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剂药方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2020-10-01 13:47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人口大规模减少、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解决区域性的整体贫困进展顺利,2020年总体上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胜利在望。但中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相对贫困问题依然存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这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贫困治理指明了方向。

吉安作为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的地级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探索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开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四剂药方”十分必要,对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实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的庄严承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药方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评估+防范”长效机制,消除返贫风险。

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顶层制度设计是基础。相对贫困治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对未来挑战,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协同治理的思路,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构建“评估+防范”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消除返贫风险。

一是构建科学的返贫风险评估方法。新脱贫贫困户返贫与临界贫困户的返贫,主要源于灾害、疾病、老龄和懒惰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源头入手,构建返贫风险的评估方法。通过加强风险识别,明确返贫因子,形成返贫风险预警库等手段对返贫风险人群进行跟踪观测、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

二是构建防范返贫的长效机制。通过搭建医疗救助体系、义务教育救助体系、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兜底体系等,建立长效的防范返贫机制。吉安市在这方面作了有力探索,在全省率先推行“遇困即扶”机制,对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或遭遇重大变故等突发情况,可能导致无法或即将无法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困难家庭,立即启动应急救助和专项帮扶,从源头上预防致贫返贫。

药方二:加强社会统筹,做好“重视+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杜绝悬崖效应。

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社会各方参与是关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动员社会各方的力量,消除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悬崖效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重视临界贫困户,延伸和动态管理帮扶对象范围。在现有建档立卡基础上,立足当前,及时摸清临界贫困村和临界贫困人群的现状,着手研究对贫困人群的分类分级管理。在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帮扶路径,有条件的地方可将临界贫困人群纳入帮扶对象,由上级政府通过统筹整合财政帮扶资金,统筹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实现对临界贫困人群的帮扶和带动作用。

二是优化扶贫资源的配置。在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上,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帮扶帮困的格局。比如,吉安市高度重视平衡区域内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的协调发展,对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的非贫困村给予适当帮扶和支持,在基础公共设施建设等项目上实现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总体平衡。还要重视贫困地区的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资源配置问题。通过资源共建共享方式,实现对贫困地区群众的全覆盖。

药方三:激发内生动力,完善“引导+保障”机制,修正认知偏差。

穷固然可怕,但靠穷吃穷更可怕。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有不少困难群体通过政策措施和自身努力实现了基本的温饱,摆脱了绝对贫困,但此后丧失了继续发展的思想和动力,又走向相对贫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贫困群众既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解决相对贫困的内生动力。

一是加强思想引导。教育是增能的最基本的路径,有助于帮助底层群体克服可行能力不足的瓶颈。对于广大群众,一方面,通过农民夜校、电视广播等途径,强化群众的思想教育,并提升相关知识的有效灌输程度。另一方面,可通过宣讲和讲述身边的脱贫故事使其明白,脱贫攻坚成效的巩固与提升与其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从而引导群众重视并积极参与其中。吉安市近期在全市开展的“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感党恩、话脱贫、共小康”主题宣讲活动就是一次很好的宣传引导。

二是完善保障机制。“想发展、敢发展和能发展”是相对贫困户脱贫机制的3个条件。通过主动完善防贫保障保险,扶贫与防贫相结合,启动“未贫先防”工作,解决贫困人口发展的后顾之忧。特别是瞄准处于贫困边缘的农村低收入户、非持续稳定脱贫户两类临贫重点人群,健全“精准脱贫保+防贫返贫险”等保险保障体系,筑牢防贫“保护墙”,解决好贫困人口“边减边增”问题。

药方四:实现接续推进,推广“巩固+提升”机制,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求“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这为我们更好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是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在实践过程中,继续推动贫困户的帮扶工作,做好贫困人群的防贫返贫监测和预防。例如,全国率先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井冈山市,在机制建设上着眼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把党员干部脱贫攻坚结对帮扶机制作为乡村振兴结对帮扶机制固定下来,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以产业为本,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第一条就是产业兴旺。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共同突破口,也是贫困群众长效脱贫的有力支撑。因此,针对相对贫困问题的产生根源和主要特征,在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引导相对贫困人口、相对贫困家庭参加各类互助组织、非营利组织,积极帮助他们扩展获得各类信息和资源的途径与方式,找准符合当地实际、适合自身发展、有市场前景的产业,为巩固提升提质增效,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稳步有序衔接。

(作者单位:中共吉安市委讲师团)

来源:《井冈山报》2020-10-01 第04版: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