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鹭洲会讲润泽庐陵
2018-10-26 10:46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阳明书院  

■刘黎霞

会讲是中国古老的学术研讨方式,春秋时期,从老子到孔子再到墨子,都采用会讲方式传道授业,他们和其弟子聚集在一起,通过问答方式,进行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播。

宋代,随着理学的兴盛推广和书院的迅速发展,会讲逐渐成为书院教学中形式更加活泼、理论更为深奥的教学方式。

创办于南宋晚期的白鹭洲书院,会讲曾是书院主要教学方式。创办人江万里是朱熹的再传弟子,本身就是理学名臣。书院创办初期,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担任书院主讲,便亲自为诸生讲学。书院著名山长欧阳守道在《白鹭洲书院山长厅记》中写道:“书院初建之岁,先生亲为诸生讲授,载色载笑,与从容水竹间,忘其为今太守古诸侯。”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会讲”深受师生喜爱,更能感受到江万里与学生亲如父子的情谊。一生倾情教育珍爱人才的江万里在晚年回忆自己一生时常叹:“平生士气之乐,惟鹭洲一事。”

书院的会讲在江万里之后,得到山长欧阳守道的坚守与弘扬。欧阳守道本身也是理学家,南宋理学巽斋派领袖。巽斋即欧阳守道的字号,以他的字号命名一个学派,可见他在理学领域的影响。任书院山长之前,他曾跟随江万里到书院聆听其讲学,深受影响。几年后,他应江万里之邀任白鹭洲书院山长,承袭了江万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书院会讲之风日益浓厚。至南宋末年,书院吸引了吉州各县诸多俊杰来书院游学,出现了“来游挟策者,不于州学则于书院”的盛况,书院办学规模达到数百人。

元代,程朱理学成为官学被教条化,学者对程朱理学虔诚尊信,不敢置疑。白鹭洲书院也受大势影响,会讲辩论之风渐衰。直到明代中后期,书院会讲迎来又一次兴盛。

嘉靖二十一年(1542),白鹭洲书院迁建至府城南关外的仁寿山慈恩寺,改名为白鹭书院。是年,王阳明弟子、吉安阳明心学领袖邹守益、欧阳德、聂豹、罗洪先等先后来书院举办讲会。与此同时,书院还请来了当时全国著名的理学大儒罗钦顺来书院讲授理学。罗钦顺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程朱理学的改造者,明代“气学”的代表人物,在当时,其哲学思想与阳明心学分庭抗礼。两种不同的哲学流派在白鹭洲书院碰撞,充分证明白鹭洲书院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学术态度。

书院会讲的再次兴起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正德五年(1510),明代著名心学大家王阳明任庐陵知县,政务之余常聚众讲学,宣传其心学理论,倡导“知行合一”,化育人心,辅以施政。众多吉安士子聆听其讲学后,倾其一生追随,传播心学,后逐渐发展成为阳明心学江右学派。嘉靖初年开始,阳明弟子在吉安大兴讲会,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探讨王阳明心学。讲会,是在会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讲学形式,在明代后期,讲会有两种指向:一种是和传统的会讲一样,指聚会讲学;另一种是指传播阳明心学的社团组织,如青原惜阴会、永丰求志会、吉安依仁会等。这些组织大多以书院为依托,开展聚众讲学活动。不同的是,会讲是不定期举行,是书院教学的辅助形式;而讲会则是定期举行,分为年会和月会,是制度化、规范化了的传播教育方式。

讲会的出现,极大促进了民间书院的发展,也推动了阳明心学在吉安的传播。吉安,成为全国阳明心学传播重镇。身处这一文化中心的白鹭书院,当仁不让地成为心学传播的重要场所:

嘉靖二十五年(1546),邹守益、罗洪先、聂豹等组织第5次青原大会,江南各省与会者数百。会场先设在青原山,后移至白鹭书院,再移至安福复古书院;

嘉靖三十六年(1557),白鹭书院举办大型会讲,邀请邹守益主讲《大学》《中庸》合一之旨。这次会讲吸引了省内近千名学子与会聆听,江西提学副使王宗沐亦慕名率众而来,开创白鹭洲书院会讲参与人数之最;

万历元年(1573),白鹭书院由城南仁寿山迁至城北庐陵县学,特邀请尹台、胡直、曾于拱等心学大家来书院会讲;

万历二十年(1592),知府汪可受复建书院于白鹭洲上,当时著名的心学代表南昌万廷言、吉水曾同亨、安福邹善、庐陵习孔教、陈嘉谟等积极倡建,先后在书院举办会讲;

万历二十三年(1595),王阳明第三代弟子代表邹元标与贺沚、罗大紘、甘公亮等人先后会讲于白鹭洲书院,听者云集,江西岭北道参承龚道立亲临大会,书院学术之风大兴;

万历三十三年(1605),邹元标参加青原大会,南昌章潢应邀参会,庐陵刘教、刘日升,泰和郭子章、安福邹德溥、吉水罗大紘、刘同升等心学传人各率弟子与会,后移会于白鹭洲书院;

清康熙二年(1663),湖西道守施闰章主持会讲于白鹭洲书院,各地学者赴会者近千人。

白鹭洲书院有记载的最后一次会讲活动在康熙五年(1666),湖西道守施闰章再次在吉安城组织大型会讲活动,先在城南仁寿山景贤书院举办,后移会于白鹭洲书院。这次讲会,他专门邀请湖南名士杨洪才来讲姚江之学,与会的浙江名士毛奇龄因与杨洪才观点相左,而展开激烈辩论,他们围绕着“是否宜舍事物求心情”之论,辩论了三天三夜,就连吃饭的时候,两人还在辩论。最后以杨洪才“不”之辨胜出,毛奇龄对杨洪才的学说心悦诚服。这次辩论,史称庐陵辩论,名噪一时,载入史册。

有学者认为,明代后期,吉安成为全国阳明学研究和传播中心,重要的标志一是安福惜阴会和复古书院,二是青原阳明讲会。尤其是青原阳明讲会,不仅是江右王门学派的大本营,更是全国性阳明学交流中心。

白鹭洲书院在阳明学传播的历史大潮中顺势而为,成为重要会讲之所。据《吉安书院志》记载,从嘉靖十二年至康熙年间,阳明弟子在青原山召开规模以上的讲会有九次,而在白鹭洲书院也有九次之多。所以,著名明史学家方志远教授说:“与其说阳明精神俱在江右,倒不如说阳明一生精神在庐陵,在白鹭与青原之间也!”

明代后期的白鹭洲书院会讲,虽然不是阳明心学讲会组织的驻会书院,讲会活动也不象安福复古书院那样定期召开,但因其位于城中,规模大,档次也高,影响力更是非凡:

其一,讲会主讲者都是江右王学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领军人物。

其二,组织讲会活动的大都是名宦贤臣,如汪可受、郭景昌、何其高、钱一本等,是当时的吉安知府、庐陵知县,施闰章则是湖西道守,品阶更高。本是民间自发的讲会活动,得到官府的认可并大力推广,甚至成为施政者管理教化乡民的重要方式,其影响力可想而知。

其三,讲会的参与者来自全国各地,不仅有各地淳儒贤达,还有高级别的在职官员,如江西岭北道参承龚道立、江西提学副使王宗沐等。

在讲会活动的推动下,一个方圆不足九里的吉安城,一时间齐聚江南名儒,他们以化育人心为使命,奉知行合一为圭臬,以圣人功德为标杆,学圣人之学,志圣人之志,终其一身不遗余力弘扬致良知,在白鹭洲书院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美篇章。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