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此处风景别样好——青原区融入“三基因”描绘生态文明画卷纪实
2019-01-07 09:15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彭生苟

青山含黛,绿水如蓝。如今,行走在青原大地城乡,一条条玉带般的水泥路与苍翠的树木相依,一幢幢庐陵民居与庭前院落树木相伴,一个个绿色生态小区与碧水蓝天相融……绿色,已成为青原的主色调、基底色。近几年,青原区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践行生态发展观、生态民生观和生态综治观,融入“绿色基因”“幸福基因”和“永续基因”,描绘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画卷。

践行生态发展观,为美丽青原融入“绿色基因”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本着这一理念,青原区坚持工业重低碳、农业重特色、旅游重融合,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发展。

该区紧盯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发力,围绕新材料、大健康等新兴产业破题,重点培育绿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大力推进“腾笼换鸟”,筛选引进一批符合新经济特点的高精尖项目。向改革争取发展红利,坚持“城中是园、园中是城”的城市化发展理念,完善园区综合承载功能,实施园区、城区、景区联动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并进。

以农旅联合社为平台,整合农旅资源,发展一批集生态旅游、精品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集群,探索“旅游+农业+农村+农民”合作模式,逐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有机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努力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东固垦殖场茶厂成为全市首家国家级农产品质量追溯单位;“东固翠微”茶在中国农垦展团评比中获得“十佳优质农产品”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青原区主动融入“全景吉安、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产业链升级,擦亮“醇美”青原旅游名片,全力促进青原旅游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数据显示,全区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两项指标,连续多年实现25%以上的增长,先后获评“江西旅游强县”“江西省推进全域旅游改革创新区”“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力争打造成为全省“乡村旅游首选地”和全国“研学旅行承接地”。

践行生态民生观,为美丽青原融入“幸福基因”

任何工作,成功的起点都是群众支持,评判标准都是群众满意。

该区针对环保突出问题,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场保卫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长效治理,推进了“四尘三烟三气”“降坡封尘”、严禁大货车入城等专项整治行动,中心城区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改造);全面落实“河长制”“库长制”,深入开展以“清洁河流水质、清除河道违建、清理违法行为”为主要任务的清河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推进赣江、孤江、富水、渼水等河道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大对工矿企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整治力度;以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启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详查、建立重点监管企业名单为抓手,全方位杜绝土壤污染的扩散。

此外,通过融合美丽乡村建设、旅游景区创建、环境综合提升打造,投资2.85亿元,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19个,富水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在全市率先开展试点,“河长制”考核成绩居省市前列。在全市率先打响了治砂、治水、治超、治矿“四治”攻坚战,有序推进涉重企业废弃污染治理。青原山周边水生态环境治理有力推动,关停、整顿砂场及砖瓦窑企业31家,煤矸石扬尘、砂石撒漏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践行生态综治观,为美丽青原融入“永续基因”

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

该区引入并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化机制,大力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逐步开展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在城乡污水垃圾处理和工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等重点领域开展特许经营试点,推动构建专业化、市场化治污与政府、企业购买环保服务相对接的新机制。农村清洁工程创建了“处理机制常态运行、宣传动员常态开展、专项整治常态落实、改革试点常态推进、考核激励常态执行”农村清洁工程常态化工作模式,顺利通过全省第二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考核验收。

构建治理修复、保护监管、产业发展、市场培育、共治共享、督查考核六大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成立区环境保护委员会,全面划定生态红线,推行了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改革环境保护督察和执法体制,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生态文明考核与责任追究的统筹协调,环境治理加快推进。

常态长效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在党校课程中设立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倡导文明新风、培育生态道德、推行移风易俗,成功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为吉安全国文明城市首次创建、一举成功贡献了青原力量。积极实施绿色生活引导工程,推行“135”绿色出行。健全优质生态环境资源的推广和共享机制,推进城镇近郊公园、城乡绿道、绿色生态教育基地、绿色共享单车等项目建设,实现群众出门“见绿”、出行“低碳”。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