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红色永赓续 文旅新时代]窑洞里的研学基地
2024-05-25 08:38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请各位游客下车,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一个‘藏’在窑洞里的研学基地。”连日来,永新县曲白乡院下村旅游景区游人如织,数名导游忙得不亦乐乎。

初夏的永新,绿意浓、清风醉,万物并秀、生机盎然。顺着一条宽阔的乡间水泥路,掠过成片的桃树林和农田,车行将近40分钟,与井冈山接壤的“中国永新667艺术馆”便宛然浮现,这个青灰色建筑上空伫立着高达66.7米的烟囱。

置身“中国永新667艺术馆”,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以曲白乡白沙村一座废弃老砖窑改造的“永新记忆”博物馆。走进老砖窑内,恍如掉入了时光隧道,十几个窑洞里,摆放着一些老物件,磨盘、风车、米舂、缝纫机等,高度还原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活场景,充分展示了永新人民忠勇信义的人文精神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

“基地设有住宿区、餐饮区、拓展体验区、水上体验区、农耕体验区、非遗体验区和农事体验区七大功能板块。”该乡有关负责人介绍,“永新记忆”博物馆是利用一座废弃了14年的旧砖窑,经过艺术家设计改造的红培研学基地,不仅激活了一个“空心乡”,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目前,该基地建造了学生住宿区,可以容纳1200人同时入住。餐饮区采用统一就餐方式配置,同时还有一个柴火灶,前来研学的孩子们还可以自己动手做饭,体验劳动的乐趣。

不远处的攀岩基地,孩子们课余时间可以在此攀岩、玩耍,锻炼身体。此外,该基地还有一个几十亩的黄桃基地,当黄桃成熟时,孩子们可以进入果园采摘,体验采摘的乐趣。

如今,该基地几乎每天都有几批来研学的团队;每年寒暑假,都会迎来不少研学团队。一个红色故事、一段永新红色历史是研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尤其是“红色课堂”已成为该基地的“金字招牌”,让广大青少年熟知发生在永新县的红色故事,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同时,曲白乡利用景区背靠大井冈的地理优势,立足永新,面向湘赣边全域发展的构建格局,依托和挖掘丰富的红色、绿色、古色资源,山上山下互动发展,山里山外合作发展,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一座藏身于山沟的废旧砖窑变身研学基地,红色赋予了这座建筑新的生命,点燃了人们的红色文旅想象,成为永新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又一新切入点、闪光点。

文/吉安市融媒体中心全媒体记者 吴广城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