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悦读> 白鹭洲> >正文
诗境快阁
2024-03-29 09:34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文/刘雪丹

阁楼之上,千年卓茂的诗韵在飘荡,诗意馨香弥漫。历代诗人们的才思与情怀,每一字、每一句,都承载千年的智慧与情感。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足迹遍布,每至一处皆抒怀,诗篇近万,但当他登临泰和快阁时,却未吟咏赋诗,仅手书“诗境”二字,此举令人费解。

泰和快阁,矗立于泰和县城东侧、千里赣江之滨,始建于唐代乾符元年(874年),历经千年风雨,经过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修缮与扩建,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它初名“慈氏阁”,后更名为“快阁”。宋初,太常博士沈遵任泰和县令期间,因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常登阁远眺,见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幸甚至哉,欣然易名为“快阁”,意为“阁曰快,自得之谓也”。

宋元丰年间(1082年),时任太和县宰的国子监博士黄庭坚,了结公事,登览快阁,山水夕照,八面来风,畅快一唱——“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登快阁》现世,从此,快阁名扬四海。

约一百年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陆游到江西任常平提举,受人之邀,来到快阁,驻足凭栏,远眺天高地阔,近听赣水滔滔,豪情满怀,溢于言表。

或许,诗不足以达意,所以,他大笔一挥,题“诗境”二字以概括;或许,见阁内所置黄庭坚之《登快阁诗碑》,颇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浩题诗在上头”之味,心生敬意,遂以简洁之字,留下空白,以示对前辈之敬仰。

然而,无论何种原因,陆游不会想到,晚年的自己,出于对快阁的怀想,会在退居山阴时,在鉴湖边营建自己的“快阁”,并居于此,读书、饮酒、赋诗,自得其乐;他也没料到,快阁,会因自己的“诗境”,使快阁化身为“江右诗境”,此等殊荣,绝无仅有。

《泰和县志》有记载:“由是阁不以地传,而以人传,不以人传,而以先生之诗传。”前有黄庭坚抒《登快阁》,后有陆游书“诗境”,快阁,因此成为历代名人和文人墨客览胜和寄兴的佳境,成了一方汇聚无限才情和文思的“洼地”。

以“快阁江山我亦披”自居的南宋诗人赵蕃,时任太和主簿,出游时在快阁休息,晨起时来快阁登高望远,朋友造访时邀请游快阁。淳熙七年(1180年)杨万里赴官广东时路过太和,赵蕃主动邀约:“先生欲登临快阁乎?”于是,就有了杨万里《之官五羊,过太和县登快阁,观山谷石刻,赋两绝句呈知县李绅公垂、主簿赵蕃昌父》中的名句——“庐陵山水说西昌,天遣金华印此邦”。若干年后,退休在家的杨万里收到卓士直重刻山谷诗《登快阁》的拓本,旧时登快阁的场景历历在目,感慨万千,遂写下“快阁江鸥远避人,西昌山月暗吹尘。百年卓茂传诗印,印出风光色色新……”毫不吝啬地表达对快阁的认可与赞美。

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风云激荡,国运危殆,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元人所俘,囚于船中,一路北上,解往大都。当船只经过泰和,绝食中的文天祥瞥见巍峨的快阁,如遇庐陵父老乡亲,心中的悲痛与思念瞬间涌上心头,泣血赋诗,作《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以志伤怀:“书生曾拥碧油幢,耻与群儿共竖降。汉节几回登快阁,楚囚今度过澄江。丹心不改君臣义,清泪难忘父母邦。唯恐乡人知我瘦,下帷绝粒坐篷窗。”字字泣血,句句含泪;乡土情结,正气凛然;赤子之心,可歌可泣。

明代名臣杨士奇,泰和县澄江镇人,历仕多朝,身居高位。偶得机缘,重返久别的桑梓,与旧友重逢,再游故地。登临快阁之巅,心潮澎湃,感慨良多,长歌一曲,以寄情思,遂成《别后登快阁感怀》之作:“又是三载别离期,登阁凭栏百感滋。薰莸殊性难相问,枘凿异形苦难持。白发垂垂将落尽,青山依旧梦归迟。故人赠我佳言句,拟报清操似玉壶”。杨士奇,这位开创“仁宣之治”的盛世,缔造“天下清平,朝无失政,中外臣民”辉煌局面的杰出辅政大臣,当他足踏故土,置身快阁之巅,亦不免发出时光荏苒、人生无常之深沉喟叹。身处快阁,他看见了如玉壶冰般纯净无瑕的友情和超越世俗纷扰的真挚交往。

群山巍然耸立,云烟缭绕不散,天边飞来秋鹤,江上千帆竞发。明代诗人邓林,在快阁饱览此景,即作《登快阁和山谷先生韵》:“宇宙无边万山立,云烟不动八窗明。飞来一鹤天相近,过尽千帆江自横。”宇宙无边,江平海阔,此景此情,邓林定是想到了孟子笔下“万物皆备于我”;看到了苏轼眼中的“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他体会到在大尺度、大坐标下的浩然之气,自在洒脱。

“江气半侵岩岫晓,菜花微漏圃田春。”罗钦顺,泰和县上模乡人,明代著名理学家,春日里漫步快阁,凭栏远眺,那江气微微侵入岩岫,晨曦初露,菜花微绽,田野春意盎然。他欣欣然,继续和歌“喜看春色上蒿菜”,将春日的生机与希望融于诗中。

秋风起,雁南飞。明万历年间之秋,泰和知县唐伯元与友朋共游快阁,写下《陈司霖、陈惟直、廖元叔招陈两湖、曾二谭先生同游快阁》之诗作。他们于快阁眺望,领略秋日美景,畅谈天地人生,留下永恒回忆。快阁,实乃人们心中难以割舍的情结。还有元代刘鹗,明代王直、陈循、刘崧、李萝阳,清代高咏、施闰章、梁机、刘恒,近代胡先骕、陈益清等众多文人、大家为之牵挂、为之低吟、为之咏唱。

它是一张耀眼夺目的家乡名片,是游子们心中的乡土化身,是见证深情厚谊与高远情怀的净土,是充满诗意与宁静的圣地。它,是集风景、人物、文化于一体的诗境。

“陆游在快阁为何没有抒怀赋诗?”或许,在他登上快阁时就预见,未来会有无数文人墨客,挥毫留墨,纵情于此,留下千古佳作。题“诗境”二字,为其定名,恰如其分。

阁楼之上,千年卓茂的诗韵在飘荡,诗意馨香弥漫。历代诗人们的才思与情怀,每一字、每一句,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传承着千年的智慧与情感。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