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社会> >正文
深山林海采蜜人——记遂川县五斗江乡一位“蜂痴”的心路历程
2019-11-26 10:00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肖遂冬、刘祖刚、李鑫 文/图

地处罗霄山脉腹地的遂川县五斗江乡,孕育着茂密的原始次森林,不仅有珍贵稀有树种和野生动物,还有满山遍野的花草。早春的油菜、紫云英;夏初有毛栗、板栗、白腊树、山乌桕;秋季则有稻花,球木;冬季,茶花、野桂花,还有叫不上名的,这些,都是采集不绝的花粉源。

一年四季,勤劳的蜜蜂都在忙碌,和它们一起忙碌的,还有采蜜人——庄坑口村李海斌。

李海斌正在查看蜂王

李海斌正在查看蜂王

天生就是养蜂人

李海斌今年38岁,养蜂已有10个年头。他从小喜欢看蜜蜂,坐在大门口的蜂箱前,早看飞向山野,夜观返回蜂巢。八九岁时,他就能准确分辨蜂王。之后当过兵,干过辅警,曾外出打工,最后辗转回乡,成了养蜂人。

2015年,李海斌发现,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原生态食品越来越重视,这让他有信心,也产生了利用家乡天然生态优势,扎根农村的决心,他开始试着蜜蜂养殖。

为保证蜂蜜质量,在阅读相关技术书籍的同时,李海斌成天盯着自家几个蜂箱看,认真琢磨起土蜂习性,林中树木种类和开花流蜜的情况,时不时去老蜂农家学习讨教,慢慢发现土蜂(中华蜜蜂,简称中蜂)可与当地蜜源结合,掌握了科学管理方式与技术。

如今,李海斌养蜂规模逐步从当初的几箱,发展到200多箱,蜂箱分布于本村三溪组、高且组、大湾组三个林区及井冈山黄坳、下七、本县戴家埔乡等10多个地方,年产量3000斤左右。2018年11月,注册了依翔家庭农场。

由于蜜源、质量、服务好,又充分利用了便捷的互联网,蜂蜜销售遍布本市及新疆、云南、四川、北京、天津、广东、山西、福建等10多个省份,李海斌成了附近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养蜂能人。

创业初期路艰难

其实,创业路岂会一帆风顺。谈起当初养蜂路,李海斌感慨万千。

2015年冬,由于技术不成熟,再加上气候影响,蜂群出现状况,一个蜂场的多数蜜蜂逃离,在附近大树上另聚成一个大球,民间俗称乱蜂团,是养蜂业最大损失。

当天,李海斌从上午忙到天黑,午饭只喝了一点水和蜂蜜补充体能。经此一劫,损失惨重,从60多箱减少到30多箱,资金也断了,家人劝其放弃,多种压力下,李海斌选择坚守,等待机会慢慢复苏。

2018年春,蜂群大量繁殖,分蜂季节来临,蜂王自己分蜂,从蜂群中带走大半工蜂,到外界寻找新家。养蜂人必须赶在分蜂前,通过人工培育蜂王,将蜜蜂人工分家,以免分群飞逃造成损失。

当时,李海斌缺少劳动力,妻子是平日里最好的帮手,却正在坐月子,年迈的父母无力帮忙,他只能独自在百余箱蜂巢里找蜂王,再将产蜂王的台基放入分蜂群,要从早上6点忙到次日凌晨1点多。睡个囫囵觉,天未亮就要把蜂箱转运至5公里外的新蜂场。至于被蜂蛰,那是家常便饭。

一年四季找蜜分蜂忙

李海斌说,他一年四季都没闲着,但春天最忙。2月份开花前,就得把蜂王放出来进行繁殖,这叫“春繁”。

到了秋天,就得忙着培养新的蜂王。蜜蜂忙碌了整个夏天,身体比较虚弱,这时候,养蜂人就不让蜂王产卵,工蜂不用劳动供养它,以保持体力延长寿命。

冬天也不能闲着,需要更换巢框、修理蜂箱,还要满山寻找野蜂源。凭借多年经验,李海斌把随身携带的蜂蜜倒在碟子上,放在野蜂经过的地方,香气引来采集蜂,根据它们飞行规律,判断蜂巢远近。树洞、土洞往往是野生蜂安家的地方,找到野蜂窝,割下蜂巢,把野蜂王带回去,培育优质强健的下一代蜂王。

虽然遇到过无数困难与挫折,李海斌还是打算扩大经营,提高档次,更好地为家乡服务。庄坑口村是“十三五”重点贫困村,在他养蜂成效的示范引领下,本村及周边多个村30余户40余人尝试蜜蜂养殖,已有三四户养殖初具规模,其中有养殖户在40多箱以上,年产量达600多斤。家乡正逐步从纯林业向多样化发展。

责任编辑:王玉梅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