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御赐名号称“爵誉”
2019-05-10 09:07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爵誉村全貌  

■黄帮初

你听过皇帝给一个村庄赐名吗?在吉安市泰和县就有一个传统村落,始建于南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原名龙源村,因村里文臣武将辈得到宋仁宗的关注,被誉为“爵崇誉隆”,后演变为“爵誉”。2016年,入选了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1月,被认定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爵誉村地处赣中吉泰盆地,牛吼江东南岸,距泰和县城约30公里。村里现有周、康、张、肖、胡等九个姓氏近500户3000名村民,依一条蜿蜒的水泥村道分散居住。从空中俯瞰,民居呈手枪形。村前武山巍峨,地势开阔平坦,阡陌纵横交错,沃野千顷,槎滩陂水由南而北缓缓流去,村后紧靠牛吼江,江水清澈,四季长流。

爵誉村人文源远,可称得上是文化厚重、人才辈出的典范。村周姓人始祖为周矩(895-976年),字必至,号云峰,官至西台监察御史,中国古代水利名家。据《泰和县志》记载,公元937年,周矩以自己的俸禄余资,始创泰和县乃至江西省最早、最大的槎滩和碉石二陂为公陂,规定不得专利于周氏,留有古碑刻《槎滩、碉石二陂为田记》,乃宋代真品。其中,槎滩陂是古代江西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灌溉效益,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周矩还注重培育人才,在村中广设义学,在他的策励下,爵誉周氏先后出了进士二十三名。其中宋朝周氏出了“一门四进士”———周倚、周伦、周僭三兄弟及侄周庆章。后又有周中和中了进士。宋太宗曾赐诗“兄弟膺鹦荐,叔侄总金鱼”以示褒彰。

在宋代,爵誉村康氏还出了一个大将军康友政。据统计,该村历代中进士者共有42人之多,堪称“文章节义之邦”。明英宗、宪宗时期,该村还出了一个康奎,为官49年,著作颇多,并有“国师大夫”牌匾。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皇帝对康奎之父康养浩先生暨德配胡氏、继配李氏之敕赠《诰命》。《诰命》至今保管完好,实属罕见文物。

群星璀璨造就了村中现存古建筑众多,其错落有致,规模宏大,飞檐翘角,是庐陵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赣派建筑风格的集中展示地。村庄格局自明清以来基本未变,布局以姓氏宗祠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始建于宋、明、清朝的古祠有70栋,清朝余存的古民居34栋,基本完好;明清建的书屋8处,店铺5家,寺庙、道观5座,坊牌3座。还有保存完好的清乾隆年间为防水患、由肖钱两姓筹资修筑的0.5公里的防洪围堤、两层拱桥、三处渡口。村内祠堂与居民住宅星罗棋布,鳞次栉比,有“久大堂”、“孝德堂”、“宝浩堂”、“复古堂”、“敦叙堂”五座具有明清典型特色的古祠。如周氏宗祠“久大堂”,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堂前狮目怒视,宝相威严。祠堂外黄庭坚手书的“儒学坊”,向世人昭示着“爵誉”二字所蕴含的分量。此外,还有古巷道5条,汉白玉石鼓一对,一副旗杆石和72块保存完整的古石碑、古堂牌。

如今,爵誉村已成为庐陵人寻找古韵乡愁的好地方。幢幢古宅,小小巷道,都是一段古老的记忆、悠长的历史。

近年来,为了让爵誉古村从历史中“走”出来,泰和县委、县政府着手实施爵誉古村的改造工作,聘请了浙江大学设计团队进行高起点规划设计。准备围绕古建筑、古民居、古祠堂相对集中区打造古村文化展示区;围绕沿江建设风光带,从周氏一直打通到康氏、张氏、肖氏,与普田螺塘连通,打通沿江风光休闲带,打造集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在传统保护中开展有序利用,造福爵誉村民。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