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天资高洁异凡群的状元曾棨
2018-11-19 08:58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百首梅花诗。赋者,才思敏捷,字字珠玑。读者,手不释卷,稇载而归。于是,我对“岁寒零落见孤芳,花占先魁独擅场”的梅花诗作者曾棨状元心慕笔追。于是,我想到了去曾棨状元的诞生地瞻拜的念头。

曾棨故里在江西永丰龙潭村,离县城只有十多里路。驱车前往,绿意拂在身上,波光映亮前程,是崭新整齐的村庄为我接风洗尘。

龙潭村前有一口大水塘,像一面宝镜,映出了蓝天白云的秀姿。这里虽没有崇山峻岭,然而那绵延的丘陵,倒也山明水秀。让我觉得心旷神怡,清奇俊秀。虽没有空旷的原野,那田园也不失一抹独特的风光。一只只白鹭或田间嬉戏,或天上翱翔。翻开《武城曾氏晞颜公房系志》,展示了曾棨的先祖徙迁历史。由于“奈朝臣怀貳,莽贼兴变”,于是在公元十年十一月,参公的十五世孙关内侯曾据公,亲贤远奸,坚志忠义,愤然弃官,从鲁国南面的武城(今山东嘉祥),携族二千余人南迁。先居豫章西山,后迁庐陵吉阳睦陂(今永丰坑田秋田),经历了后裔的分衍。尔后,三十九世辉公收复祖业,复居睦陂。先祖在吉阳睦陂老屋门头悬起了“三省传家”的横额,表示要将“三省家范”传给子孙。据谱记载,睦陂老屋那里有东岭樵歌、南陵伏虎、西溪鱼唱、北苑行狮、前嵌笔架、后墅文峰、翠岗烟霞、平岗秋月等八景。从而成为衍生曾氏人文蔚起、贤能辈出,中国百家姓中之旺族的源头。

我继续在时光里探寻,曾棨的先祖参公的四十四世孙载阳公由睦陂徙新陂,后五十一世孙晞颜公由新陂徏十七都龙潭。晞颜公是宋壬戍年(1262)进士,官任兵部侍郎,湖南道儒学提举。晞颜公有子四:长子雷顺官至万载县尹,次子仁辅官至惠州推官,三子德裕官拜翰林院直学士,幼子巽申官为国史院编修。四子皆为朝廷栋材。龙潭,在时光荏苒的日子里,枝叶华果,悉皆繁茂。曾棨状元有三子,分别为:秬、积、种。现只发现在泰和县万合镇婆官上村有其后裔。但是该村曾棨后裔尚未与龙潭老家联系上。

此时的龙潭,已经碾碎了时空,拨开了云天,这块宝地,才孕育和催生了一代又一代的俊杰。

这些俊杰,或炳耀于世界,或神耀于五洲。其中曾棨的先祖巽申公就是一颗璀璨的明星。日历翻到二00八年,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曾经展示过五幅中国画长卷。其中有一幅是700年前元朝时的《大驾卤簿图》。此图就是曾棨的先祖巽申公的传世之作,稀世国宝。《大驾卤簿图》,运笔凝重细劲,笔调高朗严谨,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博大精深。尽管在开幕式上只是一个短短的片段,但它却再现了曾棨先祖巽申公的杰出才华。

风在徜徉,在龙潭村的左侧,一个古老而年轻的书院呈现在我的面前。古老,是因为这个书院建成于元朝仁宗丁巳年(1317);年轻,是因为这个书院于2013年重建。古老的书院原为二栋进庭楼。是曾棨的先祖巽申公为翰林院国史编修时,上书朝廷恩准在村左前侧,由兄弟、子侄等出资兴建的书院。元朝中书省曾颁布了“准设武城书院咨文”。后移咨江西省照会施行。正是这个书院,为曾棨配制了一个极佳的深造土壤。曾棨受到良好熏陶,慨然有了立伟功于时之志,为后来高中状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书院里的朗朗读书声中,留下了曾棨的汗水,也留传了不少的趣闻。

曾棨从小思维敏捷,七岁时就在书院与老师应对。当老师出句:“地脉黙然生麦叶”,曾棨稍加思索对:“天河何不种荷花”。对仗十分工整,难以想象是出于七岁儿童之手。看着这重建的书院,如此“骨色相和,神彩互发”,我依稀看到了书院曾经的辉煌气势。据曾氏谱载,仅龙潭房在元、明、清时期,获秀才以上学位的有七十余人,其中进士四人,皇封七品以上官职的二十余人,状元曾棨便是其中一人。

曾棨天性聪颖,过目成诵,三岁识象棋,七岁时,一边放牛,一边读书。读书在他的心底那该是怎样一部辽阔、深邃、风景万千的世界。十五岁曾棨设馆授徒,十七岁应聘新淦胡家私塾。二十岁考入县学,名列第一,列为痒生。参加州试,中秀才。可是由于家庭贫寒,只好又应聘到吉水桑田村周家私塾教书。他的学生是两兄弟,大的叫周述,小的叫周孟简。曾棨与两学生一同赴省城参加乡试,两位学生都中举,唯老师名落孙山。曾棨感到无颜再教,便请辞回家。被周家极力挽留。永乐元年,曾棨中举人。次年(1404年)师生三人一同赴京赶考。学生周孟简中一甲第三名探花,学生周述中一甲第二名榜眼,先生曾棨中一甲第一名状元。这是惊世骇俗的奇迹。同郡师生,同年京试,三人囊括状元、榜眼、探花,为世所罕见,成了广为流传的“师生兄弟同科三鼎甲”的传奇。

在龙潭村前面,有一条迤逦盘桓的小溪,潺潺而流,绕村自北向南流入恩江河,它就是龙潭江。其实这条江以前不叫龙潭江。为什么会改江名?据说是曾棨中状元后,与邻村沙园一起在朝做官的刘素进士等人一同返乡。他们参拜曾一起读过书的武城书院后,感慨万千,便到村里各处闲逛。此时正是清晨,雾气笼罩着大地,远处有一层稀薄的像纱一样的乳白色的气流,在轻轻荡漾着。它像一条龙在腾云驾雾,翻滚在一个深潭里。他们大吃一惊,赶快往村前走去,只见村里弯弯曲曲的溪水上雾气弥漫,宛如一条腾飞在云雾波涛之中的苍龙。曾棨说,这是好征兆,这条溪就叫龙潭江,我们村就叫龙潭村吧。从此,原来的白茅坑便改为了“龙潭”。

龙潭,自此波委云集,卧虎藏龙。曾棨就是这么一条龙。他以礼部会试第八名参加殿试。殿试是成祖朱棣皇帝命主考官以礼乐制度方面的经文为题。题目难倒不少人。而曾棨却成竹在胸,他略加思考后,便文思泉涌,两万多字的对策,一气呵成。他的对策格外详明,言语尤为洗练。朱棣阅后十分赞赏。御笔亲题:“贯通经史,识达天人。有讲习之学,有忠爱之诚。擢魁天下,昭我文明。尚资启沃,惟良显哉。”正拟钦点状元时,主考官又送上一份名叫刘峰诰的试卷。成祖阅后,与曾棨不相上下,当即下旨:“朕出上联,二卿对下联,三步之内对上者,朕点为状元。”成祖见一宫女手提一盏灯姍姍而来,曰:“红袖手提鹦鹉盏来迎状元,”一步、二步,曾棨脱口而出:“白衣身到凤凰池进朝天子。”成祖一声“妙哉”,把刘峰诰刚想好的联句吓得无影无踪。曾棨被钦定为状元,授翰林院庶吉士,文才魁天下。

龙潭,潭涌文思,龙奔虎跃。曾棨深得成祖喜爱。成祖入承大统后,下旨从翰林院庶吉中选二十八位才学俊敏者就读文渊阁,曾棨是选中的头一名。成祖曾亲试《天马海青歌》,他成文最先,深得赏识。成祖屡摘书中的僻词隐语召他进宫,当面问出处、词意,他对答如流,少有遗漏和讹错。凡有向成祖推荐文士者,成祖都会问:“才学如棨否?”还叫他与被荐者论辩,以这样的方法考察被荐者的才学。曾棨在朝廷几乎成为才华的象征。

曾棨扈从成祖两次出巡。第二次出巡时,一路上腊梅盛开,朱棣心花怒放,诗兴大发,说:“曾爱卿文章写得好,诗作的怎样?不妨以梅花为题作几首七律诗。”皇帝要他作诗他不敢怠慢。按照成祖的要求,他一气呵成一百首梅花七律诗,除第四十首有一个“梅”字外,其余九十九首不见一个“梅”字,可谓咏梅一大绝唱,留下了千古佳话。

龙潭村的后面有绿得发亮的九峰山,它绵延数公里后与青得逼眼的后龙山相接。只见那些连绵不断的山峦,前拥后簇,高矮参差,郁郁葱葱,浓荫遍地。曾棨状元就安息在这片山峦中。

这里叫富坑享堂山,视野广阔。虽然有些荒芜,但是难掩才子的吟风弄月,不屈服的奔放。

曾棨的墓曾几经风霜。第一次是在明朝嘉靖年间,其遗体被仇人骗迁葬到新干县,这些人还引诱曾棨的子孙藏起骨骸,想灭迹。此案虽上诉,但是被经办官员久拖得不到判决。曾棨家人找到已经辞官在永丰的兵部尚书聂豹。聂豹毫不犹豫,到处奔波,终没有效果。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刚好其学生,当朝的首辅徐阶督学江西,在徐的帮助下终于讼决。讼决后,聂豹还帮助曾棨子孙将骨骸复葬永丰旧坟。第二次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文革”期间遭盗被毁,2010年重修。

曾棨墓前面的远处有两座小山,左山如锣,右山像鼓,坐西北向东南,墓碑高耸。上辈曾流传:“石鼓对石锣,皇帝万万个”的歌谣。

曾棨相貌堂堂,身材魁伟,善饮酒,且酒量惊人。一日,来了二位进贡外国使臣,席间炫耀酒量,竟狂言:“堂堂大明,无人匹敌。”曾棨一听,面奏皇帝:“微臣愿斗酒对饮。”一人对饮两使,使臣醉如烂泥,然而曾棨清醒,怡然自乐,酒意未阑,如同没喝过酒一样。使臣俯首认输说:“大明王朝,人才济济,酒仙曾棨也。”成祖闻之大喜道:“且不以才学,只这酒量,亦堪作我朝状元。”酒与文化,自古结下了不解奇缘。酒兴诱发文才,奇才更催豪饮。

在酒的芬香浓郁中,我恭恭敬敬地向曾棨状元稽首。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