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文明周刊> >正文
井冈山新城 打造红军长征军需小镇
2021-05-26 10:59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11

长征步道

12

南门遗址

13

望红台

“当年部队正是在新城筹集大量军需物品,有力地保障了军团的西征行动。”    ——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

军需小镇的建设重点要抓好四个方面的结合:要与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相结合;与突出井冈山红色文化特色、保护开发旧居旧址相结合;与发展全域旅游、促进红色旅游相结合;与融合国家核心发展战略、促进井冈山高质量发展相结合起来。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军需小镇规划意见座谈会

军需小镇规划范围:3平方公里;主推品牌——长征先遣,探路建功;目标——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的样板工程”、井冈山市红色文旅“二次创业”的驱动引擎。 ——摘自《井冈山市新城长征军需小镇设计方案》

井冈山新城镇要建国家文化公园军需小镇的消息早就传开了。为什么在新城建?建得怎样了?日前,记者和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师生一行前往实地学党史,穿越时空,感受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烽火岁月,探访当年新城党组织和开明绅士、群众为红六军团西征在军需物资准备上所作的贡献,以及当地为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促进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所作的努力。

军需小镇的规划和进展

新城军需小镇项目位于井冈山市西北方向的新城镇,距离井冈山市约30公里,区位特殊,古城遗迹众多,红色历史底蕴深厚,交通便捷通达;风景优美,山环水绕,土沃物丰。

据新城镇镇长杨招平介绍,军需小镇项目总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项目估算总投资1.75亿元。在功能布局方面,将建设包含游客集散区(红色文化展示区)、军需老街(红色文化改造区)、古城墙遗址区(红色文化体验区)、长征步道及望红台(长征文化体验区)等四大红色文化特色区,打造成一个集军需文化体验、观光旅游、休闲购物、特色餐饮为一体的红色文化体验区。

在设计理念方面,军需小镇以“长征先遣,探路建功”为品牌定位,以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的样板工程”为目标,深度挖掘自身旅游资源,并融合井冈山片区的红色文化,严格按照“军需”这一特色小镇文化,建设以“军需文化核心展示→军需物资采购→长征文化体验”为主线的红色文化旅游线路。

军需小镇项目构想最早于2020年4月由新城镇提出;2020年5月28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福建段、湖南段建设保护规划专家组组长邓昭明率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保护规划专家团队考察组一行来到新城镇考察;同年7月29日,召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军需小镇”规划意见座谈会。

经过一年多的设计、建设,截至发稿时,记者在新城军需小镇看到,望红台主体已经竣工;计划用鹅卵石铺就的从望红台到望月亭全程5公里的“望红小道”,也就是长征步道,目前已经修复好500米;南门城墙初步修缮完成,而街面改造、南门城门周边改造、陈井甘泉改造等也在进行中。

杨招平介绍,项目一期计划在今年6月完工,总体项目计划在2023年竣工。项目竣工后,对当地老百姓甚至井冈山来说,至少有3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对当下学好党史、传承好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烈有了更好的载体;二是利用好红色遗址、遗存,做活红色研学文章,留下游客,拉长井冈山全域旅游链条,助力当地群众稳定增收致富;三是通过全面建设,可以改善城乡面貌,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不可忘却的红色记忆:军需采购

1934年,国民党南京政府调动100万军队,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五次“围剿”。1934年5月下旬,中央苏区反“围剿”陷入危急状态。

根据对战争危局的判断,中央作出了撤离江西、福建苏区,突出敌方百万军队围困的打算。

在湘赣省苏区,任弼时、萧克、王震等人对所处的军事危局有自己的考虑。红六军团撤到关背、牛田后,方圆仅十几公里,周边的一些圩镇为反动地方武装所控制,呈犬牙交错的局势,红军在这些地方筹集物资不易。所以,军团军政委员会考虑到了如果离开苏区突围西征,如何筹集出征物资的大问题。基于这样的战略考量,1934年7月中旬,指派一支部队前去宁冈新城,执行这一任务。

之所以决定派部队去新城筹集出征物资,是经过充分考虑、比较后确定的。首先是地理区位的唯一性,只有新城最为合适,而且还在红军掌控中。其次是新城的民众基础和物资条件好。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的领导人尤其是军团长萧克,对于新城的各方面情况都是有了解的。从1928年5月起,萧克率领部队在宁冈新城战斗和生活了6年多时间,和很多商人和有声望的开明绅士结下了良好的友谊,对于新城的党组织情况以及经济方面也心中有数。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派部队赴新城采集出征物资,成了红六军团唯一的选择。

派到新城负责采购的部队是红军第十七师五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共250多人,由营政委谢森发带队。两个连到了新城后,官兵们一部分住在小栗村,一部分扎在露霞村,营部设在新城北门一里外三门前。

采购部队在新城筹集出征物资,得到一批开明绅士、商贾老板的倾力支持,其中帮助最大的有温亚四、谢昆山、韩苟师等人。温亚四系小井村人,以收购药材、开药铺为业,兼营木材。温亚四与王佐交情深厚,一向拥护共产党、红军的政治主张。红六军团部队在新城筹集物资期间,他尽最大的努力,把筹集到的贵重药品悉数卖给红军,尤其是冰片、金创膏、拔脓散、参茸之类的治疗药品。他还派伙计赶到酃县的九都、十都等地,为红军采购所需要的西药和中成药,尽量满足红军对药物的需求,给予红军极大的帮助。

韩苟师盐号的老板凭着几十年的销售渠道,紧急从吉安、茶陵等几个地方组织进货,调进几千斤食盐,全部卖给红军。此外,新城的“昆山银号”老板谢昆山、布庄老板周桂斋、南货老板黄江等人也给予了大力帮助。

新城的党组织在这次物资筹集时,发挥了组织群众看护、运输物资的作用,党员谢开炎、谢生元、尹顺安,还有黄夏的谢毅珠、谢安珠等人,日夜在物资存放地——街上的谢家祠文顺堂看护和管理这些物资。

红六军团的部队在新城活动了十多天,筹集到大批生活物资,有十多万斤砻好的糙米,有上万斤食盐、大量的西药和中成药,还有油布、纸伞、牛肉干等。后来,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就说过:“当年部队正是在新城筹集大量军需物品,有力地保障了军团的西征行动。”

新城,果然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军需小镇啊!

红色古镇里的红色传承

紧邻斑驳的南门城墙边一幢整洁的小楼外站着一位清癯和善的老人,她叫谢元珍,87岁了,知道记者来了,特意在家门口等着,要和记者说说话。

谢元珍老人是一位有着64年党龄的老党员,同时也是新城村的老村干部。虽然老人年纪大了有很多事情都记不清了,但是提起党的事情却记忆犹新。

谈到入党的事情,她回忆道:“以前我们都很穷,解放了就知道要跟党走,入党以后就要听党的话,要做个好人。年轻的时候既要照顾自己的九个孩子,也要把村干部的工作做好,把党的使命履行好。”就算是耄耋高龄了,谢元珍老人依旧心系村镇党的工作,“党员要起到党员的作用,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做事。我现在87岁,怕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但我还要为党做一点事,所以给自己家的‘接班人’开了个会,告诉他们一定要为党多做事、做好事,不要做愧对组织的事情。”

新城镇要打造红色军需小镇,绝大部分村民听了都乐坏了,非常支持。但也有些人不大乐意,特别是涉及征地的村民。谢元珍老人的家紧邻南门,因为建设南门遗址的需要,她家的一个池塘所在的位置需要填平后在上面陈列一些设施,政府开始找到她家人商量时有些不同意。之后又找谢元珍,她一听是用来建设军需小镇的,便不顾孩子们的反对,当场表态将一大片池塘捐给了政府。她这样对儿女们说:“这块地是我们家的,但也是国家的。我们把它送给国家,这样国家就有地可用。我要做一个好人,你们也要做一个好人。”在老人的说教下,孩子们都听她的话,欣然同意将土地捐给了政府。

谢元珍老人和无数的老党员一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红色精神发扬光大,用自己的光和热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继承者们。

陈平梅和女儿余梓洋也是传承、弘扬井冈山精神的继承者。陈平梅是红军烈士谢桂标的嫡侄孙女,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山歌的市级传承人,从2007年起就不定时地在井冈山的红色景点、纪念馆等地义务讲解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故事,将红色故事、红色歌曲和红色精神传递给游客。

余梓洋是陈平梅传承红色精神的后继者。从她出生开始就经常听妈妈讲红色故事,长时间的耳濡目染,3岁的余梓洋就能与妈妈一起宣传井冈山精神。南门遗址是她和妈妈常来的地方,“新城大捷”也是她们常讲的故事。

余梓洋因为经常穿着红军装在各景点讲解,被称着“井冈山上小红军”。近年来,她宣传井冈山精神的足迹还到了南昌、北京、深圳、上海、香港等城市。经过红色精神的长期洗礼,今年读初一的余梓洋早已将井冈山精神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是“井冈山精神小红军宣讲团”首任团长,荣获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全国优秀少先队员、宋庆龄奖学金。余梓洋说,她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弘扬中国精神的演说家,要一直传承、弘扬井冈山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听“红三代”讲“新城大捷”

“红三代”陈平梅在“南门”战斗遗址前向记者一行以及自发围拢来的当地党员、群众讲述了93年前她爷爷参战并立下汗马功劳的“新城大捷”的故事。

1928年2月中旬,敌军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进剿。接到消息后,2月17日上午,毛泽东组织前委在茅坪攀龙书院召开了军事会议,制定了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围三阙一、开门打狗”作战方案。红军分四路连夜从茅坪向新城挺进。战斗在18日凌晨打响,除了在南门外巽峰书院操场上的敌人遭到红军突然袭击死伤了40余人外,其余的敌人慌忙逃回城内,紧闭城门。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顺着竹梯往城墙上爬。眼看战士们接近墙垛,又被敌人猛烈的火力压了下来。

在各处城门的攻击战持续到下午,因为当时没有重武器,一直没有进展。谢桂标主动向指挥战斗的毛委员和张子清请战,要求组织敢死队,说他们可以通过城墙外的深沟和小溪隐蔽接近城墙,并伺机爬上城墙,突然出现在敌人身边,打个措手不及。

谢桂标将两把驳壳枪和手榴弹插在腰带里,率领手下精锐十数人组成的敢死队,沿小溪涉水潜行至东门城墙下后,借助匕首,手脚并用,三下五除二就徒手爬到6米多高的城墙墙垛边,翻上城墙。在守军惊愕的目光中,双手掏出驳壳枪,将城墙上的敌人悉数击毙。此时,其他敢死队队员也乘势登上城墙。他带着刘天林几个人来到城墙边,只见几个敌人端着枪,正顺着登城马道慢慢地摸上来,谢桂标一看,掏出手榴弹,顺着斜坡往下扔,“轰”的一声,斜坡上的敌人被炸得七零八落。

谢桂标枪交左手,右手拔出大刀,大喝一声:“杀!”

举着大刀率先冲下去,刘天林等几人也一手拿枪,一手举刀跟着冲下城墙,一时间,杀声震天。在敢死队的勇猛攻击下,敌人死的死,降的降,很快溃不成军。

刘天林斩断门栓,打开东门,工农革命军主力乘势攻进东门。

率队冲进东门的第一团一营营长员一民,看到手持大刀、威风凛凛站立在东门门口一身是血的谢桂标,高呼:“猛将!真是一员猛将啊!”

东门一破,城内守敌乱作一团,无心再战。继而,南门、北门也相继攻破。三路部队在城内奋勇拼杀,打得敌人纷纷逃窜。县长张开阳、敌营长王国政急忙打开西门,企图逃窜,却遭到等候多时的袁文才部的猛烈射击。敌人忙又欲退回城内,又被进逼的一、三营封死退路,成了瓮中之鳖。混乱中,敌营长王国政被击毙。敌士兵见大势尽去,纷纷跪地投降。反动县长张开阳夺路逃跑,躲入西门外的小沟里,惊魂未定,被参战的古城区大江边暴动队队长文根宗生俘。

这次战斗击毙、击伤包括营长王国政在内的敌独立营和靖卫团共300余人,俘虏100多人,活捉敌县长张开阳,取得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以来的第一次辉煌胜利,史称“新城大捷”。

陈平梅说她已经记不清自己在新城南门讲解了多少次“新城大捷”,但每一次都充满着昂扬的激情,一次比一次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当年革命先辈坚定信念、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作为红军后代,她有责任、有义务把红色故事讲好、把井冈山精神传承好,站前列,做标兵。

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 李夏署   通讯员金雨欣、张丹丹、杨成怡、熊迁 文/图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