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生态文明周刊> >正文
好是池塘清梦处
2019-12-04 09:08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2

刘浩军 文/图

无忧孩儿时的最美记忆,莫过于夏天和小伙伴们在池塘中钓鱼虾、摸螺蚌、采莲蓬、打水仗、享清凉,逍遥惬意,欢声笑语随波荡漾。玩累了,就躺在池塘边的古樟树下酣然入梦,直到被母亲急切的呼唤声喊醒,才觉饥肠辘辘,该吃饭了。

年关临近,干塘捕鱼,家家户户派人参加,特别热闹。有的用戽斗排水,有的挥铁锹清淤,嘿呦嘿呦,干劲十足。孩子们全来了,随着池塘水位缓慢下降,看到渐露背脊的大鱼,兴奋地大呼小叫,有的不顾大人阻拦,急不可待地冲入池塘抓鱼,把其他孩子也带下水,很快成了“泥猴子”,惹人捧腹。干塘捕鱼结束,按户分鱼,不用秤称,以条计数,拣勾领取,虽量不均,但无计较,过年吃的鱼足够了。

又见中秋月夜明,荷塘香溢解乡愁。回到老家过节的我触景生情,遂提笔抒写难以释怀的池塘情结。

有村庄的地方就有池塘,有的是自然形成,有的是与房同造。楼台倒影入池塘,是乡愁里的诗意风景。我的家乡赣中永丰县以塘命名的村庄有好多,如杏塘、仙塘、满塘、藕塘、柳塘、菱角塘、白银塘……提及这些秀美村庄,不由想起许多写池塘的诗词,最喜欢宋代诗人俞桂写的“好是池塘清梦处,勾吟春草入新诗”。虽是古诗句,却是今日新农村水环境的颜值写照。水美,家才美。

人类逐水而居、依水而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屋旁建造池塘有学问,池塘的方位、大小、形状、深浅等有讲究,对其利弊可作出科学解释,这是中国传统水文化。而大部分村庄自古兴修池塘,主要是看重其实用性,可蓄水,可滞洪,可排涝,可灭火,可浇地,可沐浴,可洗衣,可种荷,可养鱼,可净化空气,可取塘泥肥田,好纳凉……作用多多。

池塘是一座村庄的“肾脏”“绿肺”“眼眸”。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好起来了,有的村庄环保意识却没跟上去,使原本好用又好看的古池塘变成了垃圾池、污水塘,异味扑鼻,蚊蝇纷飞,迫人绕道而行。有的河道、水库等水域环境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何以化解水污染之忧?应运而生河长制,池塘正值梦回时。近年来,永丰县着力巩固提升河长制工作成效,衍生出库长、湖长、渠长、塘长,将全县的河流、水库、湖泊、山塘、村塘、水渠全部纳入水生态环境治理范围,坚持“大小共治”,不留盲点。着力防治水污染、修复水生态、保护水资源、营造水景观,构建水清岸绿景美的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人居环境。河长治水,乡村更美。

治村必治水。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古池塘进行升级改造,清理垃圾淤泥,完善给排水系统,加固除险塘岸,修建游步道,在周边种植花草树木,因塘制宜配套新建护栏、廊桥、画廊、凉亭、观景台等附属设施,使古池塘重焕生机,再现童年记忆中清凌凌的模样,充满浓郁的乡村水文化气息,成为令人赏心悦目的水景观。在外奋斗的游子,每次回归故里,必然亲近池塘休闲并拍照留念。

古塘、古井、古河、古桥、古树、古居,是一个村庄活着的“先祖”,是后裔的心灵归属之所,承载着游子的乡愁,唤起儿时的记忆,回忆在眷恋就在。因此,永丰县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进行维养,对水文化遗产和古树名木进行保护,不填塘、不封井、不砍树、不挖山、不截流、不拆古屋,不破坏历史风貌和自然环境。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了21个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这是党和国家推行重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生动体现。如今,对微小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政府都给予关心支持,在新农村建设中升级改造农村池塘,主要靠政府财政投资。

“有了好政策还需要我们村民自己努力,池塘升级改造后要发挥长效,后续保洁管护责任应由我们受益村民承担。”佐龙乡罗富村党支书刘子合说。为此,永丰县村村建立了池塘管护长效机制,谁受益、谁管护,结合精准扶贫,聘请贫困村民担任保洁员(塘长),以增加其收入,同时明确全体村民都是义务保洁员,一举破解过去池塘有人用无人管的老大难问题。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池塘是眼眸、是镜子,见证了农村的发展与变迁,映照着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步伐,折射出新时代农民致力于乡村振兴的精神风貌。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