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悦读> 白鹭洲> >正文
会师广场上的遐思
2024-01-19 13:12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文/许晨

这是矗立在吉安的一尊高大峻拔、雄奇伟岸的青铜雕像。毛泽东头发略长,衣着洒脱;朱德头戴军帽,腰系皮带。他们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面容坚毅,目光炯炯地望向前方。

我是首次踏上这片有着“江南望郡、红色摇篮”之称的传奇土地,那句闻名遐迩的诗句“十万工农下吉安”此刻不断回响在耳畔。

走进吉安,一步一风景。然而,对于我这个老兵来说,最为向往的还是耸立在吉安城外的井冈山。五百里井冈山,苍松翠竹绿满天际,红艳艳的杜鹃花如火炬一样燃烧在其间,好似大自然在诠释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真谛。

那天上午,刚刚下过一场阵雨,天空和大地仿佛被清水洗过一样,分外洁净清新。我怀着十分虔诚的心情,一步步走过横贯龙江的大桥,走进整修一新的会师广场。迎面映入眼帘的,自然是那尊屹立在高台上的铜像。

我来到雕像面前,肃立抬头,久久仰望。毛泽东和朱德那简朴的衣衫上似乎还染着战火硝烟,坚定的眼神中闪耀着必胜的信心。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犹如钢浇铁铸一般,凝聚着无穷的力量。广场四周立着一根根“梭镖”造型银光闪闪的路灯,远方则是郁郁葱葱的群峰。

仰望高大的铜像,那亲切的口音在我心间回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立时,我的眼前红旗招展、人潮沸腾。

当年“朱毛会师”的会场设在龙江东侧,双方指战员通过木桥来到一块宽阔沙洲上,热烈地握手相拥。会台是用禾桶、门板搭建的。红旗飞扬、梭镖土枪林立,万余人汇聚在一起,声势浩大,群情激昂。

如今,吉安井冈山人民将那座木桥改建成石桥,称为“会师桥”,并在原址重建了会师台和会师广场,亦称红四军建军广场。在会师台前方,特意竖立起毛泽东和朱德的铜像,象征着两大起义军会师,从此凝聚成滚滚铁流。

据说,那年铜像落成仪式上,井冈山天高气爽,广场上人头攒动。主持人小心翼翼地揭开铜像身上的红绸,毛泽东和朱德的风采神韵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地展现在人们眼前。顿时,鞭炮齐鸣,欢声雷动。

雕塑师紧紧抓住了“握手”这个细节,将两人双手紧握、气宇轩昂面向前方的高大形象,永恒地定格在井冈山上。

这一握,握住了时代脉搏,握住了历史风云,握住了光明未来!

弹指一挥间,毛泽东和朱德握手会师,已经过去整整95年了。当年那一握,风云际会,虎跃龙腾,为中华民族开创出一片新天地。今天我来到这里,深情地敬上一个军礼,既是对革命领袖和伟人的敬仰,也是表达后来者继往开来的雄心。

傍晚离开时,我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走出会师广场。看着眼前欣欣向荣的山山水水,我耳畔蓦然回响起一句诗: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