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社会> >正文
《吉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政策解读
2019-08-26 08:17 来源: 吉安新闻网—吉安晚报

原标题:《吉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政策解读 走具有吉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江西省重要的粮食和农业生产大市,吉安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备受关注。

8月23日,我市举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新闻发布会,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扶贫办、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就《吉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进行详细解读,全面介绍我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42

 

《规划》编制背景:全市农村农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三农”工作的要求部署,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全市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我市农业快速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市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80亿斤以上,吉泰盆地粮食主产区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农村面貌明显改观,“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全面形成,十大精准扶贫工程稳步推进。目前,全市5个国定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同时,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稳定和谐的局面更加巩固。

从2018年到2022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我市已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但同时还要看到,全市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当前,乡村发展正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国家的根本大计。吉安作为农业大市,必须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牢固树立重农强农惠农的鲜明导向,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规划》主要内容:三大方面勾画乡村振兴战略框架

《规划》除前言外,共9篇32章102节,设置25个专栏,部署142项重大工程、计划和行动。《规划》的主要内容,大致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在指导思想上,《规划》强调,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要求,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融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吉安样板。

在基本原则上,《规划》明确了六个坚持,即:坚持党管农村、统揽全局,坚持三农为本、优先发展,坚持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坚持天人和谐、绿色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内生发展,坚持因地制宜、梯次发展等六项原则。在发展目标上,《规划》提出了两个方面四个时间节点的阶段发展目标。一方面,是规划期内两个节点目标,即: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基本形成。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形成系统完整的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基本建立,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走在全省前列。另一方面,是远景展望两个节点目标,即: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二、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规划》从七个方面提出了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即“七个新”:一是优布局,拓展乡村发展新空间。通过优化城乡布局结构,进一步统筹乡村生产空间、管控乡村生活空间、保护乡村生态空间,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实现乡村合理布局、分类有序发展。二是补短板,夯实乡村发展新基础。围绕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巩固乡村发展基础,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三是促融合,建设产业兴旺新乡村。围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智慧农业、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开放农业、安全农业等“六型农业”,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稳步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是美环境,建设生态宜居新乡村。围绕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实现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打造清净整洁、精细秀美的生态美丽宜居乡村。五是树新风,建设乡风文明新乡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乡村公共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六是强管理,建设治理有效新乡村。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贯穿始终,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夯实基层政权基础,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七是增活力,建设生活富裕新乡村。通过加快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城乡之间双向流动,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强调,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规划目标提供坚强保证。重点从落实各方责任、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强化法治保障、动员社会参与、加强督查考核、形成工作合力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明确了尊重乡村振兴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认识乡村振兴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准确聚焦阶段任务,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统筹协调、循序渐进,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强求“齐步走”,稳步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规划》作了相应安排:三大吉安特色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为使市级乡村振兴规划既对标承接上级规划要求,又立足吉安实际体现特色,《规划》在空间布局、指标体系设置、发展路径举措等方面作了相应安排。

一是在空间布局上体现吉安特色。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的特点,《规划》提出了“一廊引领、两区共进、全面振兴”的空间总体布局思路,构建“一带两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一带:即吉泰走廊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带;两区:即罗霄山片区脱贫成果巩固提升示范区、赣中地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实现区域板块全面协调发展。按照功能衔接、发掘优势的原则,提出了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重点镇、优势镇的发展目标。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要素,提出了稳步推进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城郊融合类、优化整合类等四类村庄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和发展举措,发挥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二是在指标体系设置上体现吉安特色。为直观反映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便于评估与考核,结合吉安实际,《规划》共设置了5大类29项指标,指标值总体略高于全省水平。指标属性承接省规划分类方法,分为约束性指标3项和预期性指标26项。在承接省规划主要指标设置基础上,《规划》还增列了5项指标。

三是在发展路径和举措上体现吉安特色。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念,结合我市实际,对全市乡村振兴发展的方向路径和工作举措进行统筹谋划,使规划更具操作性。例如:乡村产业方面,围绕稳粮优供增效,安排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六大富民产业发展、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建设、稻渔共作、特色农业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农产品加工园建设等重大任务、行动和计划。生态宜居方面,安排了农业绿色发展重点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大行动、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工程、森林质量提升、水环境治理等工作任务。乡风文明方面,提出了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创建、古村落古民居保护等工作。乡村治理方面,提出平安村(社区)创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农村雪亮工程等重点工作任务。

 发布会上,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扶贫办、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就《吉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有关问题现场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请问当前吉安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如何,下一步将如何谋划推进?

答:去年以来,吉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特别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市“三农”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一是农业质量效益持续向好。全市农业总产值382.8亿元,粮食生产实现“十五连丰”,总产达84.8亿斤,连续7年稳定在80亿斤以上。六大富民产业“四化”步伐加速,总种植面积突破500万亩。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普遍提升。高质量推进了4065个美丽乡村点建设,85%的村组开展了新农村村庄整治。13个县(市、区)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认真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全域推开“林长制”,启动赣江“最美岸线”建设,开工建设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36个,农村生态环保水平不断提升。三是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脱贫攻坚再创佳绩,2018年减贫2.34万人,83个贫困村退出,万安、永新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全市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20元,增长10.2%。四是文明乡风加快培育。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开展核心价值观进农村宣讲阐释、教育实践活动。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全市省级文明村镇总数达到71个,排名全省第一。

下一步,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履行好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与市直有关部门和县乡各级党委、政府一道,推动我市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问:吉安市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中,专门就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要求,请介绍下主要考虑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将如何推进?

答: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其中,组织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推动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领导乡镇、村的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就要重视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

我市的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三是建设高素质农村党员队伍;四是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与保障。

近年来,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紧扣“一树两强”主题活动,以“七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六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各地压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体系、选好配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提升农村基层基础保障水平,推动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组织部门职能职责,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持续抓好《规划》有关要求的贯彻落实,从严从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推动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问: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作为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的负责部门,请问如何发挥村庄规划的作用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近期将有哪些工作安排?

答:我们将重点从五个方面助推我市乡村振兴战略:一是优化乡村空间布局,保障乡村振兴发展用地;二是在空间上引导产业高效集聚,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三是合理布局乡村供水排水、环境卫生、电力电信、道路等基础设施,统筹安排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养老、体育健身和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四是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卫生厕所、生活污水治理等设施规划,合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五是加强规划设计引导,合理确定农民住房规模、选址、风貌等。

近期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一是根据《吉安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按照“聚集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进行分类的要求,我市从31个申报编制村庄规划试点项目中,推荐5个村庄报省自然资源厅开展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工作。计划今年年底完成试点工作,旨在形成一套有效经验在全市推广。二是计划今年全面完成全市村庄分类工作;明年有序启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重点保障全市“三沿两岸一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高质高效完成。

问:吉安市5个贫困县已全部摘帽,减贫进度达到预期目标,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请问我市下一步将如何谋划和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

答: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短板,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就是补齐这块短板,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经过全市上下多年共同努力和奋斗,贫困乡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贫困群众生存环境全面改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脱贫攻坚进入了全面决战决胜倒计时阶段。我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正面临两大任务。一是继续抓好持续减贫工作,确保剩余贫困人口、贫困村如期脱贫退出。二是全面抓好已脱贫退出的县、村和脱贫人口脱贫质量巩固提升,实现贫困地区振兴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

在持续减贫上,重点是集中优势攻克深度贫困这个堡垒,对深度贫困村和特殊贫困群体,在项目资金上重点倾斜,政策措施多重叠加,实现如期脱贫。在振兴发展上,对已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全面建立巩固提升机制,对已脱贫户全面落实收入逐年增加的措施,对临时遇灾、遇困、遇病的及时帮扶,确保他们不致贫、不返贫。

问:大家都知道,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中,“产业兴旺”列在首位,也是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任务。请问围绕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兴旺,市农业农村局有哪些重要举措?

答: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广大农村能否实现百业兴旺,决定了乡村全面振兴能否实现。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兴旺,是农业部门的主责主业,我们将着力在发展“四新”农业、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

一是培育新主体,壮大产业人才队伍。完善政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促进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向适度规模经营集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加大农村创业创新扶持力度,力争全年新增国家级和省级示范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总数100家以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500人。

二是培育新模式,增强乡村产业经营活力。围绕六大富民产业和县(市、区)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示范创建,力争到2020年全市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0个以上。全面实施统一良种供应、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五个统一”的标准化生产经营体系,培育3—5个大中型农业产业链全程社会化服务综合体。全力推行“大田托管”生产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吉安菜帮”优势,整合蔬菜产业发展项目和军民融合建设项目资金,启动“菜篮子”工程直供系统建设,力争建成一大批直供品牌店、直供加盟店、直供配送点。

三是培育新平台,提升产业引领承载能力。着力创建井冈山国家农高区,各县(市、区)加大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年内新增省级示范园区8个。加大农业物流平台园区建设,提高农产品主产区仓储、烘干、包装、冷链物流等能力。

四是培育新业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挖掘农业的生态、休闲、文化价值,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农旅休闲带、田园综合体、省级休闲农庄、星级农家乐、休闲农业精品线路。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应用智慧农业、物联网等技术,重点打造赣农宝、益农信息社等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农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记者胡静/整理

责任编辑:王玉梅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