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悦读> 榕树下> >正文
炒地菇哩
2021-11-26 09:27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庐陵裁纸

近期,各地在与新冠肺炎疫情作斗争的同时,都在大力发展旅游,让旅游业成为稳住经济基本盘的一员大将。

吃,是我国旅游业的不二主角,也是我国文化的不二主角。因此,吉安正大搞“庐陵百味”:整理菜品——挖掘其文化、提升其名字、梳理其工艺,并包装推广。

日前,有人把我们几位请到宾馆,为其初步筛选的几十个庐陵特色菜品、小吃点心等,有的规范其名字,有的赋予其文化。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为吉安极接地气的传统特色菜——炒地菇哩,增加了一个名字“苍茫大地”。当时大家都拍案叫绝。我情不自禁地说,“苍茫大地”就是一盘“炒地菇哩”!一盘“炒地菇哩”就是“苍茫大地”!这话怎么说呢?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今日抽空,长话短说。

“地菇哩”是吉安土话,又名地耳、地衣、地皮菌、地瓜皮等,是真菌和藻类的结合体,大多长在阴暗潮湿之地,暗黑色,有点像泡软的黑木耳。

地菇哩藻体坚固、胶质,最初为球形,扩展后为扁平,直径只有几厘米。藻体由许多屈曲盘绕的藻丝组成,藻丝由多个球形细胞连接而成。其繁殖途径有二:一是细胞分裂长成新的藻丝;一是形成厚壁孢子,休眠后萌发成新的藻丝。

地菇哩,也有老俵叫它“雷公屎”。它平常少见,大雨过后常出现在不受污染的山坡、草原、河滩等处。因此,国外常称其为“fallenstar”(落下的星星),或是“starjelly”(星星果冻),这是误认为它是从天而降之故。

总之,地菇哩不起眼,是小玩意。但是,从寒冷的南极洲到炎热的沙漠,从五千米以上的雪山到火山熔岩流过的地方,地菇哩都能生存、繁衍。它耐旱性强,在许多连草都难长的地方也能旺盛生长,即使休眠几十年,一遇水马上恢复生机。

地菇哩,它不正是“苍茫大地”的外在写照吗?

地菇哩,《本草纲目》称其为地踏菇,味甘、性寒、无毒,明目益气。内服外用,可辅助治疗烧伤、烫伤及疮疡肿毒。

现代医学研究,地菇哩可清热凉血,有辅助降压之功效。它是一种很好的低脂肪营养保健菜,能降脂减肥,对目赤、夜盲、脱肛等病症也有一定疗效。脾胃虚寒泄泻者不可多食。

地菇哩含有大量能提高细胞活性,有效预防人体细胞癌变,提高身体免疫力的海藻糖。

以色列科学家发现,地菇哩所含的一种成分,能对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产生疗效。

地菇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等,可为人体提供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虚益气,滋养肝肾的作用。

地菇哩是一种高钙食材,它含有的生物钙易于人体吸收和利用,及时食用能补钙壮骨,促进发育,减少多种骨科疾病的发生。

大地最有力量。最贴近大地的地菇哩默默给予人类力量。地菇哩,它不正是“苍茫大地”的内在写照吗?

地菇哩,古人叫它地踏菜,是人们数千年来常用的野菜之一。

清代王磐编纂的《野菜谱》中,收录了一首歌谣《地踏菜》:“地踏菜,生雨中,晴日一照郊原空。庄前阿婆呼阿翁,相携儿女去匆匆。须臾采得青满笼,还家饱食忘岁凶。”生动记述了其独特生长、充饥救荒的情景。可见,地菇哩自古以来就是饥年度荒的重要天然野蔬,不知拯救了多少劳苦大众,是大自然恩赐之宝。

地菇哩被道家称为“葛仙米”。《梧州府志》载:“葛仙米……此原非谷属,而名为米。传云:晋葛洪隐此,乏粮,采以为食,故名。”

现代餐饮业者为地菇哩深情款款地取名为“情人的眼泪”,它是一道佳肴,是当今家庭和宾馆的特色美味,可炒,可作汤,可凉拌,可炖烧,五花八门,别有风味。地耳炒蛋、地耳烧肉、地耳炒韭菜、地耳烧豆腐、地耳土豆排骨汤、地耳萝卜排骨汤、地耳山药排骨汤、地耳包子、地耳烧饼、凉拌地耳……莫不让人垂涎欲滴。

在吉安,大家最喜欢的还是“炒地菇哩”:烈火烹油,猪肉片煸炒至水干,加入辣椒、姜、蒜,继之以料酒、酱油煸炒,至肉熟透,再入精盐、白糖烧片刻,放入地菇哩和适量水,烧至入味,投少许味精,撒点葱花装盘。不要其他的菜,我可干三碗白米饭。

地菇哩,它不正是“苍茫大地”的文化写照吗?

“苍茫大地”,无非一盘吉安“炒地菇哩”!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