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关于吉安市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情况的报告(书面)——2020年4月27日在吉安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刘晓彬
2020-06-15 09:12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全市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情况,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全市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情况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六个奋勇争先”,以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上走前列为目标,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长江经济带大保护,不断巩固生态优势,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清晰。各地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强化,群众生态文明建设参与度逐渐提高,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继续稳居全省第一,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获得感不断增强。环境治理成效持续显现。全年PM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1%,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河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继续领跑全省。绿色生态经济蓬勃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408亿元,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分别达到28.4%和50.5%。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著。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33项重点制度改革任务中已完成29项,两项改革经验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现场会上推广,绿色殡葬综合试点改革入选全国优秀案例,15项改革经验入选全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改革示范优秀成果。绿色发展导向更加明确。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考评、高质量发展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考核成绩全省第一,单位GDP能耗值继续保持全省最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考核全省第二,生态文明年度评价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一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 聚心改革创新,着力夯实绿色崛起制度“基石”。纵深推进改革攻坚,以系统建设思维,加快推动制度设计与成果转化,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一是健全生态保护法治体系。《吉安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吉安市水库水质保护条例》全面施行,城市绿化管理条例、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立法等前期准备工作稳步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二是完善国土空间管控体系。启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估优化工作,优化“三线三区”①空间格局,生态红线面积增加47.19公顷,确保生态红线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性质不改变。启动赣江中游(峡江库区)生态保护修复和绿色发展规划,以峡江库区沿线“多规合一”②为抓手,构建赣江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制定出台吉安市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行办法,对自然生态空间的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整治修复等制定实施管理细则。三是持续深入开展执法检查。出台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意见,实现了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组织开展“绿盾2019”监督行动,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峡江县设立赣江流域环境资源法庭,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资源破坏案件,全市查办破坏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案205件,提起公诉122件,判决134件,有力地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四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全年共查处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问题102起,处理196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2人。建立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年共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项目30个,覆盖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31人次。

(二)聚力生态建养,着力筑牢绿色发展生态“本底”。从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出发,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一是持续强化生态系统修复治理。大力推进矿山恢复治理和裸露山体生态修复,启动绿色矿山建设16家,创建国家绿色矿山试点2家。完成赣江两岸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3755亩,主要交通干线沿线裸露山体修复4055亩。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建成海绵项目11个,建成面积3.48平方公里。二是着力提升森林资源质量。积极推进森林“四化”建设③、低产低效林改造、重点防护林、乡村风景林、森林抚育和示范点建设,全市完成造林面积20.14万亩。高标准建设重要通道特色森林景观示范带,全市完成森林“四化”建设3.2万亩,成功举办全省造林绿化暨生态扶贫现场会。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突破61万亩,开创了国储林基地建设的“吉安模式”。三是全面推进赣江最美岸线建设。推进赣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7大流域县(市)签订补偿协议,获得省级奖补资金8400万元。全面开展码头整治、采砂整治和“清四乱”行动④,中心城区砂场混凝土搅拌区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编制了赣江沿线两岸(孤江口至乌江口段)生态修复工程规划,完成赣江森林岸线建设7156亩,推进赣江两岸湿地公园、生态绿线、城区绿化连片成景,正朝着“水美、岸美、产业美”赣江最美岸线建设目标向前迈进。

(三)聚势绿色发展,着力打通生态价值转换“通道”。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把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之计、治本之策,不断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一是壮大绿色产业发展。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八大产业发展工程,全市新增六大富民产业40.5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6.5万亩,15个建成运营的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生态效益凸显,井冈山市、泰和县分别获批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和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推动电子信息首位产业提速增效,深度融入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建设,推动生物医药制造、绿色食品加工、新型材料等主导产业向“制造+服务”提升。井冈山市获评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现代旅游等服务消费持续走旺。二是推广绿色发展方式。坚持“亩产论英雄”,率先在全省出台“节地增效”行动方案,建立企业“亩产效益”多维数据平台,推进低效企业腾笼换鸟和小微企业腾院上楼,处置闲置、低效土地2800多亩,消化批而未用土地3.35万亩。加快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全市光伏发电项目总容量达42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占总装机比例达57.25%,天然气用气总量突破1.2亿立方。持续开展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巡查监管,煤炭去产能完成年度任务。三是培育绿色市场体系。进一步强化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管理,地方特色农业标准化体系基本形成。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加快推进,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25.57亿元,同比增长29.4%。国家储备林项目累计发放贷款8亿元。充分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功能,江西省华赣环境集团吉安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运行,三峡集团以PPP模式注资5亿元助力万安县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

(四)聚焦污染防治,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短板”。切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狠抓各类环保督查整改,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的信访件办结率达99.5%,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不断提高。一是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重点开展城市扬尘、餐饮油烟、工业废气、柴油货车、秸秆禁烧、烟花爆竹禁燃等专项整治。6家工业废气治理企业和168台燃煤锅炉全面完成升级改造或淘汰。启动黑烟车电子抓拍系统建设,在全省率先与中科院开展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与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利用多技术手段分析大气污染成因,其中污染源排放清单研究成果已通过省专家评审。二是全方位推进水环境治理。强化对河道砂石“采、运、销”全过程管理,关停97个私营沿线砂场和98艘采砂船。深入开展生活、工业、农业污水治理,划定了137处乡镇及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劣V类水、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灭。出台小水电清理整改“一站一策”工作方案,571座小水电列入清理整改范围。三是精准化推动土壤治理。开展中心城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产发电,市餐厨垃圾处理中心、余料余土回填基地加快推进,市行政中心智能餐厨废弃物就地处理设备投入使用,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危险废物管理,共排查涉危险废物单位262家,切实摸清危险废物产生、去向、处置等底数。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吉安创成环保年处理4.5万吨危险废物处置项目投运。四是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深入开展防盗网、占道经营、违章搭建等一系列专项整治,开展了“以克论净、深度清洁”和“烟头不落地、吉安更美丽”等行动,城区烟花禁燃、渣土密闭化运输整治成效明显,公共厕所、垃圾综合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分类推进“三沿两岸一区”⑤沿线连片特色村、标准村、整治村点建设,选取5个村庄开展省级村庄规划试点,95%的行政村纳入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范围。积极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1%,农村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五)聚智共建共享,着力擦亮吉安生态金字“招牌”。积极培育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大力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社会风尚。一是绿色风尚更加浓厚。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中开展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宣传推广绿色发展主流价值观。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全市组建村级生态文明志愿服务队76支,“河小青”志愿服务队260余支。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中国水周”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邀请省内外主流媒体开展“文化庐陵、山水吉安”推介,营造全社会共建共享良好氛围。二是绿色共建更加高效。与中科院地理资源所院地合作深入开展,中科吉安生态环境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召开,6项课题累计科研投入1378.5万元。遂川县生态扶贫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新干县实行全域治理模式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吉州区建立低碳社区评估体系推动低碳示范社区建设,青原区紧抓生态优势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吉水县着力“全域”布局加快打造赣江最美岸线,井冈山经开区园区循环化改造成效明显。三是绿色发展成果更加丰实。井冈山成功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补偿试点,永丰县获批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新干县工业园区获批国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园区,泰和千烟洲跻身全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试验区试点,永新县获批全省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试点,全市新增省级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基地2个,省级绿色园区2家,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3家和4家,国家级、省级节约型示范单位各4家,省级“绿色学校”4所、省级“绿色社区”59个。

一年来,市人大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围绕我市生态环境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通过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专项报告、法律监督等措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吉安水库水质保护条例》和《吉安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全力督促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市政协积极推动我市徐霞客游线遗产资源保护利用,开展了农业公用品牌开发、中药材种植等绿色生态经济专题调研,有力推动了全市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绿色化程度有待提升。虽然通过近几年的转型发展,我市淘汰了一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资源型产业,但是我市产业层次整体偏低,科技支撑功能不强,产业绿色化程度仍然不高。二是改革创新力度有待加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有待探索创新,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生态产品核算、交易等体系尚待建立健全。探索形成的经验在市、县还未充分推广实施,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还需进一步提升。三是基础设施条件有待完善。由于发展水平和历史原因,我市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基础薄弱,城镇和乡村污水垃圾处理配套设施不完善、森林质量不高、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矿山治理欠账较多等问题普遍存在,要补齐这些“短板”还需要巨大投入和较长周期。

二、关于2020年全市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总体思路和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四年见成效”目标实现之年。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十次全会精神,以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上走前列为目标,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提升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水平,纵深推进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努力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确保全面实现试验区“四年见成效”发展目标。

今年的工作目标是:围绕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上奋勇争先的目标,全面完成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任务,33项重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一批具有吉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7.4%,湿地保有量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全市PM2.5均值达到省考核标准、力争实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河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稳定在10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绿色发展指数总体评价成绩稳中有进。

围绕上述工作思路和目标,着力推进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以更严制度保障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推进已出台制度的贯彻落实。严格执行吉安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水库水质保护等各项生态法规,加大生态环保信用评价和信息强制性披露、生态环保责任规定、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生态文明执纪问责等制度执行力度,推进主体功能区制度、生态保护红线、生活垃圾分类等重点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全面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制定完善吉安市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实施细则,编制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实施方案,抓好“三线”划定、赣江中游峡江库区“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建立生态环境全程监测、联动执法等监管体系,健全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二)以更强决心推进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加快赣江两岸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修复,持续开展“增绿”行动。加快推进重点区域森林“四化”工程,新增人工造林18万亩,森林抚育100万亩,完成国储林项目造林12.8万亩,高标准建设一批可学、可推广的样板示范基地。禁止捕杀和食用野生动物。持续巩固和提升森林城市建设水平,实现省级森林城市县域全覆盖,打造“国家森林城市”升级版,加快创建井冈山国家公园。继续抓好海绵城市建设,积极践行城乡建设“四精”理念⑥,进一步强化“美”的内涵与表现⑦,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抓好裸露山体修复,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控,优化矿业布局,大力推进永丰、安福“三区两线”⑧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全面完成主交通干道沿线等重点区域裸露山体修复任务。

(三)以更大力度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动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以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围绕园区污染防治、矿山生态修复、乡村水环境治理,非法电力捕鱼整治等问题,举一反三、落实责任、力求实效。持续推进扬尘防治、餐饮油烟、秸秆禁烧、烟花爆竹禁燃等工作,与中科院合作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研究,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守住环境空气质量的底线。深化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专项行动,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螺湖湾湿地公园、滨江内湖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赣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20个长江经济带重点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加快县域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年内实现一级A达标排放全覆盖。按照“打包项目、分县实施”的模式,推进199个乡镇和200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农用地污染调查监测,开展土壤污染管控和生态治理修复。加快推进樟山垃圾处理场存量垃圾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强化塑料污染治理,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加快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加强城乡环卫“全域一体化”治理,年内完成2万个美丽乡村点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垃圾有效处理率分别达到90%和98%以上,市餐厨垃圾处理中心、4个县级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入使用。建立完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警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医疗废物处置,防止二次污染,确保各类危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

(四)以更实举措加快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不引进不实施环保可信度不高的项目。深入实施“1+4+N”产业⑨发展行动计划,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加快发展5G和虚拟现实等数字经济,推动井冈山经开区、吉安高新区创建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基地。加快打造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重点发展中药饮片、医药制造、医疗防护和热敏灸中医药养生。推动井冈山农科园创建国家农高区,继续抓好以井冈蜜柚标准化示范基地为主的“五大工程”⑩示范点建设,新增井冈蜜柚6万亩。完成23个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建设,高质量建设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实施特色蔬菜“大品种”战略,新增蔬菜种植面积1.8万亩。积极发展稻虾、稻鳖、稻蛙等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推进商贸消费升级三年行动,不断完善15个旅游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运营,加快实现国家4A级景区县域全覆盖。加快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严格落实禁止洋垃圾入境,实现电子废弃物、废纸等零进口。

(五)以更高标准推动生态文明示范样板打造。加快泰和千烟洲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试验区建设,开展红壤丘陵综合治理与系统开发,打造成为全省示范样板。深入推进中科吉安生态环境研究院规范运行,推动一批科研成果在我市落地转换。加强与中科院“美丽中国”先导专项对接,开展美丽吉安课题研究,力争打造吉安样板。推动井冈山经开区争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安福县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新增一批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和平台。加强制度改革总结推广,总体提炼一批典型经验在省级以上层面推广宣传,进一步扩大吉安绿色品牌影响力。

各位代表!生态文明建设是千年大计。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和使命,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争当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排头兵”,为实现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上走前列,推动吉安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附1

《报告》 注释

1.“三线三区”: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三区”)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三线”)。

2.峡江库区沿线“多规合一”:将空间规划、城市建设、环境保护、航道运输、产业发展等所有规划纳入一个规划,做到水中岸上统筹考虑。

3.森林“四化”建设:森林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

4.“清四乱”行动:清理整治河湖管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突出问题专项行动。

5.“三沿两岸一区”:高速沿钱、铁路沿线、旅游干道沿线、赣江两岸、城区近郊区。

6.“四精”理念: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

7.“美”的内涵与表现:清净整洁是基础,形态有序是支柱,色块和谐是格局,主次协调是魂骨。

8.“三区两线”: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县级以上城市规划区等重要居民集中区周边;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重要交通干线,河岸线直观可视范围。

9.“1+4+N”产业:“1”就是电子信息首位产业;“4”就是生物医药(含中医药)、绿色食品、先进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四大主导产业;“N”就是通用航空、移动物联网等新兴产业。

10.“五大工程”:实施井冈蜜柚病虫绿色防控、单产倍增、风味浓郁、果面光亮、叶面浓绿等五大工程。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