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正文
强基固本 行稳致远
2020-05-11 21:21 来源: 江西日报

本报记者 卞 晔

打好基层基础,是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前提。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切实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群众身边的安全风险,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是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根本途径。

2019年是我省应急管理部门组建到位后全面履职的第一年。这一年,大涝大旱相继发生,6月上中旬的集中性暴雨洪水和7月下旬开始的持续干旱,双双纳入2019年度全国十大自然灾害。我省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作为固本之策,持续发力,不断筑牢筑强基层自然灾害防治基础,做到了大灾之年无“大灾”。

筑强基层阵地

在大余县青龙镇畲族社区,重要的公共区域都能见到风险隐患分布图和避险转移路线图。尽管在农村地区,但该社区的地下排水管网、救灾物资储备库等设施一应俱全。很难想象,这个曾经逢洪必涝的重灾区,已实现“灾区变社区、社区变景区”的华丽蜕变。这其中的“密码”,便是我省综合减灾示范单位创建工作。

早在2016年,我省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省级示范乡镇和示范县创建,并制定创建管理办法和标准,初步形成了社区、乡镇和县“三级同创”工作体系,综合减灾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我们正按照灾情精准、需求精准、政策精准、救助精准的要求,结合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等工作,投入400万元,重点在社区一级建设灾害风险防控‘一牌两图三清单’,即风险隐患告示牌、风险隐患分布图、避险转移路线图、风险隐患防控责任清单、避险转移责任清单、灾后救助责任清单。”省应急厅减灾处处长陈勇说。

截至2019年底,我省已建成40个国家级示范社区(村)、110个省级示范社区(村),大余县被列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试点单位。通过创建工作,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加强。

此外,我省突出机构标准化建设,制定《江西省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工作方案》,把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建设作为防灾减灾基础工程,压实灾害防治责任。2019年,萍乡市率先破题,推动全市56个乡镇应急管理所全覆盖。目前,万载、瑞金、濂溪、浮梁、乐平等一批县(市、区)陆续设立乡镇应急管理所,打通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及时系统培训

去年,面对大涝大旱,我省争取中央救灾资金13亿元,其中灾害救助资金10.9亿元,居全国第一位,有力保障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它的背后,不得不提一个群体——灾害信息员。

2019年6月3日,省应急厅举办全省灾害信息员培训班,完成全省各设区市救灾科长、县(市、区)救灾股长灾情骨干力量培训。培训一结束,6月5日,我省便迎来入汛以来第一次强降雨,尤其是玉山县遭遇严重洪涝灾害。各地的灾害信息员及时报送相关灾害信息,为省防指作出及时科学研判以及争取中央救灾资金提供了准确依据,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以来,省应急厅确立灾害信息员分级培训机制,突出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巩固完善五级灾害信息员网络,全年共指导举办灾害信息员培训30期,培训人数2000余人次。目前,全省在册灾害信息员达2.2万人,确保了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名灾害信息员,有力应对了各类灾情。

我省还将自然灾害防治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主体班教学重点内容。近年来,坚持每年举办全省领导干部减灾管理研修班、全省防汛抗旱视频培训会,有效提升了领导干部防灾减灾素养。

织密人民防线

我省着力打好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战争,去年以来,深入推动“一个中心、三个基地”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救护(瑞金)体验中心建设,进一步融入防灾减灾科普宣教功能;以南昌市安全生产宣教警示基地、瑞昌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南昌市东湖区防灾减灾教育基地等为引领,推动建设一批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

除了加强硬件建设,我省还持续开展防灾减灾知识“五进”宣教活动,将其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省消防救援总队从2018年底开始,持续深化以“会报警、会疏散、小火会用灭火器、大火会用消火栓”为内容的“一警六员”消防基本技能实操实训,培训对象覆盖几十个行业系统。截至今年3月,已培养110万名“见火不慌、抬手就打”的“准消防员”,有效处置了30%的初期火灾。该做法已在全国推广。

当前,我省全面进入汛期,防汛救灾工作从备战转入实战状态。省应急厅副厅长钟世富表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将抓实抓细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重点打好防汛救灾强攻战,在实践中不断织密扎牢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的人民防线,助力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责任编辑:黄启封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