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村调研报告】 英雄的山,秀美的山,奋进的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之井冈山市调研报告
来源: 市社联 2021-04-20 15:47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英雄的山,秀美的山,奋进的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之井冈山市调研报告

中共吉安市委宣传部

井冈山是一块浸透着革命烈士鲜血的红土地,红色基因根植于血脉,革命传统代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在党中央和江西省委、吉安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井冈山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即将与全国一道共同迈入小康社会。按照中央宣传部统一部署,吉安市委宣传部牵头成立联合调研组,深入井冈山市、乡、村,调研井冈山革命老区脱贫困、奔小康的光辉历程和经验启示,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井冈山市情:历史红,山林好

井冈山市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为“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被朱德誉为“天下第一山”。1950年设立井冈山特别区,1981年设县,1984年撤县设市。现辖8个镇、6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125个行政村(社区),人口18.8万人,国土面积1462.4平方公里。人们传颂: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一)革命摇篮耀中国。在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万分危急的关头,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进军井冈山,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时两年零四个月。从此,井冈山标注中国革命胜利的起点,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锻造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在这一历史时期,党领导井冈山军民“打土豪、分田地”,制定《井冈山土地法》,开启让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的伟大实践。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勤劳简朴、勇敢顽强的老区人民积极投身革命、支援红军,有近5万名烈士长眠在这里,留下革命旧址遗迹1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26处。

(二)迤逦风光靓天下。井冈山市属山区地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平均海拔381.5米,主要山峰多在1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4.2度。地势高、地形杂,气温、降水、日照等差异大,往往“同山不同象,十里不同天”。域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6%以上,至今仍保留大片原始态或半原始态森林,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负氧离子数超过80000个,人称“天然氧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井冈山自然风光绚丽,红绿辉映、融为一体,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理想的旅游避暑休闲疗养胜地,成为第四套人民币百元纸币的背景图,入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预备名录。

(三)老区振兴勇争先。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井冈山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井冈山时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崛起”发展战略,敢闯新路、勇于胜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根据井冈山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2019年小康指数实现程度达96.96%,超全省实现程度0.96个百分点,74%的指标提前达到目标要求,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两个翻番”目标提前实现,居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恩格尔系数从2010年的50%下降至2019年的29.3%,总体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先后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二、井冈山做法:作示范,带好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视察时指出,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战中作示范,带好头。近年来,井冈山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井冈山精神引领老区人民像当年祖辈投身革命那样,投入到脱贫困、奔小康的伟大征程中,推动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进展。

(一)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资源变为红色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井冈山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做优红色培训,做强红色旅游,2019年接待游客1932.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1%、6.7%。

1.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走前列。坚持保护优先,守护好红色记忆,争取资金2.6亿元建设“一号工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制井冈山革命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争取资金2000多万元维修保护革命旧居旧址16处,启动265条红色标语保护工程,实施红军故乡“情景再现”工程,打造井冈山斗争全景画馆、《黄洋界保卫战》3D电影等。井冈山人把讲井冈山革命故事、传井冈山精神作为政治任务,代代相传。其中,有着“井冈山精神宣讲第一人”的全国道德模范毛秉华,义务宣讲井冈山精神2万余场,听众达220多万人。毛秉华过世后,其孙子毛浩夫接过爷爷的重托,从一名海归转变成一名红色讲解员,他深情地说:“我时常想,将来我有了孩子,要让他更好地传承井冈山精神,讲好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繁荣的故事。”

2.打造全国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所有壮美的名山都有故事,而最壮美的故事无疑属于井冈山。”为讲好井冈山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井冈山市成立井冈山红色教育培训管理办公室,推进教学培训内容、培训机构和教学人员资格认证、纪念标识“三统一”,把井冈山精神寓教于“景”“行”“悟”。首创的集培训、参与、体验“三位一体”红色培训“井冈模式”,2017年创建为江西省红色教育培训地方标准,正争创国家标准。其中,走一段红军小路、听一堂传统教育课、向革命先烈献一束花、吃一顿红军餐、看一场红色歌舞、学唱一首红军歌谣的“六个一”培训活动深受学员喜欢。培训学员遍及全国、人数领跑全国,从2014年12.9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43.57万人次,年均增幅30%,有力推动井冈山精神借助红色培训走进人心、走遍全国、走向世界。

3.发展红色旅游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坚持“全景井冈、全域旅游”战略,实施“茨坪+”行动计划,打造特色旅游小镇7个,实现从“一处美”到“处处美”。积极顺应大众旅游,推动“一红独大”到红绿辉映、“多彩”井冈,特别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强化智慧旅游建设,实行线上分时预约、线下分时游览。实施“旅游+”行动计划,打造红色旅游经济引领总部经济、休闲经济、会议经济、电商经济于一体的“1+4”产业体系,从单一旅游转到立体经济,红色旅游经济的辐射力、带动力不断提升。拿山乡茶坪村农民严瑞华和妻子牛云风,从2007年起就到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参演,13年间演出增收近26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二)注重精准扶贫:把“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视察时指出,扶贫、脱贫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准,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井冈山市坚持精准方略,不断创新脱贫攻坚路径,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初的21%降至2019年的0.055%,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2600元增长到2019年的8900元以上,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

1.首创“三卡”识真贫。井冈山市在全国首创红(特困户)、蓝(一般贫困户)、黄(2014年已脱贫贫困户)三卡识别办法,按“一访、二榜、三会、四议、五核”的“12345”精准识别程序,精确“扫描”每一个贫困户,确保贫困户一个不漏、非贫困户一个不进。通过“三卡”识别,2014年共识别出红卡户1483户5014人、蓝卡户2218户7787人、黄卡户937户4133人。同时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核查清理贫困户303户1155人,新识别贫困户11户136人。2017年,美国学者罗伯特·库恩来到井冈山,寻访红、蓝、黄三卡精准识别的首创发明,并在纪录片《中国面临的挑战》中以井冈山“三卡识别法”讲述了中国精准扶贫的故事。

2.实施“五个起来”分类扶。井冈山市突出精准为先,创造性提出“五个起来”的扶贫模式。“有能力”的“扶起来”,对有劳动能力和致富意愿的实施“产业+”,推进20万亩茶叶、30万亩毛竹、10万亩果业种植加工基地的“231”富民工程,实现家家有致富产业;“扶不了”的“带起来”,对缺乏劳动能力的推进“公司+”,通过组建惠农宝产业投资公司,吸纳1374户红卡户将财政给予的1万元产业发展帮扶资金入股,每户年分红1500元,实现个个有资产性收益;“带不了”的“保起来”,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推进“兜底+”,每年财政自筹2000万元以上特殊扶贫基金实施低保提标,实现人人有兜底保障;“住不了”的“建起来”,对居住困难的推进“安居+”,解决了一大批群众住房难题,实现户户有安居住房;“建好了”的“靓起来”,对基础条件较差的贫困村推进“美丽乡村+”,广大贫困群众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安全房的美好愿望。

3.推进“四个全覆盖”稳脱贫。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幸福生活的新起点。井冈山市在严格执行脱贫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摘”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产业增收、返困不返贫兜底保障、进退动态管理、党建引领“四个全覆盖”,努力实现群众收入不断增长、住房条件不断改善、政策保障不断增强、帮扶力量不断强化的“四个不断”目标。调研了解到,拿山镇江边村草莓基地吸纳了全镇近60%的贫困户,实施“支部+企业+贫困户”发展模式,租金、股金、薪金多种收益叠加,带动户均年增收8000元。

(三)突出绿色崛起: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坚持“两山”理论,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是推动绿色崛起的关键所在。井冈山市以改革思维和创新办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年均PM2.5平均浓度20微克每立方米,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称号,连续7年通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考核。

1.防污治污守护秀美井冈。井冈山市紧盯施工扬尘治理、机动车尾气达标排放、烟花爆竹燃放、餐厨油烟治理等“四尘三烟三气”,推动全市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保持100%。深化“河长”“湖长”工作制,境内河道全流域禁采河砂,建成污水处理厂3家、村级污水处理设施50个。整治养殖场206家,推进配方肥到户到田,全面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535个自然村全部纳入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体系。实施“路长制”“楼长制”等常态化管理机制,无害化卫生厕所农户数占比达95.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实现106个行政村全覆盖,一批“脏、乱、差、污”等问题得到有力解决。

2.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井冈山市实施“生态+”发展模式,坚持封山育林和造林绿化并重、山上造林与山下绿化并举,完成人工造林1.4万亩、森林抚育5.2万亩。稳步发展低碳工业,培育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平台,现有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8个、市级7个,是江西省唯一入选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的县(市、区)。依托井冈山自然资源禀赋,积极壮大低碳农业,“一茶四果”等产业基地达39.42万亩,总产值突破3亿元。加强绿色品牌创建,“三品一标”认证农业品牌共56个。加快集聚现代服务业,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56.3亿元,占GDP比重67.5%。

3.“三不原则”夯实生态文明制度。井冈山市坚持不上破坏生态资源的项目、不上高污染的项目、不上低产能和低效益项目的“三不原则”,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和项目准入制度,严防源头、严管过程、严惩后果。制定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办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河长法治特派员制度等多项生态制度,严肃查处破坏森林等自然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四)加强党建引领:把帮钱帮物变为建好党支部。井冈山有着光荣的党建传统,土地革命时期的“支部建在连上”就成为典范。新时代,井冈山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力量转化为全面小康的强大力量,实现党的建设和全面小康“双推进”。

1.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井冈山市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条上、移民安置点上、龙头企业上,吸纳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带动群众从中受益,成为全面小康的“火车头”,483个专业合作社及产业协会、43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建强村级党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9年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达6万元以上。实施“乡土人才回流工程”,从致富能手、“田秀才”“土专家”中选优配强班子,开展“百名支部书记引领”活动,确保每名村党支部书记掌握1门以上致富技术。

2.打造脱贫致富的“排头兵”。井冈山市注重发挥党员作用,让党员在一线站前列、当先锋。采取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四个一”方式,党员领导干部领衔扶贫团,挂乡蹲点覆盖所有乡镇。选派221名科级及后备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村党组织副书记兼村主任助理,创新推出第一书记为村庄代言推介活动。建立县处级以上、科级和一般党员干部分别帮扶3户、2户、1户的“321”帮扶责任机制,3000多名党员干部联系帮扶4804户贫困户,实现户户都有帮扶责任人。每年拿出80万元,围绕茶竹果“231”富民工程,开展“百场培训下基层”“百名实用人才培养”活动,培训147期4000余人次,以党员“先走”带动群众“一起走”。

3.支部共建助力城乡共进。以支部共建引领城乡协调发展,是井冈山市的一大创新举措。在党组织建设中,采取机关与农村、农村与农村、企业与农村“N+1”结对,推动225个机关单位等各领域党支部与124个村党组织进行“支部共建”,3659名机关党员与3139名农村党员结对。支部共建中,以“主题党日”为载体,推动共建党组织双方实现“支部阵地共建”“党员人才共育”“组织生活共过”“集体经济共抓”“困难群众共帮”,打造了“能人工作室”10个,培育了农村致富能人130余名,帮助困难群众点亮微心愿2.7万余个。

对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井冈山市发展中的问题依然不少,比如“一旅独大、工业薄弱”的格局尚未改变,交通条件瓶颈制约,创新创业活力不足,经济总量不大、后劲不强,增收潜力亟待挖掘,等等。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挑战,需要更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努力在老区高质量发展上探索经验、作好示范。

三、井冈山启示:不止步、不懈怠

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井冈山作为革命老区、深度贫困地区,能够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取得历史性成就,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指引,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得益于老区人民的奋发图强。

(一)感恩奋进是率先脱贫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对井冈山市脱贫奔小康给予了殷切嘱托。感恩,是井冈山人民脱贫的魂;奋进,是井冈山人民脱贫的根。面对脱贫与发展的双重压力,井冈山人民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作示范、带好头”的重要要求,自我加压、自我发力,实施“五个起来”,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神山村93岁的彭长妹说,自己要争取活到100岁,有生之年想再见见习主席,感谢党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这我们,井冈山率先脱贫,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最强大的动力就是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精准施策是推进工作的核心关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也是我们党的基本工作方法。井冈山市坚持精准施策、因地制宜,首创“红、黄、蓝”三卡精准识别法,完善贫困户基本信息卡、帮扶工作记录卡、脱贫政策明白卡、贫困户收益卡合成贫困户档案卡的“四卡合一”制度,并通过大数据管理平台动态管理,实施“四个全覆盖”稳定脱贫成效,推动井冈山脱贫模式成为全国样本。这启示我们,推进工作时必须坚持精准方略、靶向治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创造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成效。

(三)产业为本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键在于产业发展这个基础。井冈山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生态+”发展模式,稳步发展低碳工业,积极壮大低碳农业,加快集聚现代服务业,打造“1+4”旅游产业引领体系,有力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成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同时,大力发展茶竹果“231”富民工程,让“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这就说明,“输血”扶一时,“造血”扶一世,产业是发展的硬实力,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产业为王”。

(四)依靠群众是决战决胜的传家法宝。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把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作为三大任务之一,依靠群众书写了龙源口大捷、黄洋界保卫战等经典战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井冈山市坚持“依靠群众求胜利”,用井冈山精神鼓舞群众,用身边的典型激励群众,用传统美德引导群众,引领全市上下汇聚“靠党靠集体,更要靠自己”的奋斗意识,依靠辛勤劳动脱了贫、奔小康。“政府只能扶持我们,不能抚养我们,我们自己也要干点什么才行。”神山村脱贫致富村民彭夏英的朴实话语,是最真实的写照。

(五)党的领导是全面小康的坚强保证。井冈山斗争时期,党领导军民“打土豪、分田地”,赢得了群众、赢得了民心,井冈山农民第一次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直接关心下,在党中央和江西省委、吉安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井冈山市坚持党建引领,把支部建在产业链条上,把党员打造成脱贫致富的“排头兵”,推行“321”干部帮扶责任制,推动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进展。这启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切实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优势,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老区在全国建小康的征程中,要同步前进,一个也不能少,都要共同迈入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视察时的殷切嘱托即将历史性实现。在率先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井冈山市将始终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努力打造成理想信念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绿色崛起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社会综合治理示范区,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来源:市社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