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绿水青山中 寻回那一抹乡愁——吉安市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掠影
2019-09-11 09:42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本报记者 严爱群

蓝天碧水,村道变宽,一方小院,花果飘香,坐看蜻蜓戏荷,闲听儿童嬉闹……这样的农村,是你记忆中的乡愁吗?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加速推进,从集镇大街小巷到乡村的绿野田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农村画卷正在吉安大地徐徐铺展。

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我市由此拉开了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的帷幕。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硬仗。今年,我市制定出台《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提升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实施意见》,以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引导,以打造“清净整洁、精细秀美”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通过治理人居环境让乡村美得有底气,完善基础设施让乡村美得有活力,彰显乡土特色让乡村美得有内涵,培育壮大产业让乡村美得有保障,为全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让“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人居环境不仅在诗中,更在吉安百姓的眼前。

久久为功    乡村环境更宜居

走进吉水县冠山乡车上村,干净整洁的村道、朴质别致的篱笆、秩序井然的车库、别具一格的垃圾“再生馆”…… 青山绿水间,留下一抹乡愁,今年六七月,这个“花园式”的小山村引来一片点赞。

看得见的是美景,看不见的是治理。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彻底解决村庄历史形成的“脏乱差”问题,冠山乡在全市率先实行“村长+片长+户长”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探索农村垃圾分类方法,建立垃圾“再生馆”。村民将分类好的垃圾拿到“再生馆”回收,以此兑得积分换取日用品。如今,在当地,一个个美丽山村聚点成片、连点成线,“盆景”变风景。

市中心城区城南老杨家村、塘子下村和滨江张家坊村、罗家山村等村曾是沉积多年的城市“伤疤”,庐陵新区全力推动“城乡同治同洁同美”,大力攻坚整治“痛点”和“堵点”。从以前的垃圾随处可见到如今的难得一见,水清、村净、景美,当地居民切实感受到环境整治带来的巨大变化。

车上、老杨家等村的嬗变,正是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的缩影。

农村建设无规划、环境脏乱差、公共服务建设滞后等问题,是农村肌体的顽疾、乡村振兴的难点、群众反响强烈的痛点。

为了农村的“清净整洁、精细秀美”,2018年3月,全市农村“清净整洁”集中专项整治启动,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行政村纳入城乡一体化治理,生活垃圾得到了收集、转运和处理,农村居民的卫生意识和生活习惯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同年8月,《吉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出台,吹响了美丽吉安乡村环境整治集结号;今年5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再加码,《吉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规划提升工程专项行动方案》等10个文件陆续出台,全面推进村庄规划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畜禽养殖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农村“八乱”整治、美丽乡村精品提升、农村产业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等“十大工程”,明确工作目标和措施,确保全市乡村“颜值气质”提档升级。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城拔寨”作战图坚定而有力。

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120个乡镇全面完成了“三类村”建设规划。青原区渼陂古村、万安县枧头镇建村村、吉安县敦厚镇仓田村纳入了省村庄空间规划试点;农村垃圾分类治理、岸线、水域垃圾纳入第三方治理范围;各地新建三格式厕所2万多座,新建或改造开放三类以上公厕204座;1243个村庄完成农村自来水工程。

因地制宜  打造“三沿两岸一区”示范带

山势西来断,江流北去平。行驶在泰和蜀口洲的环岛公路,千里赣江、片片茶林、千亩果园与蜀口古村相得益彰。当地立足蜀口洲丰富的“红、绿、古”资源,引入社会资本,投资10亿元,将蜀口洲打造为赣江沿岸一处独特风景。

因地制宜,依托原有生态底色和山水肌理,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我市按照“清净整洁、形态有序、色块和谐、主次协调”和“精细秀美”要求,以高速公路沿线、铁路沿线、旅游干道沿线、赣江两岸、城区近郊区等“三沿两岸一区”示范带建设为“主轴”,沿线连片安排特色村点116个、标准村点2128个、整治村点5046个,打造特色风貌带、清净整洁带、精细秀美带、产业富民带“四带合一”综合示范带。

截至7月底,综合示范带建设总体规划全面完成。万安县通过拆、改、整、建,打造高铁沿线“吉安境内最美风光带”;安福县依托武功山、羊狮慕景区旅游资源,培育发展一批民宿村、产业村、田园综合体,全县17个特色村点正在按3A乡村旅游标准打造提升;峡江突出“红色文化”“渡口文化”,全面提升赣江两岸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吉州区卢家洲村坚持自然环境与历史底蕴相融,引入社会资本,推动综合旅游开发,卢氏宗祠、古斜塔、进士墓、千年罗汉松等文化景点再现昔日风采,古村的旅游品位和档次不断提升。

四个前所未有  乡村“颜值气质”双提升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走进安福县赤谷乡的乡道小巷,房屋整齐,街道干净整洁,朴素的乡间透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村民的脸上洋溢出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乡村旧貌换新颜,环境整治大提升,是我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为打赢乡村振兴“第一仗”,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总结了“四个前所未有”:各级政府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财政资金投入前所未有,部门协同合力共为前所未有,治理成效前所未有。

—— 领导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各地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体系,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 资金投入前所未有。2018年起至今,全市财政投入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费用3.6亿元。今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给各县(市、区)100万元工作经费,对年底工作排名前六且达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类县建设标准的县(市、区)各奖补1000万元。

—— 协同合力前所未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财政、住建等10余个职能部门,全市着力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遂川县将枚江镇张塘村打造为县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示范村,探索“长效管护网格员+村民”自治模式,并向全县推广。

—— 治理成效前所未有。在全省率先实行镇村环境整治乡镇末位管理,极大地调动了镇村和广大人民群众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干县开展“流动红旗”竞赛,通报表彰3个先进乡镇和10个先进村点。

截至目前,全市193个特色村点已有145个村点引入建设经营主体,4464个标准村点已有2262个村点完成了招投标,12996个整治村点中有4808个完成100%整治建设总工程量、7148个完成一半以上。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正在形成。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