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永和尚书村的由来
2023-11-24 09:53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文/康美权

前几日,笔者随朋友到吉安县永和镇采风,车行至一片莲田前的沥青地停下。下车后,一栋气派的二层钢混结构楼房出现在眼前。只见一楼正中挂着一块醒目的牌子:“吉安县永和镇尚书村委会”。

尚书村,一看名字,第一感觉就是这个村名有点不一般。

尚书村党支部书记王振华,刚一自我介绍完,就兴致勃勃地说:“我们这里之所以叫尚书村,就是因为村里出过一个工部尚书,他叫欧阳彤。”

欧阳彤乃欧阳琮第七世孙欧阳绪的次子,而欧阳琮则是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第五世孙。唐天宝八年(749年),受封庐陵刺史的欧阳琮,在今天的泰和县马市镇蜀口洲(又叫蜀江村)安家落户。

这个地处赣江边的蜀江村虽然不大,但在当时可是个被誉为“小南京”的风水宝地。不仅风景秀美,文风更是鼎盛,举人家家有,进士房房出,共出过22名进士,真可谓“数风流名胜,还看蜀江。”

欧阳琮第七世孙欧阳绪,传承家训,勤耕苦读,进士及第后担任大唐御史。他生有三个儿子,长子欧阳彪、次子欧阳彤、三子欧阳万。只要有假回到家里,欧阳绪就要给三个幼子讲述先贤的故事,尤其是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的欧阳询,隋炀帝时出任过太常博士,主持编撰了《艺文类聚》。欧阳询的事迹让欧阳彪兄弟三人从小就有了榜样,立志发奋学习。

欧阳绪为官一生,忠于朝廷,鞠躬尽瘁,最终积劳成疾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病故京师。

欧阳绪去世后,好友刘禹锡便把他的三个幼子安排在号称大唐第一书院——洛阳丽正书院读书,并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欧阳彪三兄弟个个都是读书的好苗子,努力求学上进。当时的武宗皇帝很是感动,便下旨让欧阳彪顶了父亲欧阳绪的岗,直接参加了工作。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武宗皇帝为了安慰已故朝臣,决定当年举行一次特考,命户部侍郎李回为书中侍郎,负责特科主考。李回快马传书洛阳,要刘禹锡专送故友欧阳绪的两个幼子回长安参加考试,并交代刘禹锡本次考试特招已故朝臣的儿孙。

报考者三百多名,入闱95名,欧阳彤以一手漂亮的家传书法——“欧体”考中第五名。欧阳万排名第十二。这届入考有几十位幼年童生,欧阳彤、欧阳万兄弟俩当时一个年仅9岁、一个才7岁。

因为年幼,他们都要留京实习。欧阳彤被分到弘文馆当校书郎,正六品。小小年纪就成了六品官,这在当时被传为佳话。进馆工作第一天,欧阳彤就信心满满地向同事们介绍,自己被封弘文馆学士兼太子中允的第十二代太公欧阳询,就是在这里教导太宗皇帝的,同僚们都用欣赏的目光看着他。

欧阳彤在弘文馆的主要工作是点校前朝典籍。他以太公欧阳询为榜样,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发愤图强,十六岁那年,由弘文馆转调集贤殿书院任集贤校理。欧阳彤成了当朝大臣秘书,修撰、校理文稿,在朝廷最高秘书处做了十年的集贤校理。

咸通三年(862年),26岁的欧阳彤,已是文韬武略,处事老练。朝廷决定选拔一批年轻京官外放,欧阳彤被委任为江西庐陵郡吉州令。而他的哥哥欧阳彪在他之前就是庐陵郡安福令。一家两兄弟同时担任县令,这在当时的朝野也是罕见的。兄弟俩严谨治县,带动整个庐陵的政治、文化、经济逐步繁荣。

咸通十四年(873年),懿宗皇帝大病,多地节度处乘机叛乱。兵部命欧阳彪为先锋,领兵开进四川。西蜀大战,欧阳彪斩四川韦荷武于马下。

乾符三年(876年),欧阳彪又带十万雄兵镇粤,三个月扫平广东,剿灭蛮匪,平定半壁江山。禧宗大喜,传旨擢升欧阳彪任广州刺史,欧阳万接安福令,欧阳彤擢升礼部员外郎。

时年40岁的欧阳彤,回到阔别了十多年的京都,深知这次回京的不易,心想自己定当尽心尽职,以忠报君。在礼部,欧阳彤负责礼仪教育,因政绩突出,四年后升礼部侍郎。

光启元年(885年),49岁的欧阳彤被任命为工部尚书。他主政工部之后,大兴农林,改革漕运,修复都江堰、它山堰、郑国渠、灵渠等水利工程,疏通京杭大运河。

在实施大运河改道工程中,欧阳彤带病工作,亲自指挥,最后病倒在运河堤坝上。

僖宗皇帝得知欧阳彤患病后,特意前去看望。当僖宗皇帝询问欧阳彤有什么事情需要关照时,欧阳彤只提了一个心愿:“生可留在京,死要葬故土。”僖宗听后深受感动,准允欧阳彤病退。

昭宗光化二年(899年),欧阳彤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享年63岁。昭宗皇帝接太上皇遗诏,赐一代忠臣欧阳彤葬于庐陵永和,并下旨在没有择得墓地前,灵柩可存放大慈恩寺里。这足见欧阳彤当时在朝廷的威望之高。

哥哥欧阳彪和欧阳彤的几个儿子花了三个月时间,踏遍庐陵青山,最终在赣江边也就是现在的永和镇尚书村一带,为欧阳彤选得一块福地,并于昭宗光化四年(901年)将其落葬。欧阳彤墓面朝赣江,形似“金龟上岸”,墓面宽九十方步,高十八尺。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欧阳彤,便把由丁家、湾屋、新下边、尚书桥四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命名为尚书村。不幸的是,这座雄伟壮观的千年古墓,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被日本侵略军的飞机炸毁,如今看不到任何历史痕迹。好在还有个尚书村,让我们知道曾经的庐陵大地,有过这么一个人,对朝廷忠心义烈,对家乡情深意切。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