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端牢饭碗 鼓起钱包———青原高标准农田建设速描
2019-11-03 08:00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刘茂林

十月金秋,丰收在望。青原区农业农村局近日发布消息称,今年全区粮食总产量预计超过14万吨,实现连年增长。

“连年丰收的背后,一靠国家政策扶持,二靠农业科技应用,三靠农田水利建设。”青原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坦言。近年来,该区按照“多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要求,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快速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增产增效。

该区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区,耕地面积达21.4万亩。由于历史欠账等原因,大部分农田存在“沙滩流水不到头”的现状,易涝易旱,“靠天吃饭”。近年来,该区累计投资1.65亿元,维修改造渠道1680公里,铺设供水管网200多公里,建成高标准农田14.99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70%以上。

天玉镇桥上村是众多受益村之一,于2017年完成投资46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余亩。走在田野上,只见路成网、田成块、地平整、渠畅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一片片金黄黄的有机稻田,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庐陵民居,勾画出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村民刘正林介绍,“以前,这里的农田高低不平、灌排不通,遇涝则涝,遇旱则旱,有无收成全看‘老天爷’的脸色,如今可不一样,一季稻变为双季稻,旱涝保收,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感谢国家为我们建起一座粮仓。”

近年来,通过有计划、分批次、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区农业生产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粮食产量突飞猛进。目前,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亩均提高100公斤以上,年均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5万吨以上,有8.6万名群众从中受益。

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仅让群众填饱了肚子,端牢了饭碗,还鼓起了“钱袋子”。2017年,富滩镇三友村易家村小组利用水质优良优势,抱团成立晨炚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亩,建起200亩“稻虾共作”基地,稻田里养虾,虾吃昆虫,粪便肥田,全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生产出来的绿色稻、小龙虾备受市场欢迎。“小龙虾亩产大概400斤,每斤价格约30元,每亩产值达1.2万元左右。”晨炚合作社负责人陶金华高兴地说。

易家村小组的生动实践,正是该区利用高标准农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促进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建成设施农业面积3万余亩,发展果业面积5万余亩、绿色蔬菜面积7万余亩、“稻渔共作”面积3000余亩,拥有注册家庭农场27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0家、各类种植大户328户,带动上万农户实现产业致富。数据显示,2018年,该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597元,比上年增长9.6%。

如今,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正在青原各地持续放大,成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责任编辑:江小泉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