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中山桥的演变
2023-11-24 09:53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文/李周源

吉安城的中山桥始建于宋代。元朝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由本邑人李逵则整修。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年)夏,吉安城发大水,该桥被大水冲垮。次年知府李源、知县汪丙谦倡捐,由本邑人罗玉果、周守一等捐资修复叫“市西桥”,后改称“景福桥”。此桥位于“花巷街”中段,又称“花巷桥”。1933年扩建花巷街时,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业绩,将“花巷街”改称“中山路”,“花巷桥”也随之更名为“中山桥”。

“花巷街”并不是花街柳巷、青楼妓院,而是卖多彩丝线和刺绣的地方。清朝乾隆年间,“花巷桥”两头已是刺绣一条街了。而绣娘中最出名的要数桥西的陈二娘。陈二娘是杭州人,被吉安商人周正九相中娶回吉安。陈二娘不但人长得标致,绣花更是她的绝活,无论是丝帕、头巾、枕套、被套、床单还是衣衫、围裙、帽子,只要出于她手,人们竞相抢着购买,哪怕价格翻番。周正九娶到了陈二娘,简直就是得了棵摇钱树,不但生意越做越大,陈二娘授徒也越来越多,由几人到后来几十人。周正九不出去经商了,在桥西开了家刺绣店和经销店,自己成了批发商,有自己的销售团队,也有销往国外的渠道。正是生意红火,财源滚滚。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陈二娘的儿子半岁时,丈夫周正九竟撒手人寰。

陈二娘柳叶眉,大眼睛,樱桃小口,身材苗条,多少商贾见了,垂涎三尺想纳为妾,又有多少纨绔子弟前来提亲,一睹芳容。陈二娘一一拒绝,忠贞守节,一边授徒刺绣,一边精心抚养儿子成长。经过十几年的含辛茹苦,儿子一举成名中了进士。儿子回吉安省亲时,为感恩母亲写了一副对联挂于堂中:“云霞分五色,慈母手中辛勤织就;锦绣累千纯,佳人灯畔仔细穿来。”

据传,乾隆下江南时,特意到“景福街”的“景福桥”参观了一番,对这条街的五色丝线和各种刺绣赞不绝口,边走边问知府李源:“这里叫什么街?什么桥?”李源赶紧回答:“这是景福街、景福桥。”乾隆皇帝说:“叫花巷街、花巷桥吧。”并嘱咐李知府道:“此女(陈二娘)逝后,敕赐她一块贞节牌吧!”

就这样,“花巷街”“花巷桥”历经160多年,一直到1933年,吉安城拓长增宽此街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业绩,对“花巷街”“花巷桥”也进行了革命,更名为“中山路”“中山桥”。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