深洋洋洒洒呈现于世人面前,十分震撼人心。以致每场演出的闭幕,观众都全体起立,久久不肯离去,整个剧场响起雷鸣般掌声。

《记忆庐陵》的创作追求精益求精,多次推倒重来。在演员的选择上,利用吉安自己的优势,以井冈山大学附属艺术学校的师生和市采茶歌舞剧院的演员组成演出团队,院校联动,做到以实践促教学,以演出促效益。

《记忆庐陵》的演出起步于本地吉安,引起轰动。接着应邀进省城南昌,荣获第五届江西玉茗花奖“特别大奖”。之后应邀到全国许多地方,应邀进北京保利大剧院。不管在哪里,皆好评如潮。在北京保利大剧院,多位国家领导人观后为之感慨,说演得好,既大气磅礴,又细腻生动,词景相融,旋律感人,让人触景生情。2013年10月17日至10月21日,《记忆庐陵》受省委、省政府委派和韩国全罗南道政府的邀请,在省文化厅的带领下,走进韩国全罗南道顺天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展了为期5天的文化交流演出。这是《记忆庐陵》剧组首次走出国门,也是吉安以庐陵文化为主题的宣传首次组团赴国外演出交流。

庐陵文化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