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加”出脱贫新路子——看永丰如何固化利益联结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
2019-11-12 08:42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饶晓华、朱仁祥、张卫琴

初冬季节,走进永丰县新天地农场沙糖桔种植基地,坠满枝头的沙糖桔开始着色,丰收在望。新天地农场沙糖桔种植面积达2300多亩,是目前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单个品种集中成片种植基地。农场采取“基地+订单+贫困户”模式流转荒地,吸收了224户贫困户参与劳务、入股分红。

租金+股金+薪金,树立起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天天有事做,日子不会穷”,恩江镇石桥村贫困户刘秀英自从新天地农场在村里落户后,不出远门每年收入就可达5万余元,实现了稳定高质量脱贫。而在几年前,刘秀英还务工无路,致富无门。

年纪大、身体差,缺资金、少技术,种不好、销不了……在推进“产业、就业”两业扶贫中,永丰县发现贫困户普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顾虑,家家都有难念的经。

“++”也许就有好念的经!永丰县抓住利益联结这个关键,集中各方力量,全面推行“资金技术+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扶贫车间(公益岗位)+贫困户”等多种模式,探索出了 “四个一”扶贫新模式,即“发展一项特色种养业、依托一个扶贫车间(产业基地)、利益联结一个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提供一个就业岗位”,让贫困户人人都能找到脱贫的“路子”,户户都有致富的“方子”,实现脱贫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做到脱贫不返贫,脱贫更致富。

扶贫+资金技术,贫困户成了种养大户

丰收季节,沿陂镇彭溪村艾家村组贫困户艾春华忙得不亦乐乎。他一方面抢抓时机采果上市,另一方面热心地向前来学习、参观的贫困户讲述自己的脱贫历程,传授果树栽培技术,现身说法激励大家树立脱贫致富信心。

艾春华年轻时外出打工因操作机械失误失去了左手,成了贫困户。得知艾春华不等不靠想发展果业致富时,当地党委、政府积极协调好启动资金,安排农技人员进行对接。艾春华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心和毅力,仅凭一只手把屋后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2015年成功脱贫摘帽,荣获全县脱贫攻坚“奋进奖”。如今的艾春华已由昔日的贫困户摇身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

针对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和较强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人口,永丰县实行“政府出单补贴、贫困户点菜受益”的“菜单式”扶贫模式进行扶持。按照“主导与特色相结合、长效与短平相结合、种养与经销相结合”的原则,“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养则养”,帮助贫困户量身定做选准产业。

为切实提高扶贫产业发展成效,该县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四个一”产业就业扶贫的工作方案》《永丰县产业扶贫运行机制管理实施细则》《永丰县农业产业升级发展奖励办法》以及有机蔬菜、油茶、中药材产业升级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建立“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先贷再补”的产业奖补机制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的服务机制,以及“农业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贫困户”的科技推广模式。

上半年,全县开展技能培训班15期,培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8100人次,发放产业直补金199.2万元,“四个一”产业奖补资金230.32万元,引导和带动5848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直接参与发展种植产业面积51432亩,发展牲畜养殖5260头、家禽养殖10.5万羽。

扶贫+新型经营主体“大树”,贫困户脱贫心中有数

“王老板人蛮好,在这里做事90元一天,每个月到1号就发工资。”10月15日,沙溪镇沙溪村贫困户高才秀高兴地说。高才秀口中的王老板是家丰家庭农场主王服平。2015年,王服平创办家庭农场,通过流转土地,从事白莲、泽泻、油茶种植和加工营销,年纯收入上百万元。背靠家丰农场这棵“大树”,不少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据统计,农场每年付给农民工工资150多万元,其中付给贫困户的就有60多万元。

永丰县立足农业产业基础好,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早、质量优等优势,充分发挥全县2190个家庭农场和457家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深入推进“一领办三参与”模式, 将贫困户牢牢地连接一起。目前,全县共有425个家庭农场、140家合作社、10家龙头企业、107位致富带头人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平均每年流转贫困户田地6256亩、山地7425亩,贫困户获得土地流转金261.9万元;吸纳1536户贫困户务工,共发放劳务工资409.2万元。

扶贫+车间(公益岗位),贫困户成上班族

“真没想到,在村里就能打工,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工作也不累!”八江村贫困户黄其万激动地说道。今年53岁的黄其万因为身体残疾,没有什么劳动力,生活十分困难。在村里的洋彩制衣加工厂扶贫车间上班后,现在的黄其万脱贫信心十足。

针对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该县依托良好的工业产业基础,按照每个贫困村一家产业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帮扶的工作机制,帮建或引进建立扶贫车间,广泛吸纳贫困户就业。2019年,全县建设规范化扶贫车间83个,吸纳贫困人口526名,其中,贫困村建设扶贫车间33个,吸纳贫困人口202名。

针对部分年纪大、就业困难的贫困户,该县县、乡、村三级积极开发生态林管护、农村保洁、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治安协管、道路养护、农村书屋管理、安全协管等公益性岗位,增加贫困户增收渠道。2019年,全县开发扶贫专岗安置1680名贫困户就业,扶贫专岗就业率达到13.06%。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