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旅游新闻> >正文
【美文•美图】革命摇篮井冈山
2019-09-02 08:35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刘桂云

没有到井冈山之前,一直“心向往,梦相随!”

记得上小学时,大人告诉我们,那是红色土地,革命摇篮。后来读了毛泽东的“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让我的向往之情日进日新。再后来下乡、工作、入党,去井冈山成了一个未了的心愿。

近期,机会终于来了,我踏上了春风荡漾的江西大地,登上了魂牵梦绕的井冈山。跨越时空,抚今追昔,花香四溢的井冈山,物是,人非,精神在。

从南昌去井冈山的路上,我默默地重温了一遍毛泽东写于1928年秋天的《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路很好,是刚刚竣工的高速公路。默诵中,偶尔抬头,窗外一片翠绿,这片绿把这片红色的土地装点得分外妖娆。九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井冈山书写了石破天惊的传奇,而眼前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仿佛皆有灵性,见证着曾经的血雨腥风,铭记着希望的星星之火,传承着革命的理性光芒。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于当年10月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井冈山,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亲手缔造了一支完全新型的真正的人民军队。随后,又与朱德率领的部队会师与此。自此,名不见经传的井冈山成了中国革命的摇篮。黄洋界上火红的战旗,猎猎迎风。中国革命将何去何从,有了航标引领。

第二天一早,我们赶往黄洋界。今天的黄洋界,已是井冈山旅游的“第一景”。路蜿蜒曲折,始终向上。有了全新的柏油路,当年险象环生的黄洋界,不到半个小时就被我们轻轻松松踩在了脚下。昔日的哨卡、指挥室、战地坑道仍然“原汁原味”。战斗者或捐躯沙场,或功成身退,或荣耀而终,“逝者如斯”,唯有那座大理石堆砌的纪念碑依然巍峨,唯有那清脆的黄洋界炮声仿佛依然响亮。

参观了黄洋界,我们又来到位于茨坪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这里四面环山,满目绿意。

陵园由正中的两组109级石阶、两翼的诗词碑林、红军雕塑和高处的一幢精巧陈列馆、“山”字形纪念碑组成。拾级而上来到陈列馆前,回头远望,井冈山第一峰五指峰既像一幅秀丽的水墨画,飘在天边,又像伟人挥出的重拳,不可阻挡。革命就发端于这青山碧水之间,燎原于中华大地。

站在陈列馆前,我们向烈士深深鞠躬,再一次举起右拳,重温入党时的热血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

陈列馆大厅中央的汉白玉墙面上,“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夺人心魄,那是熟悉的毛泽东的草书。他把最滚烫的情感熔铸在字里行间,化成永恒。

陵园“安放”着一百多名我们景仰、熟悉的革命家、将领们的英容,也“陈列”着近万个已不识容貌的英烈的名字,然而更多的先驱却连姓名也没有留下。据讲解员介绍,仅1927年至1929年期间,井冈山就有4.8万人倒在国民党的血雨腥风中,至此我们明白了,井冈山的土地为什么这样红。事实上,无论对先烈们还是后来者,无名与有名都是万世英名,千千万万革命者用鲜血染红的战旗,用生命铸就的丰碑,已经深植于我们的灵魂,成为无法忘却的纪念。

在两天的时间里,我们还参观了红军造币厂、小井红军医院、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大井毛泽东旧居、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品尝了红米饭、南瓜汤。

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去,历史的记忆长留人间。这次到井冈山学习,我用脚步丈量昨天,用手机、数码相机记载感动,用眼耳重温历史。这也让我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深深体会到革命胜利成果来之不易,激励我们弘扬井冈山精神,为创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责任编辑:王玉梅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