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特别策划】奔跑吧2021
2021-01-01 08:16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元旦献词

追梦,唯有勇往直前

一元复始。

作别举步维艰而又岁月峥嵘的2020,我们走在2021的大道上。回顾旧年,热词是抗疫与发展;待看今朝,高质量与勇争先仍然使命在肩。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吉安这片古老而美丽的热土,由来人文鼎盛、英才辈出、欣欣向荣。迈入新时代,我们要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大影响,2020吉安的不平凡,简单几串数字背后是多少不容易:

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省前列,连续7年荣获全省高质量发展考评先进市;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幅均列全省第一;江西商贸零售“第一股”国光连锁登陆上交所,实现吉安主板上市企业“零突破”;新签约引进“5020”项目25个,其中百亿项目1个;新增六大富民产业种植面积55.5万亩、总面积突破600万亩;布局美丽乡村建设村点3589个、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所有贫困县、贫困村脱贫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全市2.34万户3.89万城镇贫困群众已全部实现脱困;连续10年获评全省综治考评先进市……

这是梦想的力量,这是担当的智慧,这是砥砺的荣光。

“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吉安篇章的号角已然吹响。

如何直面当今世界正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努力争得发展的主动地位?如何“作示范、勇争先”,不辱使命、勇创佳绩,不断开创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新局面?唯有立足市情实际,科学研判“时”和“势”,辩证把握“危”与“机”,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谋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信心、奋发进取、担当实干,描绘好吉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答卷。

年华似水,岁月如流。每个人因有梦想牵引而未来光明。一个社会也如是。吉安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2020新冠病毒的肆虐,至少让我们更加懂得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是如此紧密相连,任何人都不能置身事外;人类文明的雄伟博大,因我们守望相助、披荆斩棘、薪火相传而尤显珍贵。越过大江大海、崇山峻岭,2021,我们蓄势待发,勇往直前。

享桑榆之乐

采访对象:社区养老志愿者张宝珍

“看到老朋友们吃得开心,我一点都不累。”2020年12月30日,在吉州区古南镇街道太平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张宝珍一边忙着准备老人们的午饭,一边笑着对记者说。她把切得整整齐齐的菜倒进锅里,熟练地翻炒着,饭菜香味飘满整个中心。

张宝珍是太平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志愿者,今年68岁。退休后把自己的小家“丢给”老伴照顾,专心在社区做志愿者,不怕辛苦、不求回报,帮助空巢、困难老人安享晚年。她说,看到越来越多的老人们聚在一起,她就越开心,每天颠锅都更有力量。

3b1

 社区养老志愿者张宝珍(左一)在给老人送餐。   记者 范小勇 摄

近年来,吉州区以“一碗汤的距离”和打造“无围墙养老院”为目标,扎实推进互助养老工作。政府通过吸纳社会餐饮企业加盟参与、政府给予适度补贴的方式,让社会餐饮企业签约成为“尊老卡联盟单位”。老人们凭“尊老卡”即可享受优惠套餐。

截至2020年年底,该区共发放“尊老卡”3000余张,为老人提供30余万餐次服务,建有1个智慧养老服务平台,2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6个农村幸福院(颐养之家),43个具备助餐等功能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党建+互助之家”。另外,该区还重点打造了3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城南太平桥社区、城中书街社区、城北钟鼓楼社区,中心内配置了棋牌室、书画室、保健按摩室等多功能室内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康复理疗、心理慰藉等全方位服务。

说起新的一年,张宝珍笑着说:“我想继续当好老朋友们的‘姐妹花’,为他们做好更多的服务。”说完,她提着热腾腾的饭给比自己年纪更大的老人送去。(记者范小勇、实习生魏斯杰)

住幸福之巢

采访对象:异地扶贫搬迁群众张石香

“要是搁以前,这样的好日子想也不敢想啊!”时值隆冬,虽然气温骤降,但遂川县戴家埔乡立新村坑口组集中安置点却暖意融融,70岁的张石香正和邻居们闲话家常。

早年间,因丈夫不幸离世,张石香带着儿子陈明生住在山坳里,去最近的淋洋街道得走整整6公里山路,买米买菜只能靠肩挑背驮,日子过得不易。直到儿子婚后,有了孙子孙女,一家子每天早上4点就要起来生火做饭。可碰着阴雨天气,山里雾大,孩子们上学辛苦不说,还时常迟到。

3b4

张石香(左一)和邻居聊天。    刘存华 摄

转机发生在脱贫攻坚后。县城管局派驻的第一书记康光明走访带来了好消息:“建档立卡户搬到集中安置点,每人可以享受2万元安居补贴。”2017年末,在声声鞭炮中,一家子欢欢喜喜搬进了新家。

交通便利了,购买生活用品很方便。步行到学校也只要几分钟,再也不用为孩子们读书的路而担心了。要是有点伤风感冒,村卫生室就在隔壁,医生随时可以上门服务。

作为茶叶主产区,这个村几乎“家家产茶、户户冒烟”。陈明生和妻子种了5亩茶叶,春天除了卖茶青也会自己炒茶,每年可增收约1.5万元。尽管早已脱了贫,但2020年春采结束后,勤劳的夫妇俩又进了厦门翔安塑料厂务工,加起来月工资能拿到8000多元,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傍晚,月朗星稀,一排排路灯闪着温暖的光。在集中安置点院子里,小音箱播放着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快乐的广场舞又跳起来了。张石香和大家聊着、笑着、打着节拍,心里怀着一份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李书哲、记者刘丽萍)

暖扶贫之路

采访对象:光明村第一书记黄美鉴

2019年5月的一天,第一书记黄美鉴接到一个电话,“你任期满了两年,可以回市里了,征求一下你自己的意见。”黄美鉴满心欢喜,但转念一想,光明村的群众,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他二话不说,“村里就是我的家,我要留下来继续干。”

黄美鉴依然记得他从市财政局来到永新县莲洲乡光明村的情景:坑坑洼洼的进村路,没有休闲广场,没有路灯,夜晚一片漆黑。整个行政村有贫困户77户313人。如何让这些贫困户顺利脱贫致富,是黄美鉴的任务,也是他的心头之问。

连续20天,对77户贫困户进行走访,他总结出光明村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基础设施差,产业发展不足。为找对发展路子,黄美鉴四处奔忙,筹措资金着手建设,投入1000余万元彻底改变村容村貌,泥泞的土路变成了6米宽双车道的“光明大道”,荒山成了森林公园,沿河修建了休闲走廊,古塔、石桥、礼堂串连成珠,打造成了美丽乡村旅游景点。

基础设施建好了,产业也跟着发展了起来。从集体收入中挤出资金,集中租用群众土地,筑巢引凤,栖凤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地了,组建扶贫车间,31户贫困户入股产业,230余名群众长期务工,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7000余元。

展望2021年,黄美鉴说:“我们会举全村之力发展好产业,为乡村振兴做好准备、打下基础。”脚下沾有泥土,心中留有真情。永新县238名驻村第一书记依然奋战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坚守初心情怀,彰显责任担当。“他们无愧于脱贫攻坚战场的‘急先锋’,是扶贫道路上‘最可爱的人’。”永新县委相关负责人郭道经说。(博文、记者龙建)

固基层之垒

采访对象:基层党建工作者胡峰

“我觉得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前提是热爱。”2020年12月31日,记者来到市公路局,只见胡峰一边忙着整理手中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工作相关资料,一边脱口而出自己对干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最初想法。

胡峰是市公路局党委办公室主任,今年56岁,在参加工作36年之中,有31年都是从事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党建工作纷繁复杂,有些人干久了容易产生疲劳感。但是胡峰觉得自己从一个“农村娃”走到今天,靠的是党组织的关怀与栽培,所以这些年他一直怀着感恩之心、热爱之情来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党建工作干得越久,了解得越多,感情也越深了。”胡峰笑了笑跟记者说道。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要想实现“交通强国”战略,坚强基层组织,筑牢战斗堡垒是关键。目前,市公路局党委有19个基层党组织,635名党员。人员分散,地域跨度大,“双线管理”权责不清,这些“顽疾”让胡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为此,胡峰深入一线调研,积极开展党建巡察,全面摸清基层党组织情况,改进工作方法,开展各种党员活动,并在2020年初把基层党建工作要点分为28个子项目,将基层党建工作全过程实行清单化管理,解决了大家“何时做、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基层党建工作效率。功夫不负有心人,市公路局已建成1个全国公路行业优秀党组织,4个全省公路系统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点,2个市级“六好”党组织。连续两年参加省党务技能大赛获三等奖。

当记者问起胡峰对来年基层党建工作有何打算时,他笑着说:“希望自己来年将这平平常常的工作,做得风风火火。”(记者曾诗敏)

圆坚守之梦

采访对象:全国劳动模范胡建诚

“做这一行,便爱这一行,都是应该做的。”元旦前夕,记者来到红板(江西)有限公司,公司机修部电镀组总管胡建诚谦虚地说。采访当日,他处理设备机械故障忙到凌晨两点,满脸倦容,却还带领着团队工作在生产一线。

从2008年入职以来,他从一名普通机修工到电镀区域维修工程师,再到独立处理技术难题和培训技术的攻关技术总管,他秉承工匠精神,用专业、敬业、创新,赢得赞誉,2020年他获评全国劳模。

保证设备安全运行是他的首要职责,粗略估算,胡建诚及其团队每年都要排除、解决上千次设备故障。延迟下班,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到场或电话指导,是他的工作节奏。

3b2

全国劳动模范胡建诚工作场景。    记者 白灵 摄

生产车间的设备需要根据生产实际进行微调,胡建诚及其团队用专业、创新精神,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胡建诚都会带着团队完成4次左右的设备微调、改造任务,可为公司节约大概40余万元的生产成本。

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做好人才队伍的培养至关重要,胡建诚的“劳模工作室”团队有11人,平均年龄35岁左右。他将自己在一线摸索出的维修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技术人员,稳定了公司的维修队伍,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新年新气象,胡建诚心里也有了更多的期许,他告诉记者,新的一年他将带领团队努力工作,争取将设备的故障率从0.08%,降到0.075%;进一步发挥创新精神,节约成本,优化设备步骤,减少报废率;发扬劳模精神,做好传帮带,助力企业、社会发展。(记者白灵)

责任编辑:王玉梅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