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旅游新闻> >正文
木梓情怀
2021-12-20 09:51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一)

我的家乡地处井冈山脚下的丘陵山区,连绵的山脉,高高的山岗,十分适合人称东方橄榄树——油茶树的生长。油茶树在老家又叫木梓树,木梓榨出来的油就叫木梓油。小时候,木梓树带给我们的是快乐。村口路旁一棵高大挺拔的木梓树,天天目送我们从它脚下经过。木梓树枝条坚韧,不易折断,我们经常爬到树上,上下翻滚,左右飘荡,玩得不亦乐乎。木梓花开的时候,我们摘下花蕾,抽去中间的芯,吸食花蕾中的糖分。清明时节,遍山的木梓树抽枝发条,这时的木梓树会长出茶苞和茶耳,非常好吃,可解我们的馋了。成熟的茶苞有梨子般大小,褪去表面的一种红皮,掰去里面的果实和杂质,白色的果肉清甜可口。茶耳是木梓树叶子的变种,也就是肉质的叶子,长到一定程度后,表面蜕去一层薄皮,咬在嘴里,涩味过后尽是香甜。

父辈们都说木梓好,它生长在高山上,从秋天开花一直到来年结果,历经一年四季的风霜雪雨,云滋雾养,没有污染,尽收天然养份,尽取日月精华。榨出来的油清香可口,营养丰富。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木梓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人体易吸收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97%,油酸含量超过80%。据《本草纲目》《中药大药典》《纲目拾遗》等记载,长期食用木梓油,有“明目亮发、润肠通便、清热化湿、杀虫解毒”之功效,能“抗暑、抗癌、降温、降压”和“除癣疥、防蚊虫叮咬、除疣、防晒去皱”。记忆中,谁家孩子头磕起一个大包,抹一点生木梓油,立马不疼,过几天伤口就能愈合。老人们说,坐月子的女人吃木梓油,大人和小孩都好。于是,姑娘们会把木梓油抹在头上,让头发油光发亮,也抹出一份美丽。那时候的女人们还用木梓麸饼洗头,使头发又顺又滑,用木梓麸饼洗衣服,衣服清香整洁。乡亲们还把榨干油后的木梓麸饼敲碎,撒在田里,当作肥料,或是在寒冷的冬季用木梓麸饼来烤火取暖。难怪乡亲们说木梓全身都是宝啊!

(二)

木梓花虽艳,木梓油虽好,可父辈们的辛劳又与谁倾诉?老家田少山多,木梓油是村民们一年里主要的经济收入之一。为了这金黄的木梓油,父母从年头忙到年尾。上半年铲山、砍杂是最辛苦的事情,一大早父亲和母亲就背上砍刀,扛着锄头上山了,一行行一垄垄从山的这边铲向另外一边,从山底下铲到山顶上。晴天戴草帽,雨天披簑衣,刀刃砍卷了,石头上磨一磨。锄头铲坏了,拿到圩镇铁匠铺里修一修。有时为了节省来回的那一点时间,父母还把中饭带到山上,草草地吃上几口,从天亮铲到天黑。那木梓山上一行行整齐的线条其实就是父母辛勤劳动的五线音符和唯美诗篇!

到了下半年,按照父亲的说法,就是秋分一过,寒露、霜降节气一来,木梓就该收摘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性急的母亲总是担心怎么把木梓收回家中,念叨着再不把木梓收回来,烂在山上多可惜。至今我还总是想起母亲头缠围巾、身背背篓、爬上爬下,辛苦采摘木梓的情形。二弟三弟从福建,小弟从广东请假回来,我们每人背着背篓,挑着箩筐,拿着特制的竹勾来到自家的山场上采摘木梓。一年中,平时寂静得有点可怕的山里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了。在外打拼的年轻人纷纷返回,学校里的小孩也放假回来,人们三五成群,有说有笑,把这五颜六色的木梓桃,摘进背篓,盛在箩筐,挑回家里。现在乡亲们采摘木梓的工具也在发生变化。背篓、箩筐不要了,变成了废弃的化肥袋子和手推车,有的人还骑着摩托车沿着狭窄的山路,把木梓运回家里。化肥袋子可以带到山上,装满木梓从山顶一直滚到山脚,既安全又轻松多了。采摘木梓其实很辛苦。低矮的小树好摘,高大的树就得爬上去,近处伸手采摘,远处的还要用竹勾把树枝勾到身边来,才能把木梓摘下。

(三)

大雪时节来临,家家户户的木梓都已经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榨油了。老家祖祖辈辈都是延用古老的手工方法榨木梓油。村口矗立的榨油坊也因此深深地植入在我儿时的脑海里。夯土筑墙,黑瓦盖顶,三间房子高矮不一,进门左手边的一间小屋子里有一张床和桌子,这是榨油师傅和管账的生产队保管员的住处。后面一栋小房子里面是一个大土炕,用来烘焙木梓仁。靠近山脚下那间低矮阴暗而又潮湿的房间里有一个偌大的碾盘,窗外是一轮水车,靠着一股山泉水的动力,碾盘上的三只铁轮日夜奔走,沿着碾槽把焙干的木梓碾碎。最大的那间厅堂角落里蹲着一方大土灶,上面架着圆锥型的大木甑,碾碎的木梓盛在木甑里面蒸得雾气缭绕,香气扑鼻。厅堂正中横卧着一棵满身油渍的大香樟树干,树干中心被凿出空心的油槽,这就是榨油坊里最重要的榨油床了。房顶上悬着一根长长的棕树干,拳头粗的麻绳吊着一根前面包着铁皮的撞锤,在半空中晃晃悠悠的。油槽旁边放着一堆油光发亮的木楔子,锃亮的铁箍摆放得整整齐齐。榨油师傅将蒸熟的木梓粉倒在一个个底部垫着几根稻草的铁箍里,用赤着的双脚熟练地包着坯饼,然后将坯饼齐齐地码放在榨油床里的油槽里,塞入木楔子,接下来就可以榨油了。开榨时,榨头师傅手执悬吊在空中的撞锤,在两个助手的帮助下,将5米多长的撞锤用力地往后拉,然后朝前重重地撞在木楔子上,十几下撞击之后,热滚滚、黄灿灿、亮晶晶的木梓油便从油槽里沽沽流出来,然后欢快地趟进一个大铁锅里,绽放出一朵美丽的大菊花。

油坊里的物件总是充满油渍,木甑乌黑发亮,油槽树和撞锤是黑色的,唯独用来箍麸饼的铁箍铮亮铮亮,闪闪发光。用来刮取麸末的铁勺历经岁月沧桑,被磨去一大半。榨油坊一开榨,香飘十里,村子里的老老少少都会跑来看热闹。这时的油坊又成了一个时事发布现场,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家长里短,昨天政府出台了一个好政策,今天哪家的母猪生下几个崽,都可以在这里听到。

每年榨油时节,家家都像过节一样,邀来亲朋好友,帮忙榨油。榨油那天,东家总少不了到墟镇上砍上几斤猪肉,买上一些蔬菜,用新榨出来的茶油煎上一大筐各式各样的果子,叫上左邻右舍,喝着自家酿造的米酒,一起品尝丰收的喜悦。

(四)

后来,村里的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留下一些老人和小孩多多少少地维持着山村里的一点生机。不知是气候原因,还是对木梓山打理不够,村里木梓油产量日趋减少,一年不如一年。原本破旧不堪的榨油坊再也经不起岁月的侵蚀,几经多位村民的承包也拯救不了它的命运,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布满青苔的瓦片和发黑的旧木料卖给了村外的老板,夯土筑就的土墙残缺不全,摇摇欲坠,香樟油槽风吹日晒,一年年地腐烂下去。父亲虽说年事已高,却在征得我们在外兄弟四人同意的情况下,添置了一台电力榨油机和粉碎机,在原址旁边盖起了一栋小矮房,建起了一个新的榨油坊。父亲说,建起这个榨油坊,不为别的,只为方便村里乡亲,不必辛辛苦苦地把木梓挑到几十里开外的地方去榨油。比起手工榨油,机器榨油轻松多了,每年收获木梓的时候,父亲就把在外务工的三弟叫回来,做个帮手。诚实守信的父亲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大家都愿意把木梓送到父亲的榨油坊里榨油。

母亲在世时,父母两人合力经营几十亩山场,每年至少也能收获百十来斤的木梓油。自从母亲去世后,我们都不愿意让年逾七旬的父亲一人去铲山、砍杂、收摘,然后晾晒、挑拣,因为实在是太辛苦了。可父亲总是放不下,说闲着也是闲着,连国家领导人都说“我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我”。于是,他还是像从前一样,拖着一条残疾的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年榨出的木梓油少量出售后都分给了我们兄弟四人。其实,我是知道父亲的,他既不舍青山,又更多的是想通过劳动把对母亲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底。

木梓花的花语是含蓄,是谦逊、谨慎与可爱。可我觉着木梓花代表的是一种坚韧、执着和坚持,这不正是父母对木梓,对青山的爱吗!

文/黄金明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