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技能性人才的重任。随着工业的大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对劳动者在专业技能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专业训练及系统培训是获得技能的重要方式,于是职业技术教育便脱颖而出,成为一个与一般教育相互关联,但又有所区别的独立教育体系。
吉安历来重视职业教育,确立了“负责任地办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抓经济必须抓职教,抓职教就是抓经济”的理念。吉安市委、市政府于2010年作出决定,在继续大力办好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兴办一所以培养高等技能性人才为目标的高职学院。接着,启动了《吉安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编制工作;向江西省人民政府呈送了《关于恳请批准我市筹建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的请示》,成立了筹建领导小组,划拨了建设用地,发布了学院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的招标公告。2012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将批复了吉安的请示,并将吉安职业技术学院设置纳入江西省"十二五"期间高等院校设置规划。8月,学院建设工程正式开工。在开工仪式上,时任市长胡世忠发表了讲话。
2014年4月,吉安职业技术学院获国家教育部备案通过。9月,正式招生办学。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吉安市吉州区吉安南大道,集工、农、商、医、艺术、师范教育为一体,按“山水校园、庐陵书院”规划定位建设,占地1098亩,建筑面积约40万㎡,投资总额近13亿元。
为站在高职教育的制高点,市政府推出新举措,出台《关于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开放创新办学和“一院四校”运行管理的实施意见》,将吉安师范学校、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吉安市高级技工学校、吉安文艺学校4所中职学校划归学院管理。以“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的方式,于2014年4月1日与全国高职教育排头兵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深度合作办学协议,聘来深圳职院5人组成的管理团队和专家队伍,进驻吉安职院,支援吉安职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此举开创了国内高职院校“跨区合作、优资共享”“特区带老区、名校助普校”新模式。
学院内设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现代农林工程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医护学院、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艺术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开设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园林技术、旅游管理等30个专业,现有在校生14700余人(含中职生)。在编教师645名,其中高级职称173名,硕士以上427名,双师型教师占41%;并聘请企业高管、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130余名。已建成校内外实验、实训中心430个,拥有实训教学设备价值达1.18亿元,图书资料近93万册,建有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系统,正稳妥推进以大数据为中心的智慧型校园建设。
学院秉承“崇文明理、厚德精技”的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工匠精神”为内涵,加快办学水平提升。
学院办学发展迅速,正努力向“省内一流、全国知名”高职院校的目标稳步迈进。科研项目市厅级以上立项256项,其中省部级以上94项;发表论文537篇,拥有专利45项。省社科规划、文化艺术规划、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共立项30项,其中2018年社科规划项目立项数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一,2019年文化艺术规划、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立项数在全省高职院校分别排名第一、第三。师生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36项,其中国家级奖项62项。2018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3项,获得1个一等奖、2个三等奖,其中“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赛项获团体一等奖,实现了江西省职业院校在该赛项全国一等奖零的突破。2017年,学校顺利通过江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督导评估。学校创编的情境舞剧《十送红军》在第七届全国职业院校“文化育人”高端论坛上大放异彩,受邀参加教育部、文化部等多部门联合主办的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表演赛获一等奖;与兄弟院校联合创编的舞剧《井冈·井冈》荣获2018年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并作为经典节目在江西省高雅艺术进校园巡演。2016年,学校成功举办第六届全国职业院校“文化育人”高端论坛;2019年,学校成功承办首届全国职业院校红色文化研究与推广高端论坛,并被推选为全国职业院校红色文化研究与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