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与脱贫攻坚:耦合性与互动性探讨——以吉安市为例
来源: 市社联 2021-04-20 15:46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全域旅游与脱贫攻坚:耦合性与互动性探讨——以吉安市为例

吉安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江西省有关旅游扶贫脱贫的精神,紧紧围绕“旅游富民、生态强市”的战略定位,坚持以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核心,加快推进旅游工程建设,夯实旅游基础,提升丰富旅游内涵,延伸服务链条,推动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以全域旅游水平大提升,引领脱贫攻坚大推进。2016 年11 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238 家全国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其中吉安的井冈山市、青原区、安福县等3个区县榜上有名,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加大了旅游攻坚脱贫的步伐。

一、全域旅游的内涵及模式

全域旅游相对于传统景区观光旅游而言,是对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变,是构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一种新的精神追求和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1.全域旅游的内涵。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2.全域旅游的模式。早在20世纪90年代,欧洲成立的“年度阿尔卑斯山小城镇协会”,就是每年扶持一个小城镇作为试点,使其成为其他小城镇学习的典范,这就是欧洲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雏形。目前,我国全域旅游有五种基本模式:龙头景区带动型、城市全域辐射型、全域景区发展型、特色资源驱动型以及产业深度融合型等。井冈山属于龙头景区带动型,而吉安则属于全域景区发展型。总之,全域旅游就是要地域全覆盖、资源全整合,以政府为主导进行顶层设计,将所辖行政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包装;以区域内全社会成员为主体、以市场为主导,深入开展全域旅游建设。

3.全域旅游具体要实现九大转变:一是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行多规合一,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的有效结合。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从景点景区拓展到全域。例如,要从景点景区和城市的旅游厕所革命拓展为景点景区内外、城乡一体推进的全面厕所革命。二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实行分类改革,公益性景区要实行低价或免费开放,市场性投资开发的景点景区门票价格也要限高,遏制景点景区门票价格上涨过快势头,打击乱涨价和价格欺诈行为,从旅游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阶段走出来。三是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实现导游执业的法制化和市场化。四是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引导旅游需求,实现旅游供求的积极平衡。五是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综合新产能。六是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充分调动各方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以旅游为导向整合资源,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建立旅游发展共建共享机制。七是从景点景区围墙内的“民团式”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旅游、公安、工商、物价、交通等部门各司其职。八是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面。九是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窄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转变。最终实现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这是区域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旅游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大趋势,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二、全域旅游与脱贫攻坚之间具有耦合性

全域旅游与脱贫攻坚在目标上具有耦合性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全面建成小康就是不让一个贫困群众落下、不让一个贫困地区掉队,这是党中央为脱贫攻坚吹响的集结号,也是决胜脱贫攻坚战的最大拦路虎。吉安作为拥有5个国家贫困县的地方,急需补上这块短板,就必须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域旅游具有全空间、全天候、全民参与的特点,因而全域旅游具有共享经济的本质特征。改革成果共享,让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共建共享既是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也是重要手段,更是最终落脚点和终极目标。全域旅游通过机制体制创新、要素业态创新、发挥产业优势、增强辐射效应,使消费者提到更加优质的服务,得到价格和质量红利;使乡村居民特别是贫困群众有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得到或分享全域旅游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红利。

全域旅游与脱贫攻坚在时机上具有耦合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的变化、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满足于游历名胜古迹、大山大水的传统观光游,逐渐转向休闲游、度假游、体验游、亲子游等全方位深度旅游,把旅游当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生态、文化、养生等体验游逐渐深入人心,发展全域旅游时机日渐成熟、前景看好、机不可失。同时,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也已吹响,如何用好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这把“利器”已迫在眉睫、不容错过。旅游消费正全面转型升级,吉安市内外交通格局正在全面提档升级的关键时期,全域旅游理念正当其时;而吉安市富有的绿色森林、纯净的水和空气、美丽的村庄田园、厚重的人文风情等原来不起眼的资源价值被重新认识和评估,并越来越引起市场和资本关注。作为拥有井冈山红色资源的吉安,迎来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机遇,同时也为脱贫攻坚找到了一个良好的突破口。全域旅游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一种创新,不仅是对旅游模式的发展创新,而且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创新,是一种经济发展新业态。

全域旅游与脱贫攻坚在资源上具有耦合性

随着扶贫开发的持续推进,剩下的贫困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攻坚任务更重,脱贫攻坚已进入难啃的“硬骨头”阶段。而这些贫困地区往往在自然条件、基础设施以及人口素质方面都处于劣势。一是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耕作困难,不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沟谷纵横、地块分割、山势陡峭、亲水性不足,不利于营造便捷丰富的游憩休息空间。旅游资源分布散,且景观品级不高,不足以形成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风貌,集中开发难度较大。二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交通不发达,公路等级低,路网畅通率不高,农田水利设施不够完善。旅游产业缺乏龙头带动,产业链条尚未形成;现有乡村产业没有特色,缺乏有机品质、特色鲜明的果蔬物产;道路通达性不高,不在旅游精品线路上,旅游开发难度大。三是人力资源不足。人口流动性强、居住地分散、文化素质不高、观念落后、市场意识不强,自我发展能力弱,群众参与度不高,从而导致投入的边际效应递减。而全域旅游重在参与体验、休闲度假,对旅游资源的品质要求相对较低,不是十分苛刻。因此,只要创新思维,因地制宜,将绿水青山、蓝天绿地等生态资源优势和原生态的“古老”的民风民俗、“落后”的农耕方式等“劣势”有机结合,发展全域旅游,就能化吉安山区落后劣势为差异化发展优势。

三、全域旅游与脱贫攻坚之间具有互动性

全域旅游具有全空间、全天候、全产业的特点,但全域旅游不是全域开发,不是全域景区,不是平均发力,而是有轻重缓急,有所为也有所不为。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全域旅游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旅游业发展新趋势、新业态,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加快传统的观光旅游向全域休闲体验游转变,在景观打造、产业融合、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全域合作、全社会参与,全面推进旅游业提质升级。“转型康养、绿色崛起”的康养建设,就是以康养为核心,以“观养、住养、动养、文养、食养、疗养”等康养旅游产品体系为载体,引领吉安旅游业向四季旅游、康养旅游、全域旅游转型升级。

以乡村旅游带动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中的“全域”,由城市区域、乡村区域及城乡连接区域三部分组成,具有全局性、带动性和共享性的特点。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使乡村区域成为全域旅游中最容易突破的区域空间,也是全域旅游最重要的板块。一方面,乡村旅游景点是开放的,无形中契合了全域旅游不搞门票经济的理念。乡村的田园风光、小桥流水、自然村落、淳朴民风就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生产生活就是文化体验,农产品就是旅游产品,乡村服务设施就是旅游服务设施。另一方面,“5+2”的周末休假或三两天的小长假,使城市周边200 公里范围的乡村成了休闲度假的首选。全域旅游所体现新型资源观、产业观和时空观,不仅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使农村环境得到改善,农民观念得以改变、素质得以提高,不断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求。某种意义上讲,全域乡村旅游就是农村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城乡统筹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推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以自驾游为载体激活全域旅游

贫困地区旅游往往旅游资源分布较散,传统景区发展模式对片区带动作用不强,就必须创新发展模式,将全域作为一个开放式大景区,打造自驾车风景线路,用自驾车网络串联分散的地质景观、村落、古镇、草场等景点和资源,结合这些景点发展露营地、汽车旅馆、特色旅游村落等方式,带动全域旅游特别是贫困村的旅游发展。

一是完善旅游交通设施,打造乡村“漫游”交通网络。完善通信、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打造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的“漫游”交通网络,在行的同时赋予其游的体验,多功能、重特色。健全交通服务设施旅游服务功能,如建设沿途驿站、房车自驾营地、观景台、厕所等设施,提升乡村的游憩环境。根据不同的风景和不同的路况,依托高速路、国道省道为交通骨架,利用现有县乡村道,将分散在各个角落的红色景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风情小镇等旅游景点串联起来。乡村风景道就是一个窗口,把乡村的地域文化、自然之美直接展示给游人,构成一个满足游客旅游体验的“漫游”交通网络。

二是盘活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慢游”自驾旅游风景道。结合沿线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及其它旅游资源,打造具有休闲体验、运动健身、探险露营、文化教育等多功能的自驾线路,并适当增设休闲步道、探险路线、障碍赛道等“慢”行设施。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贫困地区自然景观、古村落、古镇、梯田等丰富的乡村资源,打造特色自驾旅游线路。

三是创新思维,不走寻常路,打造全域旅游发展快车道。发展全域旅游,必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前提,以脱贫攻坚为契机,以乡村道路建设为抓手,打造全域旅游的快车道。乡村道路不再是单一的通达功能,有计划、有步骤、因地制宜地建设乡村旅游风景道,打造具有复合功能的多彩乡村风景线;同时加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完善自驾车租赁市场;全方位营销、全社会参与、大胆探索实践,尽快形成一条条线性景观服务网络,最终形成“点线面”联动的全域旅游网络,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

四、全域旅游助推脱贫攻坚的建议

一是全域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必须坚持强化领导、真抓实干。旅游脱贫是一项复杂的长效工程,需要耐心和定力,难以一蹴而就。领导班子应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正确处理显绩与潜绩的辩证关系,统筹谋划明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不停步,一张蓝图绘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纵横联动级级夯实责任,凝心聚力狠抓落实,这是能够在旅游脱贫上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

二是用全域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必须坚持顶层设计、规划引领。科学规划具有明确目标、把准方向、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吉安市聚焦富民强市发展战略,紧扣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深入调研、广集民智,可行性分析论证,科学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依托规划刚性引领,做实景区建设,调优服务配套,有序有效实施,这是能够把旅游脱贫不断推向前进的强力引擎。

三是用全域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必须坚持多点培育、融合发展。抓点示范、以点带面是推动旅游脱贫的有效方法。应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切实把抓点带面、全域打造、融合发展作为旅游脱贫的有力抓手,按照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大旅游发展格局,三次产业有机融合,城乡联动协调并进,综合统筹一体营销,拉长产业链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这是能够把旅游脱贫做精做实的重要途径。

四是用全域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改革创新是推动旅游脱贫的动力源泉。应紧扣旅游脱贫,创新体制、优化机制,创新经营管理,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紧密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从而实现农村资源“活”起来、农村要素“动”起来、科技人才“忙”起来、贫困群众“富”起来,这是能够稳步提升旅游脱贫质量的关键所在。

五是用全域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必须坚持多法并举、加大投入。山区贫困县大多是“吃饭财政”,资金短缺是制约旅游扶贫的最大拦路虎。应坚持把加大有效投入作为旅游脱贫的源头活水,优化环境吸纳资金,积极争取扶持资金,全方位招商引进资金,整合资源聚集资金,财政撬动金融资金,挖掘挖潜社会资金,严抓真管使用资金,以大投入推动旅游大发展,这是能够行稳致远推进旅游脱贫的重要保障。

来源:市社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