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文明周刊> >正文
黄洋界下一抹“志愿红”—— 井冈山市茅坪镇马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蹲点报道
2021-08-25 10:40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井冈山市茅坪镇马源村一角。

志愿者清理河道垃圾。

志愿者回答游客咨询。

志愿者为村民提供服务。  

井冈山市茅坪镇马源村位于黄洋界脚下,距八角楼仅1公里。

8月初,记者驱车而至,只见村庄镶嵌在翠绿青山中,白墙蓝顶的房屋依山脚排列,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居村庄中央,禾苗茁壮,摇曳生香;太空莲基地里,荷花亭亭玉立,竞相开放。青山绿水间,身着红军服的游客列队而行。

随行的志愿者娓娓道来:“1927年10月,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在大仓村拜访了马源女婿袁文才。后经此石桥去茅坪安家,我们将石桥叫做‘红军桥’。”精彩的讲述,让游客陈杏连连点赞:“来马源,找‘红马甲’准没错。”

马源村党支部书记魏成芳介绍,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志愿者50余位,由党员、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等组成,身上的红马甲是最显眼的标志,成为发展红培产业、服务村民和游客的一股“红色”力量。

乡村美文旅旺红马甲蕴藏振兴力量

“以前外出卖苦工,现在守着家等钱来,蛮好。”时至中午,71岁的李金兰到菜园摘了一大把红辣椒,准备回家招待游客,说起现在的日子心里美滋滋。如今,李金兰买了车,建了两栋小洋楼,开起了农家乐。

马源村利用红色历史、绿色生态和古色建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做大红色培训,承接研学旅行,探索出一条“红色+绿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收入大增让村民尝到了红培产业的甜头,这其中,凝结着志愿者的汗水。

红色景点繁多,打造马源村红色品牌才能吸引游客。志愿者尹志平等人成立马源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接市场,宣传马源村。其他志愿者们则主动运用新媒体手段,利用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等平台宣传马源村特色,成为当地宣传的“小喇叭”。红军桥、红四军小道渐渐被人们了解、熟知。时至今日,当地已经成为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

真正让游客感受红色文化内涵,才能留住游客。志愿者当起了红色文化宣传者,用乡音讲述革命故事。2017年兴建的红色大讲堂里,毛委员在茅坪和马源的故事被一遍遍讲述。

干净秀美的乡村面貌,才能给游客留下美好印象。当地建起了“乡风文明积分银行”,垃圾分类、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等均可积分,兑换油米等生活物品。登记村民积分情况,帮助村民兑换物品的工作志愿者们一肩挑,翻开登记本,字迹工整,内容详实。村民袁帮华长居积分榜首,他说:“有志愿者在,积分兑换方便,村民积极性高,垃圾成了宝贝,你看看村里多干净。”

强服务倡文明红马甲凝聚助推力量

漫步马源村,树木葱茏,溪水潺潺。趣味吊桥上游人如织,红色大讲堂里红歌嘹亮,家家户户都住着宽敞的独栋楼房。50多户村民改造农舍建起了民宿,可接待游客1500多人,红色旅游真正富了百姓,最好时户均年增收达2.8万元。

在一个个景点,总有一群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服务中心接待处,志愿者热情洋溢的笑脸,让远道而来的人感受小山村的热情好客。停车场,志愿者指挥车辆停放,带头引领文明旅游新风尚。红军桥上,志愿者讲述红色故事。唱一曲红歌,说一说村里近些年的变化,让游客回顾红色历史,感受马源村的魅力。

“到处都有红色文化的影子、热情好客的老表、贴心的志愿者,特别开心。”说起游览感受,来自赣州的游客阮琴如是说。

90多年前,马源村女婿袁文才,帮助毛泽东建立革命根据地。如今,袁文才的外孙谢小民一有空闲就无偿为游客讲起这段故事。他说:“只要有需要且他们愿意听,我就会讲述,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井冈山革命时期这段历史。”“有感情、很生动”成为多数游客听完故事的感受。

服务游客,还体现在一件件小事中。2020年,一位从深圳来的游客将一部佳能相机不慎遗失在景区。志愿者黄秋英捡到后,将相机通过邮寄归还给失主,这类事例不胜枚举。

“游客来了,村里的民宿就有生意,村民种的莲子就有销路,我们服务好游客,就是保住百姓致富的金饭碗。”当问及为何做志愿者时,已经在村里当了3年志愿者的陈春玉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暖民心解民忧红马甲传递暖心力量

在马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多为当地村民,他们关心乡亲们的生活,出现在百姓需要的地方。魏成芳说:“村民遇到什么事情,只要打一个电话,能做到的志愿者马上就会解决。有他们在,我就很放心。”

尹根龙是村里的独居老人,像他这样的,村里还有7位。每天,尹根龙总会早早来到马源村互助养老之家和老人们聊天。每到饭点,志愿者就端来色香味俱全的营养饭菜,“饭来伸手”的日子,他很满意。

“除了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心必不可少。”志愿者这样说,亦是这样做的。有一次,尹根龙因感冒没有出现在互助养老之家。细心的志愿者立刻打电话问情况,并通知村里的医生上门为他检查身体。尹根龙说:“真的很感谢他们,像亲人一样关心我。”

5月上旬,因连续暴雨,导致山体滑坡,大量泥沙石块堆积在村主路上绵延十几米,影响村民出行。接到村民电话后,志愿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经村委会协调,仅一个上午,就将道路疏通。志愿者李良新是村里养殖大户,积累了许多经验。只要村民遇到养殖方面的问题,一个电话,李良新就上门查看,为村民解决。

对于产业发展,志愿者不遗余力。村里红培产业蓬勃发展,村民袁国荣家里装修了3个房间,布置了12个床铺接待游客。每到旺季,游客纷至沓来,民宿常常爆满,而提升家里接待游客的能力,袁国荣却犹豫不决。知道这一情况后,村干部和志愿者上门分析当前的形势,加以鼓励。2019年,袁国荣终于下定决心翻新老宅,新增了18个床位,仅当年收入就增加1.6万余元。

黄洋界下一抹“志愿红”,贡献力量,点滴付出,凝结大爱。

原茵/  图 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 白灵

责任编辑:江小泉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