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事记 ▪ 生态] 着力打造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2021-04-23 13:32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2014年11月,江西省全境被列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2015年5月,吉安市作为全省唯一入列的地级市,全境被列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由此,吉安市全面开启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征程,成功争创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低碳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江西省首届生态宜居城市”……这一张张金字名片,共同镌刻着吉安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清晰足迹。

高位推动  统筹谋划

吉安市围绕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走在全省前列、实现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从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绿色发展的政治站位,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作出了市、县“两会”年年听取审议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的制度;出台了全国首部全域水质保护地方性条例《吉安市水库水质保护条例》,以及《关于开展“生态文明、法治护航”工作的实施意见》《吉安市城市园林绿地损坏赔偿规定》《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等一批规章制度;建立了“河长制”和“河长制法治特派员”制度,在全省率先推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意见等。先后出台的相关法规、制度共达73项,其中33项重点制度创新任务已经完成29项,15项改革经验入选全省改革示范优秀成果。这73项法规制度,在全市范围筑起生态法治“红线”,强化生态安全“黄线”,拓宽产业发展“绿线”,形成了“红线”管控、“黄线”防范、“绿线”延伸的“三线合围”机制,用制度化的力量呵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巩固提升。

目前,吉安市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确定的“六大制度体系、六大重点工程”共计160项重点任务,已完成或者达到序时进度的157项;100个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开工,累计完成投资886.28亿元。在全省率先完成了8个国控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实现全面覆盖;生猪生态化养殖、绿色殡葬改革、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生态循环养殖等一批生态文明“吉安经验”,搭建了生态文明现代化治理体系。全境入选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低碳城市。井冈山经开区获批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井冈山市成功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永丰县获批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新干县工业园区获批国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园区,泰和千烟洲跻身全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试验区试点,先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1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8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基地12个,打造形成了一批示范样板。

保护优先  修复为主

全市已经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区域,占全域国土面积的20.11%;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市)完成了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启动了赣江中游库区“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将264公里赣江中游干流全段纳入管控范围,强化赣江生态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在赣江流域内大力推进井冈蜜柚、绿色大米、有机茶叶、有机蔬菜、特色竹木、特色药材等六大富民产业,种植面积突破200万亩,稻虾(渔)综合种养6.5万亩,林下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6.8万亩,现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农业品牌共298个。实施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等工程,近5年来完成人工造林200余万亩,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突破61万亩,开创了国储林基地建设的“吉安模式”。

实施见缝插绿、块状植绿、斑点绿化。市中心城区建成大型开放式绿地公园22个、小游园900个,城区建成区绿化面积8871.87公顷,绿化覆盖率45.7%。每个县(市、区)基本建成一个以上较大规模郊野公园,全市“精品公园+生态绿廊+郊野公园”的三级生态梯度格局基本形成。

深入开展了修复、修补“城市双修”工作,全市中心城区畅通“微循环”三年行动超额完成任务,疏通道路“微动脉”“断头路”共111条,总里程达61.8公里。突出城乡清净整洁,通过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已累计实施新农村建设村点22114个,打造了一批“见山见水、记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示范带。

系统整顿  全域治理

在全域深入开展“降坡封尘”行动,规范绿地降坡封尘实施标准。强化对河道砂石“采、运、销”全过程管理,将90余座砂场清理压缩至20座以内,赣江河道砂石资源全面实行政府统一经营管理。全面强化烟花爆竹储运、销售、燃放管理,全市基本实现了居民区零燃放。深入开展“清河护河”行动,强化生活污水、工业污染等专项治理,建成排污水管网3001公里,中心城区4条黑臭水体的整治工作如期完成,劣Ⅴ类水全面消灭,全市45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实现达标排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1.25%

积极探索“精益环卫”新模式,在市中心城区开展“以克论净·深度清洁”试点,推行“道路浮尘每平米不超过10克、地面垃圾停留时间不超过10分钟”考核标准。坚持引导、化解、管控相结合。

强化重点赣江流域综合治理,推进赣江两岸湿地公园、生态绿线、城区绿化连片成景,全力打造赣江最美岸线。2015年以来,全市主要河流断面水质优良率稳定在100%,继续领跑全省。狠抓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争取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推动21.17万亩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建立了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实施了土壤污染防治修复“三大工程”。

在项目引进、实施等方面,市里严把准入关,对环保可信度不高的项目不引进、不实施,坚决否决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的“两高一资”项目,全市“地条钢”持续实现零存在。2016以来共关闭煤矿26家,退出核定产能119万吨/年,全市单位GDP能耗指标值继续保持全省最低。

2019年,吉安市的空气PM2.5平均浓度降至34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1%,29个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标准以上,全市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0%,居全省第一。

进入2020年,又制定出《吉安市城镇园林绿化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各地积极组织实施,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可喜的是,继井冈山市于2018年入列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两年后,又有安福县入列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