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惟愿长作孺子牛
2024-04-19 10:13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文/曾绯龙

“政声人去后,百姓闲谈中”。政声,一般分为三种:虚伪的如同藤蔓,靠依附他人而攀缘而上,永远都挺不起自己的脊梁;短暂的好像昙花,惊艳之美一闪而逝,了无痕迹;长远的则恍若橡树,长得极慢却伟岸挺拔,仰之弥高。

杨长孺,这位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廉吏,无疑属于第三种。他从政四十余年,做了不少实事好事,又因诗文俱佳“圈粉”无数。人民敬仰怀念他,虔诚为其画像建祠。

杨长孺,作为家中长子,“长”应读“zhang”,但征程万里重千钧,爱民为民情迢迢,无论他身居何位,惟愿长作孺子牛,可否改念“chang”?

杨长孺愿当一头兢兢业业、心系苍生的孺子牛。

绍熙元年(1190)正月,他从京城临安出发,赴湖南零陵县任主簿。县令,被称作七品芝麻官,但主簿官更小,实际上就是县令助手,相当于当今的秘书长或办公室主任。他平时负责掌管文书事务,协助主官管理衙署,颇为繁杂辛苦。这种“一地鸡毛”的工作,如无强烈责任心和吃苦精神,难以胜任,亦容易“躺平”。但对他而言,不仅不能“躺平”,还须“雄起”。

每天在县衙工作,父亲的叮咛犹荡耳畔:

“零陵又名永州,是舜葬之地,是潇湘之源。三十一年前我曾出任零陵县丞,在那里有幸拜谒张浚,得其指点,至今保持廉名。而今你又去那担任主簿,希望务必像为父一样,克己奉公,勤俭勤勉,做到无愧于朝廷,无愧于祖宗。”

他又记起曾与理学大师朱熹以及与陆游、戴复古、周必大、姜夔等文人交往时的情形,更是心存敬畏,正能量“爆棚”,从此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敢有丝毫懈怠。

与柳宗元谪居永州类似,杨长孺在零陵待了十一年才挪动位子。但他无怨无悔,初心不改。

他在南昌任职时,卓有政绩,《南昌县志》说他“前宰以多控制为难,长孺处之裕如。曰:畏事生于不更事,更事则不畏矣”杨长孺体恤民情、达练世事不畏难事的能力可见一斑。在广州离任时,他将积攒下来的俸禄七千缗,全部拿出来代下户小民输租,并写下一首诗:

“两年枉了鬓霜华,照管南人没一些。

七百万钱都不要,脂膏留放小民家。”

杨长孺不要奉钱,将民膏民脂如数还给民众,这种公而忘私爱民如子的情怀,感天动地,何其可贵!

其父更是如此。杨万里视富贵为敝屣,在任江东转运副使时,掌管大量财物。任满离职时有余钱万缗,一文不取,全弃之于官库。杨氏父子家风相传,成为古代有名的父子清官。这跟当今个别贪官欲壑难填,个人腐化堕落,还强拉家人亲戚下水,企图“鸡犬升天”的丑态表演,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

绍定五年(1232),吉水和吉州均受灾,百姓发生饥荒,苦不堪言。退休闲居的杨长孺本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目睹百姓号哭逃难之惨状,他不忍心置之不理,遂力请吉州郡首史良叔开仓放粮,拯救灾民。从死亡线上拉回的灾民,知道事情原委后,无不热泪盈眶,有的人还专程赶往杨长孺居所跪拜致谢。

杨长孺还想做一头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的孺子牛。

嘉定四年(1211),他出任湖州知州。敢于弹压权贵,为民撑腰,打击当地豪绅势力。湖州是京畿重地,有御赐秀王府地。秀王专横跋扈,无恶不作。有一天,秀王府派人过来,要杨长孺将一名去王府山耙松毛的杨秀才关押治罪。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这不是强盗逻辑吗?杨长孺拍案而起,即刻把王府抓来的杨秀才无罪释放,还留下幽默风趣的判词:

“松毛本是山中草,小人得之以为宝。嗣王捉得太吃倒,杨秀才放得却又好。”

秀王恨得咬牙切齿,于是密告宁宗皇帝。皇帝问:“杨长孺平时要过你的钱财吗?”秀王不敢说谎,如实相告:“从没要过。”皇帝哈哈大笑:“不要钱财,当然是好官了。”秀王哑口无言。

嘉定十三年(1220),杨长孺出任福建安抚使、知福州事。当地豪强宗室积欠租税许多年,鼻孔朝天,拒不缴纳。他亲自带领兵役前往拘捕,带至州衙,审问之后,判决书上写道:“尔为天子亲,我为天子臣。尔犯天子法,我行天子刑。”这个皇亲国戚从未见过如此“胆大包天”的硬骨头,吓得面无人色,只得低头服罪,将欠租全部交清。

杨长孺更愿当一头两袖清风、廉洁如水的孺子牛。

他明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对为政者而言,必须克服‘人心’,弘扬‘道心’,最重要的‘道心’即廉洁,它不仅是节制克己、不贪不占的清白操行,更是清廉自守、拒腐防变的高洁品格,必须终生坚守。”

他深受父亲影响。庆元六年(1200),他出任南昌知县。临行前,回到家乡向退休在家的父亲请教。父亲写了一首《官箴》送给他,在诗之序言中提出做官必须做到:一要廉,二要恕,三要公,四要明,五要勤。

五个字,宛如五盏明灯,照耀前行之路,不至于迷失方向。又似五颗种子,汲取天地之气、人性之美、破土之力,他日长成参天大树。

杨万里还有一首诗歌,将如何为人为官写得更为透彻,让杨长孺受益匪浅:

“好官易得忙不得,好人易做须着力。汝要做好官,令公书考不可钻。借令巧钻得,遗臭千载心为寒。汝要作好人,东家也是横目民。选官无选处,却与天地长青春……”

离开永州后,杨长孺到过湖州、赣州、广州、福州等地任职。官是越做越大,荷包始终是空瘪的,但他的精神世界始终是丰盈的,有其诗句为证:“但宝银钩并铁画,何须玉带与金鱼。”这里的银钩铁画,指的是杨万里的书稿。玉带,古代官员腰间所配的玉饰带子。对继承父亲的衣钵情有独钟,对功名富贵不屑一顾,杨长孺的格局境界跃然纸上。

宋宁宗曾问翰林学士、太常少卿真德秀:当今有哪些官员堪称廉吏?真德秀答道:杨长孺,当今廉吏也!

《广东通志》上写道:“岭南长吏,独有杨长孺清白著于时,有诏奖谕,谓其清似隐乏。故长孺赋诗,有‘诏谓臣清似隐之,臣清原不畏人知’之句。”广州原有吴隐之祠,杨长孺去世后,广州人民为他立像于祠,以示纪念。到了元世祖至元年间,当地建廉吏祠,也仅奉祀吴隐之、苏轼、杨长孺三人,足见杨长孺历史地位之高。

后人认为,杨长孺的文集没有流传下来,是由于他的清贫,无钱刻印。这一点也不奇怪,杨长孺“门风不坠,可敬可师”。其父退休后,家里“老屋一区,仅庇风雨。长须赤脚,才三四人。”而他退休后,依旧穷困潦倒,家里“采椽土阶,如田舍翁,三世无增饰。”采椽就是没有刨刀加工的栎木,足见其宅俭朴到什么程度。

但杨长孺自有高洁的追求,他从岁月繁华中,读出一种落寞归隐的生活方式;在历史纵深处,品出一份苍茫与辽阔。他像其父一样,“抽身朱墨尘埃里,入眼山林气味长”,能天天听见鸟鸣、看见嬉童、干点农活,乃此生最大财富。那些钱财是什么?流水浮萍、落红朽叶而已。身体居住的宅室固然低矮简陋,但灵魂栖息的殿堂,因以气节风骨为材质建成,而显得无比恢弘壮丽!

杨长孺病危临终前,居然无衣衾装殓,幸好友人广西安抚使赵师恕给他送了几匹绸绢来,才解决做衣衾之料。有人说他: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但他的身后,绝非空白,而是留下了丰沛的正气。这种正气弥足珍贵、缭绕不绝,拥有金属的质地、皓月的光华、清莲的芬芳、钟鼎的回响;这种正气,在庐陵大地积蓄力量,与赣水长风一道呼啸而过,丰富和盈润着中华文明史册,滋养和引导着从政者向善向上的脚印。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