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悦读> 榕树下> >正文
在烟火味中感受传统文化——读《汪曾祺散文》有感
2024-04-12 08:41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文/黄良木

今年春天,我的案头摆放一本“世纪文存”——《汪曾祺散文》,我在感受一位快乐老顽童笔下的烟火味。

散文集选取了汪曾祺先生不同时期的作品66篇,分为4辑编排,既有20世纪30年代求学的经历,也有新中国时期走南闯北的见闻,更有改革开放之后的行文流水。我从4辑中各找一篇,一探作家的生活日常。

《泡茶馆》一文,是作者记忆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的作品。文章一开头,就用平实的语言解释“泡茶馆”——这是联大学生特有的语言,联大当时在云南昆明,当地人只说“坐茶馆”,而联大学生坐在茶馆里的时间往往比当地人长,故称“泡”。其中一个姓陆的同学,整天在茶馆里泡着,泡一碗茶,吃两个烧饼,然后看书。作者感激道:“泡茶馆可以接触社会,我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生活都发生兴趣……如果我现在还算一个写小说的人,那么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

汪先生认为昆明的茶馆有大小之分。大茶馆有几十张桌子,现场还有唱围鼓。而离学校不远的凤翥街上小茶馆,一般只有3张桌子。作者是个有心人,他在凤翥街口的一家小茶馆,看到一个盲人来茶馆说唱,仔细听了几遍,原来是劝戒鸦片的歌,他认真地讨教,并用心记录下来“……良田美地卖了,高楼大厦拆了,娇妻美妾跑了,狐皮袍子当了……”

《皖南一到》写的是改革开放八十年代,“合肥菊花很好,花大,棵矮,叶肥厚而颜色深”“合肥多冬青树,甚高大,紫灰色的小果子累累接满一树。”这该是秋高气爽的丰收时节。汪先生到达皖南后,先是到屯溪的文化老街走走,接着到歙县参观“许国石坊”,然后到黟县考察徽商足迹。他写道:“宏村和西递,都是研究中国村镇史的极好材料。”

文章最后一段,作为美食家的汪先生专写了徽州美食。“徽菜有特点,味重油多,臭鳜鱼是突出的代表作。据说过去贵池人以鱼篓挑鳜鱼至徽州卖,路上得走几天,至徽州,鱼已发臭,徽州人烹食之,味极美,遂为名菜。”还有毛豆腐,“在平锅上煎熟,佐以葱花辣椒糊,更有风味。屯溪烧饼以霉干菜肉末为馅,烤出脆皮,为他处所无……”平淡质朴的语言,娓娓道来,让人垂涎欲滴。

三辑中《烟赋》一文,说的是作者对香烟爱好。这个传统的文人,毕生不追求玄奥深奇和宏大叙事,倒是对日常生活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按照汪老的说法“中国人以前抽的烟只有旱烟、水烟两大类。”他从细微处着手,让读者如临其境地了解传统风俗习惯。“南方老太太用的烟袋,银嘴五寸,乌木杆长至八尺,抽烟时得由别人点火,自己够不着的。”“潮州的烟袋是用竹根做的,在一头挖一窟窿,嵌一小铜胎,不另安锅。”“在鄂温克族地区抽过达斡尔人用香蒿子窨制的烟,一层烟叶,一层香蒿子,阴干,烟味极佳。”

汪老诙谐幽默的文字,活脱脱一个有趣的小老头形象——“对于抽烟,我可以说是个内行。打开烟盒,抽出一支,用手指摸一摸,即可知道工艺水平如何。”“放在鼻子底下闻一闻,就知道是什么香型。若是烤烟型,即应有微甜略酸的自然烟香……”

在第四辑《故乡的食物》中,汪老更是以温柔细腻的笔调,道出了他的爱乡情怀,如绵绵醇厚的一壶家乡老酒。在他的老家,入冬之后,家里就要请人来炒米糖。“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持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的走,这就是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文章还对家乡的“咸菜茨菰汤”“螺蛳、野鸭、荠菜”等采集和做法进行了一一描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篇中的“端午的鸭蛋”,还单独被选入人教版的课本中。文章开头描述了家乡端午节的风俗。“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

紧接着重点推介家乡咸鸭蛋,作者对故乡的热爱赞美之情突现。“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文中还引用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中关于高邮“腌蛋”的叙述。

结尾时,更显汪老天真活泼的风格,丝丝乡愁力透纸背——“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

作家张宪光评论:有些人散文如水,有些人则善于翻跟斗、玩花样,有些人则像说相声的,善于抖包袱,说机灵话儿,汪曾祺的散文则如窖藏了大半辈子的醇酒,消尽人生火气,简练而淳朴。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